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处理软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3 04:03:42

《字处理软件》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对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字处理软件》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电子板报的制作,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使用字处理软件来加工信息,从而更好地展示所要表现的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字处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1/03-0111-02

一、学习需求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于字处理软件的学习需求,笔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以访谈法的形式进行。调查表明,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15-18岁年龄阶段,对信息技术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知识的掌握仅仅处于表面的程度,许多学生只是会用Word打字。对于利用字处理软件设计电子板报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能够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方便以后的学习生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讲的是教材中的《4.1.2 字处理软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字及其处理技术”这部分内容,这为过渡到本小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这节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软件][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2.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GUI界面][功能丰富][变化迅速][文字设置][图片设置][整体排版]

图1 《字处理软件》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文本信息加工”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本节内容为学好整个“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以及“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两章内容打下基础,而且它对整个教材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属于本章的重点内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是面向高中学生的一门信息技术课,学习者大多数是在15-18岁之间,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物。理论思维趋于成熟,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思维活跃,能够经常发现与提出问题。

2.初始能力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文字及其处理技术等,学生学习时,可以与前面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但是不同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不太一样。

3.信息素养

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上网查找和下载资料的能力,能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能快速地掌握并运用相关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能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清楚在信息技术使用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能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2)熟练使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要表达内容的理解,利用字处理软件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将其展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电子板报,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制作好“园林艺术”电子板报;收集有关的图片素材、文章以及相关知识等。

学生活动:收集有关的图片素材及园林艺术的相关知识等。

2.抛锚教学设计,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 演示课前制作好的“园林艺术”电子板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对于这样的主题要有自己的创意。并告诉学生根据本节内容的学习,应该熟练地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每一位学生在课上应能完成一个类似于“园林艺术”的简单的电子板报(学生也可以拓展发挥)。另外,课后每三个学生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电子板报。

以“园林艺术”电子板报为任务呈现给学生时,引导学生一起思考以下问题。

(1)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用Word文档制作电子板报。

(2)解决问题必备的能力:如学习上网查找、收集资料;学会运用软件将查找、收集的有用信息表现出来。

把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学生会拟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完成任务的初步实施方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活动:欣赏“园林艺术”电子板报,积极思考如果板报让我来设计创作,我应该怎么做。

3.明确目标,提供资料

教师活动:

(1)首先,说明“园林艺术”电子板报创意并交代板报包含的技术以及制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2)与学生一起欣赏该作品,分析该作品是否能较好地体现出文章的思想。

(3)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下面不同的任务。

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完全按照教师的创意和制作步骤,打开教师设计的“园林艺术”电子板报,按照已经给定好的步骤设计一个类似的“园林艺术”电子板报。

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创意上或是技术应用层面上有突破、有创新地制作“园林艺术”电子板报。

学生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将任务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在此,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上网,并且能在网络的海洋中寻找相关信息,同时,应该指导学生先学习并掌握一些知识,以便完成“园林艺术”的电子板报,如:如何设计分栏、图片环绕效果,如何在电子板报中添加艺术字等。主要知识点确定后,学生要学会电子板报的制作方法,在学习情境中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相关的学习资源信息并不断总结学习方法,逐步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最后完成最终的电子板报这个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活动:认真听教师分析主题创意、有关技术问题及注意事项,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制作内容。

4.任务完成

教师活动:学生制作电子板报时,教师巡回指导。尤其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如果遇到操作技术问题时,要给予详细讲解,亲自操作演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给适当的提示,提醒学生多多进行尝试或上网查找解决方法。

在制作最终的“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电子板报中,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解。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园林艺术”电子板报,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同学沟通,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结合。在完成小组任务时,小组同学及时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合作完成“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电子板报。

5.评价反馈,问题点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组织学生对成果进行评价。可以对作品的创意、技术效果的运用是否恰当地表达了主题思想、作品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展示制作成果,交流制作过程的体会。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自评和互评。

6.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指出学生在学习制作电子板报的过程中重点是要掌握电子板报创作的技术方法,而不是停留在具体的某一技术的操作层面上。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用字处理软件去设计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活动: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反思是否达到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任务驱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今主要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好好利用。 [编辑:陈 钺]

上一篇:自主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利用Excel制作竞赛评分自动计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