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凸显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时间:2022-09-13 05:31:59

如何凸显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摘要:“以人为本”就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而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同样,在现阶段的新闻摄影领域,通过影像表达出人本精神的内涵信息,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新的镜头聚焦点。本文通过对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缺失现状及其根源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闻摄影 人文关怀 缺失 对策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新闻传播应人民的需要而产生,因服务人民而存在,“为人并有利于人”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属性决定了“以人为本”就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而“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是时代的需要、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新闻摄影是新闻事实中某一时刻的凝固。同样,在现阶段的新闻摄影领域,通过影像表达出人本精神的内涵信息,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新的镜头聚焦点。

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分析

人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春秋时期齐同政治家管子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同。”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与肯定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在西方,特别是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发现。人本主义者从人的本性出发,宣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理性权威,把人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作为一个丰富更新的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也明确地将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突出社会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发展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此刻新闻摄影对人本精神内涵的注视与表达,则集中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追求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但是很遗憾,许多发表的新闻摄影作品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些甚至已经有违人文关怀的道德底线。如2008年7月21目前后,国内各大网站先后刊出了“女子遭拐卖后被裸身反绑15年”的报道,刊出被拐卖女赤身的照片,又如伊拉克战争中血肉横飞、斩首人质等图片和视频也在新闻媒体上广泛传播。

摄影记者在面对灾难事件时履行其职业责任,这是应当的。但如何衡量一名摄影记者是否具备人文关怀意识及人文关怀成熟度,就要更好地考究人文关怀最初的定义。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但很遗憾,以上我们所举例的并非个案,在如今的媒体,这些新闻照片屡屡被搬上重要版面。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灾难新闻摄影中大量出现缺乏人文关怀图片的根源。

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缺失的根源

新闻照片不仅仅是从时间中抽取了某一时刻,将这一时刻从其依附的时间流中分离出来,使照片成为新闻事件某一时刻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新闻摄影还具有从它记录的时刻向前向后延伸的能力,这正是新闻摄影传达人本精神的优势所在。新闻摄影真实性、瞬间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使其可接纳广阔的社会景象,展现历史的纵深,多角度地表现人的个体形象和生活情态。因而新闻摄影可能在表现历史变革和走向的零距离表象之下,让观众在摄影师的镜头中反观曾经的我们――作为摄影对象的自身形象,从而引发有关人、人的价值和对人本精神深层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前新闻摄影中人文缺失的主要根源在以下方面:

受众需要。部分受众的窥探欲望为灾难新闻中的暴力、血腥图片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受众市场。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据2004年5月14日26月17日对美国2200名成年人的调查中发现,49%的人支持斩首人质图片上网,有24%的成年网民看过这类照片或视频,而其中又有28%的人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寻找这类文件。在此,我们能明显地看到传媒市场上血腥、暴力乃至类的新闻供需两旺的景观。一方面人们渴望从媒体那里获得满足:另一方面我们的媒体也“及时地”顺应了受众的需求和愿望。

媒介经济利益。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中,媒体越发出现趋利行为。国内媒体大部分运作资金来源于广告收入。鉴于广告的巨大利润,吸引受众眼球、扩大发行量和提高点击率和收视率成为媒体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媒体往往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职业道德的缺失。在一些媒体眼里,偶尔的“过分出格”受到一些抗议,其所付出的代价相对于其广告收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部分网友抗议相关网络对“卖身女”照片的拍摄及传播方式,结果网站也只是在随后的报道中对裸女图片采取局部马赛克处理,并未致歉。

法律条款的缺乏。《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新闻报道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规定虽有,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某些违规传播机构和个人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

完善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归根结底是在新闻报道中充分尊重报道对象,充分关注他们作为生命本身在事件中的尊严感受和体验。特别是拍摄者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在新闻摄影中体现人本精神,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要通过以下三个“更多地关注”,才能更好地完善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更多地关注新闻事件当事人。新闻摄影不仅要关注新闻事件,而且要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本精神。这是关系到新闻的终极目的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重要课题。美国“9・11”事件的报道照片无非是两类:一类是事件本身,即飞机正在撞,或者已被撞的世贸大厦:另一类是事件中的人,即在事发现场惊慌逃亡的人群。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关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人群,关注他们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于那种特殊环境中的人生体验,才能不仅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而且更主要的是在接受信息时深刻地体验人生、感受生命。

更多地关注社会特殊群体。新闻摄影要更接近生活,加大对社会特殊人群生存状态的关注,如特困人群、特殊从业者、罪犯、犯罪嫌疑人、普通受害者等。他们首先是人,是处于非常状态下的人,在特定环境里许多复杂的情感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比如憎恨、愤怒、悲哀、懊悔、希望……如果能够走近这个人群去观察、思考、拍摄,将感动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照片同样可以打动人。例如《南方都市报》2005年7月25日的一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报道,照片中那些患了白血病的孩子,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新闻照片充分接近并关注到特殊人群的生存状态,很好地体现了人本精神。

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新闻摄影需要记者更多地平视被摄者和他们的生活,与被摄者之间用心灵去交流。既需要高高在上、阳春白雪,同时更需要深度报道、下里巴人。从人本精神的角度来看,摄影记者应该用一种“标准镜头”式的眼光来平视普通人的生活,给予其高解像力的关注。王瑶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金奖的作品《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并没有关注那些当红明星,讲述的却是舞蹈家陈爱莲60岁重返舞台这件并不重大的事情,但通过摄取反映陈爱莲生活及内心世界的瞬间,表现了关乎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大主题。

新闻摄影中体现人本精神,需要拍摄者更好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在日常的新闻摄影中,通过更多地关注新闻事件当事人、关注社会特殊群体,并将视角更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去,这样的新闻摄影才更具人文关怀精神。

编校:赵亮

上一篇:新闻摄影需要创意 下一篇:试论危机形势下的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