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审美特征

时间:2022-09-13 10:03:10

【前言】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审美特征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成长过程中的大众文化,不断受到精英文化激烈的批评和谴责,但是对其蓬勃之势传统的精英美学却又无能为力。兴起的大众文化改变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化消M、文化活动、艺术欣赏变成普通大众的日常活动,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与精英文化不同,大众文化摆脱了...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审美特征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世界观、价值观还尚未成熟,在消费和享受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容易受到其消极影响,因此讨论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审美特征,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从纷繁的文化背景中汲取审美精华,提高审美层次,享受审美愉悦,全面提升其审美素质。

关键词:大众文化 ; 大学生; 审美特征

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新技术和新设备相继进入文化领域,文化以一种工业生产的方式被复制制造出来,从而形成了“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媒体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我国的大众文化发展历史比较短,它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是以港台流行歌曲、港台电视剧、港台流行小说为先导,之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不断加快,大众文化自九十年代起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当代,大众文化借助于现代科技迅速兴起,它全面渗透至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使人们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它无处不在的威力。

一、大众文化的特征

(一)世俗化

成长过程中的大众文化,不断受到精英文化激烈的批评和谴责,但是对其蓬勃之势传统的精英美学却又无能为力。兴起的大众文化改变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化消M、文化活动、艺术欣赏变成普通大众的日常活动,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与精英文化不同,大众文化摆脱了教条和理想主义说教式的束缚,更多地关注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关注他们平凡的生活状态、现实体验。大众文化为大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实现,审美和艺术真正走进世俗,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造成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模糊。

(二)商品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开始更多的关注生活的质量及层次,消费社会就此到来。大众文化的大规模的兴起并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是得益于消费社会的到来。文化成为消费品,被复制、大规模、成批量的生产以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日益需求,文化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审美价值的需要。作为一种消费文化、一种商品,满足大众的需求是大众文化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因此,迎合大众的胃口使大众喜闻乐见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娱乐化

在传统精英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文化的受众面仅仅是精英群体,文化一直作为上层建筑受到大众的敬仰。精英群体认为文化的存在是为探索人类的存在价值和终极真理为使命的,它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模糊了文化的原有范畴,文化更加趋于平民化、百姓化,随着大众群体感求的释放需求、经济条件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大众文化逐渐摆脱精英文化严肃、沉重的政治和理想包袱,转而满足大众的轻松愉悦的消费需求,使人们有更多的渠道释放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在娱乐中得到安抚。

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审美特征

(一)审美标准多元化

很长一段时期里精英文化一直是校园里主要的文化流行形式,它高雅的审美特性为大学生所推崇,它追逐理想、探索人生的深刻内涵感染着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大学生在高雅的文化中获得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它也是支撑着有为青年追求真理、探求生命真谛的精神支柱。伴随着我国由生产型社会进入到消费型社会,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型商品被大规模复制生产,消费者再也不满足生产者生产什么就接受什么的消费方式,消费者有了自,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形式,生产商就生产什么样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的大众文化形式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涌入到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校园,大学生的审美对象不再局限于高雅的精英文化,传统的审美标准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到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大众文化以它“新鲜”“猎奇”的内容、较强的娱乐性、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多元性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高校主流文化本身所肩负的育人任务,相较于流行文化内容的当下性和感染性,与大学生实际需求和接受特点不相适应。

(二)审美标准娱乐化

作为一种完全被商品化了的文化,赢取利益是大众文化的最终目的。因此,没有什么立场的大众文化随时关注着大众的口味,想方设法地刺激大众的欲望、吸引大众的眼球,而娱乐是最能取悦大众口味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大众文化的吸引、诱导,在娱乐中迷失自我,出现审美取向上的偏差。许多学生沉溺在游戏的刀光剑影、影视剧的虚无缥缈、综艺节目的玩乐享受、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娱乐场所的花天酒地,众多的娱乐渠道提供了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的途径,然而,从狂欢过后的释放走到现实,依旧摆脱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大学生们依旧迷茫。精神上的空虚,是大学生们面对压力无法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的一大隐患。

(三)审美标准功利化

由于大众文化的存在,很多艺术种类有了很好的表现平台,为其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尽管精英文化认为艺术本身是超越功利的,但是在大众文化这个大背景下,似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免俗,大众文化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这个商品化特征使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难免也受此影响,造成大学生把功利主义看作审美的前提。比如,“网红”的流行、整容的流行、择偶的拜金思想,大学生渴望一夜成名,梦想一夜暴富,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再被提倡,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再被提起,攀比的价值观、务实的生活态度比比皆是。

(四)审美标准感性化

当前许多影视剧粗制滥造用小鲜肉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影视界有演技的演员却受到市场的冷落,很多小鲜肉尽管被质疑演技与专业态度等问题,依然受到粉丝狂热追捧,这其中大学生在粉丝中占有很大比例。针对小鲜肉问题徐静蕾认为“电影走向市场化,很多事情都是观众决定的,说到底是观众不在乎。”影视界的这一怪异现象仅仅是大众文化市场的一个角落,为了满足大众感性的需要,大众文化的生产者运用各种美化包装技术不断给人们提供视觉上的惊艳,至于深层内在的意义似乎没人在意。那些读过、看过需要斟酌思考的高雅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内容向人们传递有价值的思想和价值观,却越来越受到大众审美的排斥,成为小众文化;经过包装的形象、直观化的作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各种段以及影视演员的高颜值成为影视作品销售的卖点,文化原有的存在意义离大众越来越远。审美能力是由感觉力、知觉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情感力、思维力等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对象往往仅是视觉的、听觉的或者是视觉加听觉的,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标准仅仅停留在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上,缺乏审美的想象力与思维力,这一平衡一旦被打破最终会影响到大学生判断能力的发展。

(五)审美标准快餐化

大众文化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作为受众者的大学生并没有精力、时间去执着追逐某一种审美现象,大学生的审美习惯、审美观念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也处于急剧变化之中,由于传媒技术的革命这种变化速度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迅速。无论是在穿衣打扮、饮食旅游,还是语言行为、小说、影视剧、综艺节目,大学生都在追求潮流时尚,再加上他们在审美标准上的日趋多元化发展,因此高校校园里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审美观念,吃、穿、住、行、说、做、学、玩,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紧跟时尚。这种变化多端、形式各样的审美快餐化导致大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细细的品评那些禁得住时间考验、禁得住审美考验的文化艺术经典,只是一味的追求审美变化的快节奏,不再关注其品质的好坏,使得大学生的审美趋于肤浅。

参考文献:

[1] 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7.

上一篇:从观众接受性角度分析电影字幕英译策略 下一篇:基于灰色理论的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