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技能性课程有效学案的编写技巧

时间:2022-09-12 05:53:33

初中信息技术技能性课程有效学案的编写技巧

摘 要:学案导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重视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案引入信息技术课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然而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没有统一的学案编写模式,尤其对于技能性课程,很多教师将学案设计为教材的翻版,或者操作步骤的介绍,失去了学案的实用价值。本文以《flash引导层动画》的学案为例,阐述了在学案编写与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以期提高学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案;信息技术;编写;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1/03-0136-03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考权、动手权、错误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学生实际经验,重视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很多信息技术课堂引入了学案这一重要媒介。合理的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普遍缺失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促成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学校都在用学案,然而,却出现了“导学卷、小测卷”等将学案转变为做题的工具,或者有些学案内容空洞,和教案雷同等现象,从本质上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可持续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技能性课程,很多教师将学案设计为教材的翻版,或者操作步骤的介绍,失去了学案的实用价值。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十几年,在课堂中使用学案已经4年,在不断的摸索和课堂实践中,将技能性学案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可参考性的学案编写技巧,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下面就《flash引导层动画》学案的编写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Flash引导层动画》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运动引导层动画的原理。

(2)学会添加运动引导层,并根据需要绘制引导线。

(3)初步掌握运动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运动引导层动画的原理。

(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操作,初步掌握运动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方法。

(3)通过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挑战实践、问题探究、小组协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培养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目标是学案中必须有的元素,包括三维目标,是本节课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引导线控制动画的制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学习难点:引导层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创意的构建、实践。

(学习重难点也是学案中必有元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难点所在。)

三、知识脉络图

[引导层动画] [引导一个对象沿曲线运动] [引导对象沿规则线条运动] [引导多个对象沿曲线运动] [模拟现实路线设计动画]

(这部分是一直沿用的方式,脉络图可以直观的将本节课知识串联起来,思路清楚、便于理解。)

四、学习过程(这部分是整个学案的重头戏,需要配合教学设计使用)

1.情境创设

故事情节:有一天,懒羊羊去爬山,遇上了灰太狼,懒羊羊拼命逃跑,灰太狼就在后面紧紧地追着,眼看灰太狼就要追上懒羊羊了,这可怎么办,想知道故事发展吗?那就跟着我一起学习本节课吧!

观看动画,然后思考:

问题1:懒羊羊和灰太狼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懒羊羊和灰太狼的运动路径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

图1

2.学习新知(制作爬山中的懒羊羊动画)

(1)请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然后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①修改线条的颜色、大小会不会影响动画轨迹,为什么?

②修改线条的形状会不会影响动画轨迹,为什么?

(2)独立完成懒羊羊爬山的动画,总结引导层动画的制作步骤为:

图2

3.任务探究

任务一:灰太狼发现了懒羊羊,懒羊羊拼命逃跑,灰太狼就在后面紧紧地追。

请思考,两个对象行走的路线一样吗?一个引导层怎样同时引导两个对象运动呢?

思路拓展:

(1)能再添加一个灰太狼的图层吗?

(2)灰太狼和懒羊羊行走的路线一样吗?

(3)试一试,引导层下方能添加2个被引导层吗?

请尝试:你成功了吗?

图3

任务二: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可怜的灰太狼被大风吹得连滚带爬地下了山。

操作提示:(1)选中灰太狼图层第一帧,为它添加动画补间。

(2)选择“属性”――调整到路径。

图4

观察灰太狼滚下山的动作,是否很逼真。

问题总结:重合的引导线能引导成功吗?

(这部分必须有提示学生才能找到,因此,适当的将一部分重要操作步骤在学案中予以提示收效很好。)

任务三:灰太狼被摔蒙了以后,眼冒金星。

仔细看动画,按原来的制作方法完成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动画没有按照想象的路线走。

思考问题:

(1)我们现在给出的这一椭圆封闭曲线,如果起点和终点在不同位置,星星会按哪条路径移动?

(2)如果起点和终点在同一处,星星又将怎么移动?

(3)将闭合椭圆用橡皮擦一个小口,就可以断开了,出现起点和终点,试一试能成功吗?

图5

拓展练习:(选做)

从所给的故事场景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完成一个动画短片。

4.课堂小测

(1)关于在Flash中引导层里面画的轨迹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是用铅笔画的 B.必须是黑色

C.轨迹线可以交叉 D.没有太多要求

(2)如图所示选中的“图层1”是( )

A.普通图层 B.被遮罩层

C.遮罩层 D.引导层

(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可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必须有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将重要知识点概括出来。)

6.课堂自评

学习自评(请打√)

(1)本课引导层动画掌握了吗?

完全掌握;

经过帮助会使用;

还有困难,困难是什么?

(2)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完成情况:

单独完成一个对象引导;

能完成多个对象同时引导的动画;

能完成规则图形作为引导线;

独立设计一个引导层动画片段。

(课堂自评能对学生本节课所学及时反馈,教师结合作业和学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笔者为《Flash引导层动画》所设计的一份学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归纳起来,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一般为:提出问题―新知教授―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评价。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实践,笔者对技能性学案的编写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1.学案使用一定要紧扣教学设计

在学案的编写原则上,教师一定要紧扣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学案引导来思考、探究,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在编写学案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设计中的内容照搬,而是创造性地设计引导环节,让学生通过学案能够了解学习流程,教师少讲,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2.学案中尽量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信息技术技能课中会涉及到很多操作性内容,学案很容易就被编写为操作手册,就丧失了其功能。那怎样实现操作性内容在学案中的体现呢?笔者的经验是设置问题引导。教学过程教师不能完全撒手,对于新知,教师必须讲解。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提前预知,并在学案中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出现问题后的思考方向,让学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牌。

3.学案中学习过程应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案中也应体现任务的层次性,依据从易到难的原则,层层递进。任务描述尽量清晰、语言简洁。学案编写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基本任务和拓展任务供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4.学案中较易自学部分可提供一定的操作提示

学案作为一种自学的工具,可有选择性的提供一定的操作提示。但是切勿将学案编写为操作指南。当遇到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任务的部分应该给出操作提示,以便于学生自学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只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才能起到真正的导学作用,只有凝聚教师智慧并发挥其作用的学案才能真正为高效课堂助力。“教是为了不教”,一份学案的编写成功能很大程度上解放教师的“苦口婆心”,也更能释放学生自学的激情。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渴望教师的“不控制”,教师渴望“少言高效”,就让有效的学案来成为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一个阶梯吧!

上一篇:场域理论支持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 下一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协同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