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展玉米乙醇对中国的利弊影响与启示

时间:2022-09-15 11:11:16

美国发展玉米乙醇对中国的利弊影响与启示

摘要:美国玉米乙醇的快速发展导致乙醇玉米用量占全球玉米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拉动了玉米价格的提升,改变了农作物的比价关系,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应更新观念,加强对玉米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制度建设与技术创新,综合利用现有生物质资源,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走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之路。

关键词:美国;玉米乙醇;影响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74-02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原油进口国。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燃料乙醇的研究及应用工作。近年来,美国燃料乙醇产量持续增长,尤其是2000年之后增长进一步加快。1981—2010年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从8 300万加仑增长到132.98亿加仑,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9.13%。而美国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美国乙醇玉米用量占全球玉米消费量的比重已经从1981年的0.28%上升到2011年的21.25%。美国玉米乙醇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利

1.观念更新。就玉米本身来看,玉米已成为一种新型资源,应加以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玉米价值。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上,只有玉米果实可用于制造食品和饲料,而玉米秸秆尽管有部分用于饲料加工或燃料,但利用率非常低,大部分被忽视和丢弃。美国是现代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开拓者和最发达的国家,迄今美国已利用玉米生产出3 500多种产品,使玉米科技附加值大大提高。而玉米乙醇的发展不但使玉米果实的价值得到提高,而且使玉米秸秆由以往的废弃物成为进入市场流通的重要农产品,打破了传统观念对于玉米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玉米的功能在拓展,价值在增长。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视角充分认识玉米果实以外的整个玉米产品的属性和重要作用。

而从整个玉米产业的角度来看,玉米不再仅仅是人和动物可以吃的农产品,而且成为一种工业原料,具备了能源属性。近年来美国积极发展玉米乙醇,其玉米消耗大约占美国玉米产量的40%。因而现阶段大豆玉米比价严重背离原先合理比值区间,玉米的能源属性不断加强。

2.制度保障完善。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世界第一,且持续高速增长。因此,历届美国政府都很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力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向能源多元化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方向发展。而生物质能源原料充足,成本低廉且相对稳定,且生物质能与现代工业化技术和现代化生活兼容性强,对常规能源有很强的替代能力。因此,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美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走高,美国不断加强对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支持。2005年颁布的美国能源政策法案(EPACT)为此制定了优惠政策,并制定了2012年燃料乙醇生产量达到75亿加仑的目标,其生物燃料产业开始蓬勃发展。2006年燃料乙醇产量首次超过巴西(1 380万吨),达到1 46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乙醇生产国。2007年底,美国通过“能源法修正案”,要求从2015年起玉米乙醇用量必须达到150亿加仑。除能源法外,联邦和州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玉米乙醇发展的政策措施。联邦政府直接对乙醇汽油经销商实行税收减让政策。明尼苏达州政府则对加工厂按酒精生产量提供补贴。

3.技术创新。美国发展玉米乙醇的历程,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联邦和州政府设立基金,对燃料乙醇相关研究提供大力支持。实际上,玉米燃料乙醇技术起源于食用乙醇发酵工艺,最先就是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经过二十多年技术进步,美国燃料乙醇生产成本降低了2/3,约为0.24美元~0.34美元/L,已具备与汽油竞争的实力[1]。在美国政府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玉米乙醇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地粮食危机的频繁爆发促使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积极研发将富含纤维素的生物质转化为乙醇的生产技术。事实上,那些农林业中的废弃物,包括玉米秸秆、麦秸、稻草、树枝等,已经开始实现废物再利用,纤维素乙醇技术开发和纤维素乙醇商业化生产正渐成气候和规模。目前,美国有近200个以农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精炼厂”投入运行,许多都可以享受免费使用土地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表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报告认为,美国每年可提供13亿吨干物质原材料,用它生产的乙醇等生物燃料可满足美国运输燃料需求的1/3。

二、弊

1.国际粮价攀高加大中国输入性压力。如前所述,美国玉米乙醇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玉米,玉米价格随着乙醇玉米消耗量占总产量比重的增加而不断上涨。同时,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涨又拉动了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上扬。如2011年美国玉米大幅上涨55.9%,带动小麦和大豆价格分别较上年上涨17%和15.7%。而美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其价格上涨必然传导到国际市场。就中国而言,国内农产品整体供应充足是价格稳定的根本保证,如果国内农产品供应出现问题,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会传导到国内市场。而中国自去年以来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并且首次从美国大规模进口玉米。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7月份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7.26万吨,创下单月进口量之最。这显然是中国玉米供求趋紧的明显信号,因而美国玉米乙醇发展促进国际粮价的攀高,会给国内带来较大输入性压力。

2.国际粮食供应格局改变加大中国粮食安全风险。美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其国内玉米乙醇的发展必然会减少玉米出口。如前所述,最近四年美国玉米出口量呈下降趋势,2012年预计降至4 100万吨,占全球玉米出口量比重下降至44%左右。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进一步高涨,美国必然会大力发展玉米乙醇等生物质能源,以保障其能源安全。实际上,自2005年底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以来,美国建设燃料乙醇加工厂的项目投资也在飞速增长。2006—2011历年新增燃料乙醇加工厂数目分别为20、21、21、26、26和29个,而且2011年在建乙醇加工厂数目还有10个。国际新能源网2011年3月2日报道称,美国农业部长Tom Vilsack表示要加速发展本国的玉米乙醇产业,他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缓玉米乙醇发展速度,美国可以做到这一切。”

3.农作物比价失衡影响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稳定。从长期来看,中国小麦玉米比价和大豆玉米比价均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玉米工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不无关系。就小麦玉米比价而言,一般来说,受季节性因素及品种本身供给因素影响,小麦玉米价格出现倒挂虽有出现,但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差异也并不太大。而中国小麦玉米比价自2011年1月21日开始跌破1(为0.99)以后,一路下降,到9月6日甚至下降到0.83,远远脱离了正常水平,其主要原因除了国内玉米市场需求增长超过小麦外,就是玉米的工业及能源属性被过度“炒作”,对市场心理的影响较大。持续走高的玉米价格打乱了农产品市场长久以来的比价关系,进而在生产领域出现不同品种之间的替代。8月24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小麦(含跨省移库)竞价销售交易会上,白小麦成交率仅为1.5%,但是用做饲料较多的混合小麦成交率却达到了60.75%。

从大豆和玉米的比价关系看,由于大豆和玉米是典型的竞争作物,通常情况下,农民会比较两者的种植效益来权衡来年两者种植面积的分配。目前一般认为2.5的比价是大豆与玉米比价的一个相对平衡点。然而,由于玉米大幅上涨,到2011年9月6日,国内大豆玉米比价已下降到1.49。这可能将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大幅降低、库存消费比可能直线下降等现象。这对于已严重依赖进口的大豆产业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三、走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众所周知,美国大力发展玉米乙醇有其资源优势。美国可以说是地广人稀,玉米产量大,余粮多,尽管玉米乙醇的快速发展拉高了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但对美国来说,显然其发展玉米乙醇的出发点主要在其能源安全上,而且并未影响到其自身的粮食安全。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人多地广可以说是对中国情况的总体概括。然而中国虽然地广,但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并不多,而且人口仍在不断增长,这导致粮食刚性需求的不断增长。

2.综合利用现有生物质资源。在发展粮食生物质能源道路不通,而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目前,除粮食外,用于生物质能源开发的有两大材料来源,一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剩余物、废弃物等,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和稻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二是生物质能含量较高的能源作物,包括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等。中国有大量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作物的荒山、荒坡和荒地等边际性土地,要充分利用这些土地种植能源作物用以开发生物质能源。此外,中国的餐余垃圾也是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来源,可以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和政府补贴控制废油回收利用生产生物质能源,这样不仅促进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而且解决了中国积重难返的地沟油问题。

3.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应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美国玉米乙醇的发展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要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创新。首先,要不断加大生物质能源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不断改进设备,提高工艺水平,促进生物质能源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要充分实现节能、节水,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要大力应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和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提高生物质能源作物产量。在目前中国耕地资源紧张情况下,更要加强抗逆能源作物和速生能源林木品种培育,促进生物质能源原料生产,以科技创新开发资源更丰富、成本更低廉的生产原料。

4.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与美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为了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不同,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着眼点在于振兴乡镇工业、增加农民收入及改善农村能源状况。因此,中国在发展生物质能源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水、光、温条件,首先考虑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生物质资源,特别是农作物秸秆残余、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及有机生活垃圾等,其次是在边际性土地扩种能源作物。“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是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根本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稳步推进生物质能源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国君,武国庆,郝小明.中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化学进展,2007,(8).[责任编辑 安世友]

上一篇: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在铁路多经企业运用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