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的心身疾病与中医的辩证治疗

时间:2022-09-15 08:54:25

皮肤科的心身疾病与中医的辩证治疗

【摘要】目的:对皮肤科的身心疾病与中医的辨证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了在2008年3月-2011年3月前来我站皮肤科进行身心疾病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达到了97.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的辨证治疗方法对于皮肤科身心疾病的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皮肤病;中医辩证;身心疾病;辨证治疗

皮肤对于人来说是具有最高表现力的器官,如果从身心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又可将皮肤作为心理器官。人的人格倾向以及人的心理矛盾的变化往往通过人的情绪变化发展,通过皮肤病的形式而表现出来。皮肤科的身心疾病种类颇多,但主要有湿疹、斑秃、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和荨麻疹等,这些皮肤疾病都具有皮肤瘙痒的临床表现。本文通过探讨皮肤科身心疾病与中医的辨证治疗,对皮肤科身心疾病的身心因素、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辨证治疗进行具体论述,详细报告见下文。

1 心身因素

皮肤瘙痒症状主要由于外光看似正常的皮肤产生剧烈的瘙痒,患者用手搔后皮肤出现了抓痕、色素沉着、血痂等继发性的病变。慢性肝肾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皮肤干燥、体内肿瘤、神经官能症及妊娠等都是此病的体内因素,它们都与患者全身性的皮肤瘙痒有着关联;另外气候的变化以及接触了皮毛、化学物品和肥皂等都是此病的体外因素。

通过心理动力学者的研究,其认为导致心因性瘙痒患者的原因是其过分的对爱的要求,当患者的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这些人的情绪都会有很大的波动和改变,其表现为愤怒和焦虑,他们往往不会将自己的愤怒和焦虑的情绪表露于公开场合,因此这些不良的情绪便指向了其自身,从而使得在心理应激条件下,受试者产生了对痒的刺激变得较为敏感的瘙痒症状。在心理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内疚、烦恼和愤怒的情绪还会进一步的加重患者的瘙痒行为和瘙痒感,其耐痒的能力也会被削弱和降低。因此,要治疗和解决各种皮肤性疾病得,从人的心身的医学角度和立场出发。

2 中医辨证治疗

2.1 一般资料 随机的选取了在我院皮肤科在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进行身心疾病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0-69岁。前来诊治的80例患者主要皮肤病类型为湿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和荨麻疹。据临床观察和询问,患者全身瘙痒,面色暗黄部分患者面部有黄雀斑,皮肤干燥,四肢躯干上出现血痂和抓痕现象;通过询问患者,其平时口干咽燥、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苔薄白、脉沉弦细。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肤病的诊断标准。

2.2 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分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理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的辨证理论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患病原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在中医辨证理论中将皮肤病分为三种证型:①肝旺血虚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波动引起瘙痒发作和瘙痒的加剧,舌质出现红苔薄黄,脉沉弦细。次类型对见于老年人,且病程较久的患者。②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瘙痒的同时还常伴有大便泄泻或秘结、腹部疼痛、神疲纳呆,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滑数,部分患者肠道内有寄生虫。③风热血热型,主要症状为舌质红苔,舌苔薄黄,多由于被褥太暖引发的瘙痒和瘙痒加剧。该类型多见于年轻患者和患者发病的初期。(2) 方法 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在观察组中对三种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①对肝旺血虚型皮肤病患者,使用养血平肝,祛风润燥的治疗原则,主要中药组成为:熟地、麦冬、山茱萸、五味子、防风、薄荷、当归、珍珠母、生白芍、玄参、僵蚕、胡麻仁、刺蒺藜根据病情轻重对药物进行加减。②对于脾胃湿热型,采用清热化湿,疏风解表的辨证性原则。其中药药物组成为:防风、薄荷、荆芥、黄芩、茯苓、刺蒺藜、大黄 、土茯苓、白术、滑石、黄柏;针对肠寄生虫患者加入苦楝皮和大白。③风热血热型皮肤科心身疾病患者,本着凉血疏风清热的治疗原则。其中药药物组成为: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荆芥、牛蒡子、防风、蝉蜕、苦参、夏枯草、生地、木通、丹皮、当归、赤芍、生龙牡各( 先煎)。观察组中三种证型患者数.

2.3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时间和疗程的治疗,采用了统计学的数据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了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的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3 讨论

在中医文献的《内经》这本医学著作中,就有了“诸痛疮痒,皆属于心”的记载,而唐代的《千金方》对皮肤瘙痒顽疾也有具体的描述,“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瘙痒者,宜四物汤加防风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头面痒,或虫行皮中。有脾虚身痒,本无疥癣,素非产褥,洁然一身,痒不可任,此乃脾虚所困”[2]。中医对于皮肤科的身心疾病的观点认为,致使该病的的大多数原因是由于风邪而致。据记载古人认为,风起而盛瘙痒就发,无风痒就不作,说明皮肤瘙痒的症状可能跟风有关[3]。在医疗实践中,对使用中药治疗皮肤身心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能去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皮肤病主要以祛风为主,因此祛风药物在皮肤疾病的应用上十分广泛,常用的祛风性中药有:苍耳子、蝉衣、白癣皮、地肤子、荆芥穗、乌梢蛇、刺蒺藜、全虫等[4]。中医辨证治疗理论认为,祛风治风首先的治血,血行风自灭。 再加上皮肤病患者多受情绪和精神意志的影响,其肝内藏血,患者肝火旺而体虚,中医用药主要以凉血疏风、补血养阴、疏肝清肝为方向进行药物的有效选择。

对于导致和引起皮肤病的心理因素的,其治疗的重点就是帮助病人改善其情绪状态和避免甚至移除社会性刺激物对患者的心理刺激[5]。帮助和告诉患者要合理的安排日常生活,避免过于紧张,消除患者不安的潜在情绪,纠正患者性格中的不良因素表现,同时加强对受情绪紧张和情绪痛苦患者的疏导工作,鼓励和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皮肤病的护理,患者要注意调节和改善自身的饮食习惯。禁忌饮酒,少食鱼虾蟹等动风性的肉呢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6]。注意其情绪和心态的调节,避免心烦、愤怒、焦虑等情绪,造成加重瘙痒症状以及促使症状的再次复发。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衣物、被褥、棉质品,从而减轻低皮肤瘙痒的体外刺激。

总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式治疗皮肤科的心身疾病,针对性的及时辨证的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其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8,第1 版:191 - 197.

[2]苗凌娜.皮肤科的身心疾病与中医辨证治疗,医学信息[J],2011,5(11):112.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7(2):第1 版:410 - 413.

[4]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 皮肤病中医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4 - 15.

[5]崔秀梅,塔拉.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 01.

[6]匡琳.凉血消风方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IL-12、IL-13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

上一篇:可比特气雾剂加储物罐与可比特雾化液气泵吸入... 下一篇:中药养阴汤剂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