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阅读之贬谪诗

时间:2022-09-13 03:56:27

诗歌类阅读之贬谪诗

贬谪诗是指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贬谪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等等,皆以“怨”“怆然”“伤心”“寂寞”等词鲜明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悲慨和忧愤之情。

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迥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刘禹锡在遭受重大政治挫折之后以这两句诗勉励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苏轼被贬后也并未消沉,而是心存希望和抱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是当苏轼被贬海南后,竟挥笔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旷达的个性。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等则更强调自己品行高洁和坚持不懈的使命感。

此外,贬谪诗中还比较集中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源于其被贬谪后离乡的悲伤和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情思。这些情感具体说来有“思归”“思人”“对山水的留恋”以及“闲适之中掩藏的孤独寂寞”等。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一诗,就在空旷的冬景描写中表达了自己遭贬后的孤寂与凄凉。寄寓这种情绪的诗句还有“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柳宗元《溪居》)等,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村行》),“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则表现出诗人在仕途多舛时对旧人旧地的思念和追忆。

二、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都融入诗中。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力谏唐宪宗迎佛骨事被贬潮州,在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便直抒其意:“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自己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为官态度与精神,也表达自己的悲怀与惆怅。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都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被贬后的黯淡与凄凉。

2.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诗人失意后往往会联想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借以对比伤悼,或借古讽今,或自嘲,虚中有实,实里有虚;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写悲怀的诗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艳秀丽来反衬烘托自己的心绪。如“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李纲《六幺令》)“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等,分别从古今对比与乐景写哀角度抒发自己遭贬谪的苦恨。

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

由于权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诗人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法。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上的政敌权势等阻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则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刘禹锡被贬后创作的大量寓言诗,像《聚蚊谣》《昏镜词》《百舌吟》《磨镜篇》《飞鸢操》《秋萤引》等,即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塑造各类形象,寄托自己坚定的意志和高尚情操,表现自己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阅读训练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来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诗妙在“二折”,诗中两次转折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尾联“合”得严密而又自然,请简要分析。

阅读训练二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颈联中“尽”字用得极为传神,请分析其妙处。

2.尾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训练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试分析颔联与颈联之间的关系。

2.“犹自音书滞一乡”是抒发思乡之情吗?为什么?

阅读训练四

六幺令

李纲[注]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李纲,抗金英雄,此词作于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有人认为“苒苒惊时月”之“月”与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之“月”用意相同,你是否赞成,请结合诗歌说说你的理由。

2.词的下阙表现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句子分析。

阅读训练五

西江月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曾两次因遭投降派弹劾而被贬谪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词人感觉“悠然”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2.这首词中,词人是如何描写湖边春色的呢?

3.简述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阅读训练六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 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 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田收火米, 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 红槿花中越鸟啼。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请结合全诗分析。

2.首句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是哪个字?为什么?

3.诗歌有所谓“结穴之处”,即全诗情感核心。这首诗的“结穴之处”在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训练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诗歌类阅读之贬谪诗》

阅读训练一:

1.比兴。诗人借叶葳蕤的春兰和皎洁的秋桂来自比,表明自己追求美好高洁的品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则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2.一转在“谁知”。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谁知”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隐逸之士,用他们的心生爱慕衬托兰桂。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也因之而起波澜。二转在“何求”。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兰桂应该“花堪折时直须折”,诗人却别开生面,写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由此点明主旨,即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只是尽他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

3.①“草木”照应首联的“兰”“桂”,“美人”照应颈联的“林栖者”。②尾联不仅点明了主旨,而且使诗歌脉络一贯到底。③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

阅读训练二:

1.“尽”写出雁影完全消失的情形。两位迁客并行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在天际消失。这个“尽”字把他们共同的思乡之情极为凄婉地传达出来。

2.虚实结合。“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写实。“桂江”即漓江,指柳宗元溯湘下桂而去柳州。“连山”,指刘禹锡的目的地──连州。“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

阅读训练三:

1.①颔联、颈联所写为登楼所见之景,颔联写的是近处所见。颈联写远景。②颔联是写诗人自身,颈联是写诗人眺望四位朋友被贬之处,抒发被贬之愁。③两联写到了诗人和朋友的追求,即做“芙蓉”“薜荔”,也写出不幸遭遇,“惊风”“暴雨”“岭树”都是他们遭遇的困难。

2.不是。此句是表达被贬的痛苦和与好友音讯难闻的悲哀。被贬到“百粤”这样的荒蛮之地,已经是够凄凉的,更凄凉的是,这地方音书难通,和被贬到四面八方的好友也就难以联系了,只能遥寄祝福。

阅读训练四:

1.赞成。词人认为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豪华销尽”,它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它,是历史的见证。这和刘禹锡表达的意思一样的,都是用日月山川的古今共存,仿佛有情,反衬出历史与时间的无情,令人感慨。

2.①壮志未酬而年华逝去的悲叹。“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从眼前景物落笔。想到年华逝去,由此引发出“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之感。②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到底的决心。“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直抒胸臆,“独立渔翁满江雪”则自比披雪而立的渔翁,用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明自己独立不移、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

阅读训练五:

1.①经历人世之路太多,已经习惯了崎岖坎坷,于是词人感觉悠然。②词人来到湖边,欣赏到优美的春色,心情悠然。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世事尘俗的厌恶,只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去追求舒畅闲适。

2.①选取有代表性的景色:杨柳丝丝,水连天,沙鸥一片。②视线由近及远,由近处的杨柳丝丝到远处的水连天。③动静结合。东风吹拂、沙鸥飞起是动景,水连天是静景。

3.浅易平淡,清新自然,意蕴无穷,不着痕迹。

阅读训练六:

1.①有岭南美景:岭水、桄榔、椰叶、蛮溪、红槿花等。②有岭南险恶条件:毒雾、蛇草、沙虫等。③有岭南季候风物:五月田收火米、三更鸡鸣。

2.争。用“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迂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景,所以诗句倍有情致。

3.“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诗人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蕴涵着诗人被排挤打击、谪贬的愤懑。

阅读训练七:

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遭遇贬谪的同情、关怀和惆怅伤感之情。

2.其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写景营造气氛。不同之处可以从两首诗的第三句上看出区别:李白诗直抒胸臆,元稹诗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不满。

上一篇:熟悉的桃花林 下一篇:神经紧张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