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做合一”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之刍议

时间:2022-09-14 04:57:45

对“教学做合一”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之刍议

【摘要】 课堂教学之中融入了教师传道授业的“教”、学生求真求知的“学”以及脚踏实地的“做”,并且教、学、做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高度融合. 本文通过科学有序引领、共学互通对接、主体深入历练三个方面协调教、学、做关系,设置好教、学、做节奏,实现生活教育、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做合一”;应用

课堂作为学科教育教学理念渗透的沃土,教学构建因素实践的平台,不应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应注重“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这三个方面应该是有机结合、高度融合的,其中,“教”为“学”和“做”提供科学指导,“学”反映“教”,并为“做”积累经验,“做”是“教”和“学”的核心和要义. 著名教育家、社会实践家陶行知就已经对教、学、做三者之间进行了精确概括,教学要在做上教,做上学. 时至今日,“教学做合一”对我们学科课堂教学仍产生深远指导意义和积极功效. 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倡导的“生本第一、能力为上”,与“教学做合一”一脉相承.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协调好教、学、做的关系,设置好教、学、做的节奏,实现生活教育、素质教育目标.

一、在科学有序引领中,力推“教学做合一”

教育学认为,要达成“教学做合一”的目标,其首要条件和前提要求,就是教师要发挥自身在“学做”进程中的主导引领作用. 众所周知,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不对等性,决定了学生主体的“学”和“做”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和悉心指点.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科学有序引领工作,对初中生数学认知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初中生有效解决学习认知和思维探析中的疑惑以及理解探究中的困难,让初中生对所需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进一步深层次感悟和理解,对案例解答思路策略能够进一步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新知教学中,在学习新课前,经常会有同学误以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相离两种情况. 针对初中生理解上的偏差,我实时做好疏导和点拨工作,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通过“做”的亲身活动,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特征有一个感性认识. 再通过动画演绎,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直线和圆由相离到相切,再到相交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使初中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和认知. 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的放矢、针锋相对的“教”,引导和指导初中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和“做”活动,达到了数学新知的深刻认知.

二、在共学互通对接中,力促“教学做合一”

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具有互通性、呈现互动性和展示多向性. 教学的过程,实际也是教师和学生深入交往、共同学习、互动互通的发展进程. “教学做合一”就是将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和贯通,达到一个共同进步、相互补充、学教相长的愿望.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的互通性特征,一方面要与初中生群体建立平等、尊重、交往的良好关系,为教、学、做三者进行有效融合提供基础条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开展互动特征明显、互通双向显著的对接活动,围绕教学的内容和设置的目标以及学习的要求等方面,组织具有双向多向性的双边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交往活动,有力促进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统一,共同进步.

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先用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一张0.1 mm厚度的白纸对折20次,它的厚度大约有30层楼那么高,你们相信吗?很多同学认为这简直不可思议. 通过安排折纸活动,学生发现一张纸一般能对折8次,白纸的层数已达256层,此时他们能感受到对折后白纸的层数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长. “若白纸能无限对折下去,它的厚度真能有30层楼高吗?”此时,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教师适时给出课题. 通过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求出一张白纸对折20次的厚度为104.8576 m,确有30层楼高. 本例中,兴趣和求知欲产生了动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较好地解决了情境导入的问题,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在主体深入历练中,力行“教学做合一”

实践是获取真理的唯一途径,是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 教、学、做三者之中,“教”和“学”二者的实践和活动,都是为了有效、高效“做”提供科学方法论和坚实知识根基. 因此,“做”是“教学做合一”理念最为关键的要义,同时也是“教”和“学”的现实落脚点和根本出发点. 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数学实践能力的历练和培养,多提供亲身实践操作、思维归纳的时机. 数学实验、案例解决、反思评判等都是历练初中生“做”的有效载体,教师应该加以科学有效利用. 数学实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数学实验进行直观的展示,同时也能够提供“做”的良好时机. 如在“整式的乘法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按组准备多块边长为2 cm和1 cm的正方形纸片,以及多块长和宽分别为2 cm和1 cm的长方形纸片,然后随意选取一定数量的硬纸片,合作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写出式子,小组交流. 通过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做”数学的机会,在“做”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充分体会整式乘法运算与因式分解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数学新课程改革是实践性、指导性较强的发展理论. 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与主体的“学”以及学生的“做”之间进行高度融合、有机结合,“教”中有“学”,“学”中有“做”,“做”中促“学”,“做”中推“教”,实现课程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唐靖云.推动实践教育改革 践行“教学做合一”[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1,8(2):104-107.

上一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