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9-14 06:05:41

谈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引导学生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使他们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培根也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人的习惯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老师的重要任务。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认真书写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熟练书写正楷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写字的态度,认真规范地写字,笔画清楚,尽量做到横平竖直,决不能马虎,不认真写的学生不妨让他重写。其次要教学生写好字要注意方法,了解书法方面的基本结构和规则,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书写,学习书法时,让他们临摹的字帖,应选择收笔明显、平稳的字体,宜选柳体、颜体和欧体等临摹。全班还可以举行书法展,让那些书写困难的学生欣赏同学漂亮的书法,使其受到影响,并请书写好的同学介绍写好字的经验。每天还可以安排15分钟的习字课。当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扬个性,写出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只要学生循序渐进,认真坚持练习,他们的书写会越来越漂亮。

二、勤动手的习惯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不可能一一代劳。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主动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初中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增加,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把许多时间花在识字上,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检查学生在音形义方面的掌握情况,老师对易错的字进行强调,有特殊含义的在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试译,不能理解的字词在书上勾来,上课时提出来,师生来共同解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翻译不是老师把它翻译出来,学生写在书上。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情绪越来越浓,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在综合性学习中,许多内容都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一般来讲,每次活动前,我都是把学生事先分成几个小组,提前一周安排学生用周末的时间,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等围绕一个主题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中,分为错别字门诊小组、精美广告语收集小组、公益标语征集小组、精彩店名举隅小组,同学们在活动中热情很高,效果也不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有趣、有效、有用。

三、认真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现在有些学生读文章只用口,不用脑。读过的文章,不知道写的内容,更不要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欣赏文章的美点了。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常常答题不得要领,甚至连题的要求都没有看清楚就做。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认真阅读。为了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概内容,力争理解文题;在研读文章时,先让学生在每段中勾画出关键词句,然后概括主要内容。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答题的依据,不是想当然地回答。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明显增强。现在我带的七年级五班,通过一学期的培养,慢慢养成了较好阅读习惯习惯,理解能力逐步增强。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己读书看报,然后写读书笔记。主要阅读中外名著(主要是初中必读本)、《语文学习报》等一些有益的书籍。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另外,我们还应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习惯,认真反思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总之,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一个人好习惯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上一篇: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几个方法 下一篇:从“轻”出发,让回家更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