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求新面面谈

时间:2022-09-13 01:19:21

作文求新面面谈

纵观学生的作文,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那么几句话,材料老化,角度陈旧,布局俗套,立意肤浅,语言平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和思考。文贵求新。那么,作文如何求新呢?

观察,目光常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要有新的材料,且越多越好,否则是无法为炊的。这就要经常留心观察生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样,才能占有新材料,为作文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材,革故鼎新

考场作文或平时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同学的文章虽然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可就是缺乏感染力。其症结主要是选材落入窠臼,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一味雷同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作文亦如此。选新材,走新路,摒弃那些你用他用我也用的材料,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使人一见钟情。

如以《难堪》为题的记叙文写作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写因考试成绩不好,受到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家长训斥,使自己难堪。这样写并非不可,但很难打动读者。有位同学写的同是考试成绩的问题,却别开生面,富有创意:小时“我”顽劣成性,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我”期望甚高。一次期中考试语文才得60分,数学55分。自知负荆请罪过不了关,只好谎报成绩,诡称语文考了80分,数学85分。父母喜笑颜开,特地为“我”煮了一大碗鸡汤以示犒劳。正在这时,老师前来家访,父母不断称赞老师教导有方。“我”听后又窘又急,如坐针毡,生怕老师道出实情。幸好老师没有戳穿“我”的谎言,反而鼓励“我”期终考试要考出好成绩,这使“我”更难堪了。从此在学习上再也不敢掉以轻心,经过奋发努力,期终考试夺得了真正的好成绩。由此可见,避开司空见惯的选材,写出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胜人一筹。

角度,推陈出新

有了比较新颖、生动、典型的材料,在作文时,还应选取最佳角度。所谓角度,就是作者写作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选取作文角度的重要。作文时能否换个角度思考,从最佳角度选材,直接关系到文章是否生动,立意是否新颖。如写《家乡的秋天》,有位同学从这样的角度选材构思:秋季的某一天,学校放假,原来是选举日。妈妈打扮一新,爸爸放弃一笔可观的生意,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不让爸妈代劳,结伴去投他们神圣的一票。作者从中感受到了改革春风吹来的浓浓的民主空气,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这则材料充满了时代气息,妙不可言。由此可见,换个角度思考,则别有洞天。

布局,焕然一新

要写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好的材料,好的角度,还需要有好的布局。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今天也强调:“做人要直,写文要曲。”文章布局应有文势的抑扬,情节的跌宕,结构的开合,切忌平直浅陋。怎样使文章的布局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置悬念。即指作者故意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设置疑团,以造成读者急切盼望阅读的效果。

2.巧设误会。在文章中有意布下误会,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心理,使文章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

3.安排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里的“巧”,就是要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织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4.欲扬先抑。这种布局方法是指为了赞美、肯定某人或某事物,先用曲解的方式和嘲笑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方法。

5.因果倒置。这种布局方法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再回忆过去的事情。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6.突生变故。这种布局方法是指写作时,先按事物发展的顺势写下去,然后陡转笔锋,出现与顺势相悖的意外变故,因而使文章出现波澜,紧扣读者心弦。。

7.欲擒故纵。这种布局方法是指在行文中,对要写的主旨先不直接切入,暂时宕开笔锋,看似离题,实则是放开一步,蓄势待发,使下面的表达更有力量。

文章的布局方法当然远不止这些,但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上述方法,就能使文章写得迂回曲折,含蓄隽永,情趣盎然。

立意,求异标新

“千古文章意为本”。“意”即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核心和统帅,其优劣直接决定和影响文章的成败。要使文章写出新意,作者就要站在新的高度,讲究立意的新颖。如父母吵架本是生活中烦恼的事儿。可有位同学却透过现象发现了其中的本质意义:父母都是因为热心工作,而疏于家务,于是常常因“柴米油盐”而“吵架”。这“吵架”的表层现象中蕴含了父母一心为公的敬业精神。据此立意,文章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现实意义。打破思维定势,用突破常规的、对立的逆向思维的方法立意,能达到标新立异,新人耳目之效。

切入,弃旧图新

文章的切入,一般说来,要尽量避免一览无余,力求引人入胜。动笔之前,要贴紧题目,潜心思考,广泛联想,别树一帜。如一位同学看到《深深的母爱》一题,一时不知从何写起,当她静下心来反复思考后,决定从对妈妈的“怨恨”写起:

我好羡慕,别人的母亲从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事,衣服妈妈帮着洗,和母亲一起上公园,逛街,甚至打扮得漂漂亮亮在母亲跟前撒娇。可这一切对我来说只能是梦幻。

我常对自己说:“我从未得到过母爱,我的母亲好自私。”

尔后,文章通过星期日发生的母女间的一次冲突的记叙,生动描写了妈妈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主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才是真正的母爱!作者在结尾处写道:

泪水又涌了出来,我这才明白我所得到的母爱比别人更伟大、更可贵。

这样的切入显得十分深刻新颖,耐人咀嚼。

结构,巧妙出新

要使自己的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脱颖而出,除了材料新鲜,见解新颖,布局别致,切入巧妙之外,结构创新也是一条捷径。我们可以设想:同样的话题,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语言,同样的主题,能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只能是形式。因此,作文要想出奇制胜,新人耳目,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材料组织形式,以新奇灵活的形式吸引读者。比如:

1.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揭示文章内涵,或凸现全文中心,或阐述写作缘由,让读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

2.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段文字,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后记,或与题记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或巧妙点题,卒章显志;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

3.日记式。即围绕一个中心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构思全文。用这种形式作文,既可迅速地勾起我们对精彩画面的回忆,又可以避免内容空洞、结构混乱的现象出现。

4.书信式。即运用书信的结构形式写作。作者以写信人的身份作文,可以在文中更真切地倾诉个人的情感,更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更自然地交代事情的原委。读者会情不自禁地以收信人的身份阅读全文。这样,作者就可以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易于感染读者。

5.序列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内容相对集中、单一,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6.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率与凸现,让读者对全文的内容先睹为快。

7.答题式。即将数学证明与作文巧妙结合,独辟蹊径,新奇脱俗。

8.合同式。即用合同这种形式构思全文。

9.镜头组合式。当事物复杂、人物众多、时空跨度大时,如果采用单镜头手法,往往给人“势单力薄”的感觉,那就可采用多画面叠加、多镜头组合的蒙太奇电影手法。这种方式使文章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新颖而平中显奇。

10.电视直播式。即模拟电视直播形式撰文。如中考满分作文《“交流”栏目的一次直播》采用“主持人导入―采访―教授点评―主持人小结”这种面对面零距离电视直播的表达形式成为演绎文旨的理想载体,令人拍手叫好。

11.剧本式。用剧本这种体裁构思,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将故事情节压缩在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和几段对话中表现独特的主题,能收到其他文体难以收到的表达效果。

12.童话寓言式。利用这种形式为文,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对大自然和未来世界的描摹,写出生动、新颖、神奇的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形式上的创新,一定要是在追求观点鲜明、内容正确、材料新鲜、语言生动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亮点,使文章别具一格,大放异彩。

语言,靓丽求新

新颖鲜活的素材,别具匠心的构思,深刻高远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为载体。如果我们的作文语言淡如清风,平如流水,枯燥无味,苍白无力,以上一切都会黯然失色。怎样使作文语言靓丽起来?除了平时注重积累外,在具体的操作中,可注意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褒贬互用。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赋予词语以特定的含义,有着其他语言表达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我班跳高运动员最贪得无厌,总是得寸进尺。”“几位‘抄袭王’被班主任请到办公室里去了。”这里的“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描绘了跳高运动员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请”用在这里则并不表示恭恭敬敬地邀请对方的意思。褒贬互用,能使语言表达诙谐有趣,清新活泼。

2.大小相借。将通常描写大的方面的词用于小的方面,将通常描写小的方面的词用于大的方面,凸现语言的新奇效果。

3.移植嫁接。打破行业界限,把洋溢行业色彩的用语移植到特定的语境中,经过一番巧妙的嫁接,使语言妙趣横生。如:“我读金庸、王朔、韩寒,自己解释说是‘增加营养,补充新鲜血液’。我常常陶醉在大师们用文学营造的氛围里不能自拔,与主人公同喜同忧同苦同乐,结果作业常不能完成而屡遭老师的‘红牌警告’。”

4.仿拟改编。根据某种现成的形式,仿照摹拟出新的内容,使语言亮丽、生动。如:“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放假没有自由关禁闭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借助流行歌曲改编的文字,形象地道出了学生不堪重负的心声。

5.虚实交错。语言表述中有时通过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辉映,状难状之物,言难言之理,使语句具有一种新颖脱俗之美。如:“款待办案人员的钱已经超过被盗的资金,案子却还没有破。派出所所长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让脸上堆满尊严,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异’味深长的发言。”“表情”与“尊严”比较抽象,难以表现,从语法角度看也不宜与“整理”“堆满”一类动词组合。作者特意用这些动感极强的词与之超常搭配,化虚为实,把这位吃喝领先,办案不力的派出所所长装模作样、拿腔拿调的神态,描摹得酣畅淋漓。

6.词类活用。有些词如果有意改变它的词性,看来好像不合语法规则,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能收到简洁生动、形象含蓄、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如:“他们就说我爱管闲事,喜出风头,比班主任还‘班主任’,真后悔选我当班长。”加引号的“班主任”一词,本来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形容词,表示严厉、厉害的意思。如果说“比班主任还厉害”就比较平淡,不会让人进一步想象“比班主任还‘班主任’”是个啥样了。

7.巧用修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化抽象为具体,化平庸为神奇,增添文采,提高品位。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巧用修辞,能彰显语言的动力、魔力、魅力。

8.整散结合。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叫散句。整散结合,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富有韵味。如:“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每想至此,心里便久久不能平静。回首往事,有过节日晚会上的潇洒,有过慷慨助人的激动,有过考试作弊的紧张,有过考高分领奖状的自豪,有过毕业前夕留言簿上深深的依恋、美好的祝愿和影集里那挥不走忘不掉的形象……”这段文字浓缩和集中了初中生活极富表现力的场景和细节,句式优美,整散结合,节奏和谐,文采斐然。

物以新为美,文以新为贵,要想作文好,须在“新”字上下功夫。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中)

上一篇:走出材料作文立意的思维误区 下一篇:有爱真好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