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视野下的社会契约理论

时间:2022-09-14 01:09:35

比较政治视野下的社会契约理论

摘 要:社会契约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起源以及政治制度设计的理论体系。英国的霍布斯、洛克以及法国的卢梭均是近代西方以社会契约论为出发点来阐述国家起源和本质的。然而通过比较发现,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立场不同,他们关于契约的逻辑前提、定义、性质、约束力等方面的看法不同。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去解析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契约理论之一理论体系。

关键词:自然状态;社会契约;霍布斯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013-02

一、契约产生的逻辑前提——自然状态

霍布斯、洛克、卢梭都是从自然状态的假设出发,认为人是从一种自然状态发展到国家的。在没有国家之前,人们一直是一种自然状态。

1.霍布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战争”的自然状态

霍布斯从人性恶的角度出发,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对于一切事物都拥有同等的权利。但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想保持自身的自由,想拥有支配他人事物的权利,或者想占有一切。正是因为每个人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人们之间发生无情的战争,于是,人们的生活是“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霍布斯把引起人们相互争斗的原因归结为三种:一是竞争,起因于求利;二是猜疑,起因于求安全;三是荣誉,起因于求名誉。争斗使人们处在战争状态下,而且这是一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

2.洛克“完备无缺”的自然状态

从人性善出发,洛克所阐述的自然状态是安静、祥和的状态,“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人人平等而自由,不会存在任何人强迫他人的情况,这就是一种自然状态。洛克认为霍布斯所描述的战争状态将自然状态和战争状态混为了一谈,他强烈批判霍布斯的这种描述。洛克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中平等地享受各种权利,并且不受外来意志的支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相反,人们仍然要受到自然法也就是理性的支配和约束。在平等的理解上,洛克和霍布斯是完全对立的:霍布斯认为人们对自然权利的平等行使导致了利害关系的冲突,形成了战争发生的根源;而洛克则认为平等构成了人类互助友爱的基础。

3.卢梭“人人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

卢梭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其本性是善是好的,他想象中的自然状态是平等而独立的,人们的欲望只限于对力所能及的事物的渴望,而无非分之想,他们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去伤害他人,他们具有健全的理智和平静的情感。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嫉妒、敌视和仇恨,更不会有战争的出现。“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独立而又完全平等的。

由于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思想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自然状态的阐述也是迥然不同的。但是,对于自然状态理论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类社会公共权力产生以前的原始状态。

二、契约的定义、性质和约束力

1.霍布斯:为了结束恐怖的自然状态,转让全部权利,建立“利维坦”式的国家

只有在人人都遵守自然法的情况下,其才会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不存在一个对自然法的裁判机构和对犯罪的惩罚机构,因此人们就在纷争中充当自己的法官,这就使得公正的裁判得不到确立。但是人们又有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欲望,这就促使人们通过契约来建立国家。霍布斯所描述的契约是大家让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集体来掌握所有的权利和力量,并且默许这个人或者集体所作的关于公共安全和平的一切事务的决定。霍布斯认为契约是在被统治者之间订立的,而者却没有参与订立契约,因此只单单被统治者必须遵守契约,而者却没有遵守服从契约的义务。在霍布斯看来,人们缔结契约时,一旦转让了权利,就永远也无法再收回。也就是说这种权利的转让是一次性全部权利的转让。与此同时就产生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由此,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政府,这个政府拥有人们转让的全部权利,其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人们的监督和约束,者的这种为所欲为人们又要绝对服从,除非他已无法保护人民的生命。霍布斯也承认,在这样的国家中,人们只能听任国家的摆布,但是和连生命都无法确保的自然状态相比,这种弊端也是可以忍受的。霍布斯采取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一个虽然自由但却充满危险,另一个虽不自由却可以享有安全与和平,两者相比,霍布斯认为选择后者是无可厚非的。

2.洛克:为了防止自然状态下的偶然不便,转让部分权利,建立有限政府

洛克认为,人们具有一种理性,人们受自己理性的支配,遵循自然法生活,而当冲突斗争发生时,平等的人们每个人都有权依据自然法审判罪犯和执行惩罚,标准就是人类有保存自身的权力和保存其余人类的义务。但是自然状态中由于有些人由利害关系而存偏私,或者由于对自然法缺乏认识而不遵守自然法,常常用强力去剥夺他人的自由。自然状态中既没有一种明文规定的法律作为裁决人们之间纠纷的共同尺度,又缺少一个公共的裁决者和公共权力的执行人。于是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欠,更好地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便相互订立契约。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指被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人们交出了审判权力和惩罚犯罪的权力;另一方面,是指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统治者根据这个契约得到了人们转让的权力,而后建立政府,以人们的守护者自居。作为自由主义的始祖,洛克非常重视自然法赋予人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洛克契约下的国家作为自然法的审判和执行机构,以保障自然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为目的。因此,国家除了作为“守夜人“的角色,拥有人民根据契约所让渡的审判权和惩罚违法犯罪的权利外,不应该拥有其他任何权利,如果国家立法机关越权或者篡权,当人们发现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们享有最高权力来罢免或更换它而建立一个新的真正为他们所满意的政府。

3.卢梭:为了更幸福的生活,转让全部权利,建立集权政府

随着自然状态的发展,人类的生存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这种力量将超过维持人类生存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若不寻求出路将难以自我保全,因此卢梭认为,自然状态虽然美好,但终将会被打破。在卢梭看来,人类必须通过契约把个人力量凝合为一种合力。而订立契约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每一个参加契约的人必须把自己的全部权利转让给集体,其条件对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第二,参加社会契约的人是把权利交给了一个集体而不是某个个人。人们可以从这个集体中获得自己所让渡给它的同样的权利或者更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财产。

比较而言,卢梭和霍布斯虽然都主张把缔结契约的每个人的全部权利转让给者,都认为是不可分割的,但他们关于的归属问题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霍布斯认为者是君主,社会契约是臣民之间的契约,而君主不是契约方,却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卢梭认为者就是人民自己,人民是至高无上的。与洛克相比,卢梭极力反对洛克的分权学说。他认为最高权力也就是人民权力是不可分割的,只能被人民所有。分权之后公意就成了众意,只代表私人的利益。霍布斯与洛克相比也有不同之处:首先,霍布斯认为人们转让的是个人的而全部权力被者所有,而洛克认为个人转让的只是部分权利。其次,霍布斯认为契约中的者并不是契约的签订方,可以不受契约内容的约束,而洛克则认为,被授权者也是契约的签订者,要受契约的约束。再次,霍布斯认为,契约一旦订立,那么,“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担者的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集体身上。”而洛克认为,若政府违背人们的意愿,人们有权它,并把权力委托给他人,也就是人们有权更换最高权力机关。

三、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社会契约理论产生差异的原因

霍布斯的生活状况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由于他对生活缺乏安全感,以至他认为社会的政治秩序是无序的。英国人民始终相信国王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国王却不拥有任意的专制权力,霍布斯的“契约君主”理论就受此影响。此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进行数十年,再加上内战和当时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使得霍布斯觉得“人与人是狼与狼的关系”,所以他更注重保护人们的生命权。霍布斯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而当时,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以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英国的时代任务,因此在霍布斯的契约论中他对无上的君力和国内社会秩序十分重视。同时,由于英国的民主传统,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常常存在相互妥协的条件。不少封建旧贵族也乐于投资工商业,从而转变为资产阶级新贵族。因此,这两种势力的斗争并非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妥协的。霍布斯的契约论思想就是这种社会状况的体现。

与霍布斯过分关注安全与秩序相反,在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中,对自由的追求表现地极为明显。洛克的社会契约更接近于现实,因为是伴随着整个“光荣革命”而产生的。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它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卢梭生活在当时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与17世纪的英国不同,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封建贵族阶级十分保守反动,其作为特权阶级,与人民大众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法国人民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非常激烈,法国大革命的猛烈性与彻底性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18世纪法国人民把反对封建势力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作为其主要任务。作为一个自豪的“日内瓦公民”,卢梭崇尚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他认为人民有明确的革命权。但是作为下层人民的代表,他又希望能够参与国家政权,所以提出了“公意”论,认为在社会契约中人民将权力交给了整个社会,而不是某些人或某个人,并赞成小国式的直接民主制。

参考文献:

[1][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上一篇:切实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探讨 下一篇:教育,关乎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