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2022-09-16 05:38:40

时间都去哪儿了

【提要】职场中的同事们相处的是否愉快,问题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情绪。在情绪受到控制的公司,不同年龄段的人似乎能够更好地相处。

关键词:时间管理

马年春节已经过去了,不知不觉中又长了一岁!据说,人到中年以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要远远大于对新一年的期待。

国家主席似乎也不能例外,在日前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就感慨万千:“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

是啊,“时间都哪儿去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感慨,更是一个管理的重要命题!

大家不要误会,在这里我并不想再谈“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想到在职场上年龄差异的事儿。

去年底,我们公司新招了一个应届大学生,90后。有一次下班后,她搭我车回家,我无意之中问起她父母有多大,她说是68年的。天哪!几乎和我同岁!这是我当时发自心底的感叹!不知不觉中,办公室里的年龄差距,已经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了。

我还记得在好几年前,在美国管理学会举办的一次年会上,有两位学者登台演讲。他们告诉与会的数千名来自全球的管理者:年龄多样化不利于公司,也不利于员工。这两位研究者总共调查了60家公司的8000名员工,发现员工中有老有少的机构,不是令人愉快的工作场所,员工流动率高,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充斥着愤怒、焦虑和厌恶等情绪。

且不说我个人对其所讲的内容持很大的异议,但最主要的是,我对他们说的这些情况没有任何感觉。因为,无论是我以前所在的报社,还是后来我所创办的传媒公司,一直是同仁气氛相当浓厚的,即便身边有些年轻同事,我们也是呵护备至;对老同事,我们更是尊重有加,视为珍宝。从来就没有想过年龄差异对公司的管理有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我可以想象性别上的不平衡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比如,在某一历史时期,我们公司的男女比例曾严重失调,而这一事实,造成过公司在文化上以及氛围上出现过“微妙而显而易见”的变化;而其他组织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种族多样化也会引发冲突。但是在年龄多样化问题上,我还真不这么看。

这两位研究者举出了两点理由来支持他们的结论:人们和年龄相当的同事关系更好;年龄参差不齐,则会导致“违反职业生涯时间表规范的现象”。换言之,当年轻一辈得到提拔,职位高过年长者时,年长者会感到不爽;而年轻一辈则会因为年长者占据某个职位、阻挡了他们的升迁而不爽。

虽然这番理论听上去合情合理,却与我自己的经验不符。同龄人之间有时更容易形成某种所谓的“攀比”,反而是比自己年轻很多,或年纪更大一些的同事在一起时,这种“比较心”更加淡然! 记得当我20多岁刚刚踏入职场时,我兴奋地发现,我可以和年届30的人平等交谈,而同事中一些40-50多岁的人成为了我的楷模,我乐意向他们学习。

当然,随着年龄逐渐增长,这样的楷模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情况颠倒了过来。在时间的神奇魔力之下,你自己也可能成了某种“样板”。不过我还是觉得,有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同事坐在办公室里的普通椅子上,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我们或许不能成为朋友,但我想我们会发现彼此各具其趣。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会全然否定这项研究。然而,另有一位专家后来告诉我——该研究中包含了一项极有道理的条件。她指出,年长者与年轻人共事未必会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快:只有在鼓励员工流露情绪的工作场所才会这样。在情绪受到控制的公司,不同年龄段的人似乎能够更好地相处。

这无疑正是一切现象的症结所在:职场中的同事们相处的是否愉快,问题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情绪。

职场中年轻一辈与年长者的最大差异是,年轻人是在一套固定的管理理念之下成长起来的,按照这套理念,披散着头发去上班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受到这样的教导:情绪应当发泄出来,方法就在于自我实现和创造。

我们这些年长的员工则受过不同的教导:创造源于努力工作,自我实现与自我表现几乎是同义词。我们知道,在工作中须有专业精神,而这意味着女同事要始终把头发盘起来,这样会显得更“职业”,而男同事也不能邋遢、不修边幅,否则会让人觉得你“不专业”。

当然,这项研究对于我来说,有一个很积极的一面,为我的某种管理理念也提供了令人激动的证据:控制情绪对公司有利,对员工也有利。毕竟,这是“工作场”,如果我们把情绪留在家中或别的什么地方,我们大家就能够极为愉快地共事。我们可以或者拥有多样性,或者让情绪得到发泄,但是我们不能二者兼具。

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对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说的那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想,这是个真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摘自歌曲《时间都哪儿去了》

上一篇: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下一篇:重塑“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