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的特点谈如何播好新闻

时间:2022-05-02 03:23:51

从新闻的特点谈如何播好新闻

【摘要】新闻具有的“新鲜、真实、时效、价值”等特点,对播音员的新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播音员如何把握新闻的特点,体现新闻之“新”、“真”、“快”。“要”,从而播好新闻。

【关键词】新闻播音 文体特点 新鲜 真实 时效 价值

许多年轻的播音员和播音爱好者都曾感叹:各种文体相比较,新闻播音最难驾驭。笔者认为,新闻播音难就难在它不仅需要播音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艺术表现力,更需要播音员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要对新闻文体的特点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而新闻素养恰恰是缺乏新闻编辑部工作经验的年轻的播音员和很多播音爱好者较为欠缺的。本文试从新闻的特点出发,谈谈播音员如何播好新闻。

陆定一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强调了新闻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新闻具有的“新鲜、真实、时效、价值”等特点,这些特点正是播音员进行新闻播音创作时必须时刻注意把握和体现的。

一、调动新鲜感,体现新闻之“新”

播音创作的新鲜感指的是播音员在备稿和播音时心中产生的“先睹为快”的满足感和“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面对反映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新闻,播音员自然很容易调动新鲜感。但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毕竟不会天天有,因此播音员更多时候面对的是大量的日常报道:年年报道两会盛况、年年报道兰夏大忙,年年春天学雷锋,年年冬天送温暖……播音员如果对所播稿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甚至烫剩饭的感觉,准以激发播音创作的欲望,自然会把新闻播得有形无神、老气横秋。而新闻素养高的播音员面对同样的问题,会通过分析,寻找和发现即将播出的这条新闻与以前播过的类似的消息有什么不同。以对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2009年三夏报道为例,新华社的一条消息说,“河南省夏收顺利结束,今年小麦总产再次突破600亿斤已成定局,这是河南连续第六年夏粮丰收”。播音员如果不仔细分析,也许会感觉“丰收固然可喜,但‘再次突破’、‘连续六年’等信息却似乎使丰收成了一种常态,和前五年相比也没什么新鲜的。”心中丧失了新鲜感,播音效果可想而知。其实,2009年河南省夏粮丰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中,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且从2008年秋季开始,河南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面对诸多不利因素,河南省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组织干部群众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抗旱夺丰收。应该说2009年的丰收果实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正是这条消息的新鲜之处,播音员如果能通过对上情、下情和主流、支流的分析发现它的新鲜点,怎能调动不起内心强烈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出“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呢?

二、增强责任感,体现新闻之“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播音员虽然一般不直接参与新闻的采编,但播音工作作为编辑部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却依然要对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节目、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负有重要责任。笔者认为,播音员对新闻真实性承担的责任有两层含义。首先,播音员应该当好“守门员”,把好新闻传播的最后一道关口。一条消息经过采写、编辑、终审几个环节,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准确无误,可以定稿了。但是,也正因为经过了层层签审。播音员反而更容易放松自己应尽的责任。只顾照稿播音,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当成了编辑部工作的局外人,让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轻易地从自己身边溜过去,造成新闻失实的后果。因此,播音员在备稿和播音时,必须时刻注意“守土有责”的重要意义,不仅要动嘴,还要善于动脑。比如,2009年6月18日《开封新闻》中有一条反映开封市电业职工在高温下为城市保电的消息。播音员拿到的稿件提到“今天中午,全市最高瞬时电力负荷达到75千瓦。”稍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家小工厂的用电负荷往往也会超过75千瓦,更何况是一座城市在夏季用电高峰的最高瞬时负荷呢?75千瓦显然是75万千瓦之误。值班播音员经过分析,及时发现并通报编辑核实、改正了稿件中的错误,从而避免了在新闻中闹笑话的事情发生。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第二,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还要通过准确的语势、语态把新闻播得“真实可信”、“毋庸置疑”。一些播音员播新闻时太紧张或者太松懈。反映在播音语言上就显得不够干净利落,犹豫不定、嗫嚅迟疑,硬是把一条真实的新闻给播“假”了。因为听众在生活中的经验是。只有心虚胆怯的人在说话时才会显得犹豫、迟疑。听到这样的播音,听众自然会对听到的新闻表示怀疑、画个问号了。

三、把握节奏感,体现新闻之“快”

新闻之“快”指的是新闻的时效性。如今,媒体触角发达,竞争激烈,因此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时效性成了各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焦点。尤其是对重大新闻,时效性的竞争用争分夺秒来形容丝毫不为过。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3分50秒,新华社在伊拉克籍报道员贾迈勒和后方编辑的密切协作下,第一时间播发了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快讯,“巴格达响起空袭警报。”领先美国有线电视网(CNN)10秒,快于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在全球媒体时效战中争得第一。后来国际新闻界对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世界的这10秒种纷纷给予盛赞。由此可见新闻时效性对一家媒体的重要意义。在时效性的竞争中,广播电视更是经常采取现场直播、现场连线的方式报道新闻。从而把新闻的定义拓展,从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延伸为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在记者、编辑调动一切手段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争分夺秒的时候,播音员对此也应该有所作为。首先,为了适应新闻之“快”,播音员快速备稿的能力要强。在工作中。播音员往往要直播刚刚收到的消息。由于记者、编辑在采编急稿的时候很难像平时那样从容,使得交给播音员的手写稿上难免会有很多圈圈改改的痕迹。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平时注意广义备稿,注意政策、信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熟悉记者、编辑的笔迹特点,识读手写文字能力很强的播音员才敢于完成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播音任务。反之,播音员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对所播稿件内容涉及的领域完全陌生。识读能力又不强,心中胆怯、仓促上阵,勉强播读,屡屡出错,准确性和真实性都无法保证。还有什么时效性可言呢?第二,为了体现新闻之“快”。播音员要注意播音的节奏感,要以流畅、轻快的方式准确地播报新闻。在保证听众听清、听懂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速。这样才能与新闻时效性的要求相得益彰。试想,记者、编辑争时间、赶速度送来的稿件,播音员却播,得慢慢吞吞,无精打采,又怎能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从而在新闻媒

体间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呢?

四、明确新闻价值,体现新闻之“要”

新闻之“要”指的是新闻的重要性,也就是新闻的价值。在每天发生的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只有那些有一定重要性,对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有较大影响的事情才会被采录为新闻向受众报道。一组新闻中,不同的消息新闻价值有高有低,甚至同一条消息的不同段落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既要把每一条新闻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又要对不同的新闻加以区别。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每条新闻平均用力。为此,播音员要用新闻的专业眼光去审视每条消息对当地政府行政、百姓生活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借鉴和警示怍用。明确了每一条新闻的价值,播音员就可以在播音时对不同的消息在力度、速度、态度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区分和处理。对价值高的新闻语速略慢、声音铿锵,对价值一般的新闻语流轻快、声音平和。这样,收听了整组新闻的听众既听到了大量的信息。又听清了重点的内容。会对这组新闻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新闻传播的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判断新闻价值_的高低有时会有简单化的倾向,那就是只以参加活动领导的职位高低来判断。这样就使得新闻价值的排序成了领导之间的排座次,反倒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不能得以凸显。有经验的编辑为新闻排序、确定头条新闻是以事件重大、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为标准的。比如,2009年6月25日《开封新闻》头条是开封市投资改造60多座旱厕,提升城市形象的消息。第二条才是该市主要领导当天参加的其他活动。把旱厕改造放在主要领导活动之前体现了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进而也体现了这档新闻节目、这家新闻媒体对民生的重视和较高的新闻素养。播音员理解了编辑的编排思路,在语势、语态等方面就凸显了“旱厕改造”这一头条新闻的重要性。这组新闻的编排和播音受到了领导、专家和听众的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少年轻的播音员和播音爱好者声音条件很好、语言基本功也很扎实,恰恰是因为对新闻文体的特点理解得不深才影响了新闻播音的效果。因此年轻的播音员和播音爱好者要有意识地加强新闻业务学习。向记者学习对新闻敏锐的嗅觉和锤炼语言的能力,向编辑学习对新闻价值的分析判断和新闻编排的能力。有可能的话要主动参与一些新闻的采编工作。通过努力,新闻素养提高了。播音员就能够在播音时把握住新闻之“新”、“真”、“快”和“要”,体现出每一条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闻价值,播音员自己也会充满了新鲜感和传播的欲望。能力增强了,水平提高了,相信年轻的播音员和播音爱好者自然会越播效果越好,越播越有信心。

上一篇:从《帮女郎》栏目演播室谈电视艺术 下一篇:试论播音员、主持人素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