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

时间:2022-06-06 11:59:0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分析

【摘要】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学内容抽象的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内容实际化,从而显著地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这些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方法也是小学数学基本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数学教师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能够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主要分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

引 言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图形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而设计开发能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数形结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发挥图形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还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一、在新授课堂中引入数形结合思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新课非常期待,并且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充分体现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 在新学期或者每一个新内容的开始,都是上新课的主要时间段,同时学生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能够充分集中注意力. 此时将数形结合植入课堂是最佳时机. 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出教学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并不是课本知识,而是生活中能够看到、摸到的事物. 对此,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从现实中寻找“形”,从而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量关系. 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校、家与动物园在一条线上,学校到家有200米,家到动物园有500米. 那么,动物园到学校有多远?”当这一题目出来之后,学生普遍会答出500 - 200 = 300(米)这一个答案. 此时,教师如果只是空洞地讲有两个答案,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 对此,教师便需要巧妙地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按照题目要求绘制线段图,请同学安排线段图上学校、家、动物园的位置,设疑后,学生会不难发现原来有两种分布形式. 其中,一个是家在动物园、学校的中间,而另一个则是家在动物园、学校的一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便能够显而易见地发现答案有两个. 通过这样的直线图形,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实体化,使教学更加有效率.

二、在抽象教学内容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抽象概念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最基础的,同样也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很多小学生在对抽象内容学习的方法上,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让教学内容的记忆变得困难而易遗忘,并且还会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产生障碍. 所以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中巧妙设计“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想象能力并不强,所以对空洞的知识讲解很难理解. 如,低年级数学“数一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形思想对拓展中鸡兔同笼的问题进行讲解. 已知鸡5只,兔5只,那么总共有多少条腿? 对于这类题目最有效的解题方式便是列算式,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根本不可能. 对此,教师便可以绘画图形进行教学. 分别绘制两行草图,第一行为10个动物头,第二行为鸡兔的头与脚. 然后让学生直接数一数便可以完成教学. 由此可见,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鸡兔”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化教学内容.

三、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引入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往往需要教师或学生动手进行绘画,通过在数学课上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能够将更多的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来.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协作,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竞争,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谐发展.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3名同学到讲台上,分别在自己的每排“田里”有规律地种上4棵树,横竖成排之后,首先问第一个学生,你种了几棵树?生:4棵. 师:几个4. 生:一个4. 同样的问题依次问三名同学,并且,边问边在每排“田”旁标上数字4,最后问全班同学,他们一共种了几个几,同学们就会自然答出3个4. 此时,教师便可以拓展问学生:如果有6排树是几个几呢?再叫两名同学来验证. 如果每排树有6棵呢?又是几个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学生便会思考,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此时,教师再讲解乘法的计算方式,便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数形结合在数学新课教学、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数学解题过程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勇.巧用“数形结合”,妙解小学问题――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7):43.

[2]林碧珍.数形结合化难为易――试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二)[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9):21-24.

[3]汪渭芳.“数形结合”天地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17):30-31.

[4]任小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10):75-76.

上一篇:对“教学做合一”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之刍议 下一篇:关于年鉴出版和参加评奖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