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及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15 09:00:24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及创新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它能使教学直接进入主题,拉近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又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创设较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好奇心理,点燃创新火花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讲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时,用如下问题引入: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需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通过这个有趣例子,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单项思维,激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敢于创造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人境。例如,在对“矩形的判别”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用刻度尺度量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从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抽象能力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变的生动起来。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应用性生活化问题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一节时,可设计以下问题情境:A、B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方案:在A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3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B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8.5折优惠。设顾客预计累计购物x元(300)。试比较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更优惠?说明你的理由。这是一个关于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体验、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创设活动题情景,引发创新冲动

创设“活动式”问题情景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景,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一节的教学中,创设如下的问题情景:

如图,一块平行四边形纸片,不小心撕破了,巧的是刚好从A这个顶点撕开,AB、BC完整。

(1)请用两把无刻度的尺补好它。

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用两把尺过点A推BC的平行线交CM的延长线于点D。

教师设问:为什么可以确定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作答:由作法可知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依据定义,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现在只有一把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补好这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尝试:延长CM,量取CD=BA,连结AD,得四边形ABCD。

教师:四边形ABCD已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一组对边AB、CD平行且相等。

教师:为什么可以确定四边形AB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难以回答,思路受阻。

教师引导:现在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能依据定义,还需再证什么?

学生:证AD∥BC即可。

教师:如何证明?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尝试连结AC,通过证ABC≌CDA,证得∠DAC=∠BCA,从而证得AD∥BC。

教师:通过刚才的证明,说明修补是成功的。由此,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说明“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五、创设开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性问题通常是改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思维的深刻性,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创设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的情景教学过程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感觉,真正学会“数学思维”;它也是一个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开拓、创造精神的培养。例如: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后,可设置问题: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及一条过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该题就需要学生去思考、分析、尝试、猜想、论证,才能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学好知识提供良好环境,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技能,才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

上一篇: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下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让生物课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