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干扰导致形成思维障碍

时间:2022-09-11 03:26:15

思维定势干扰导致形成思维障碍

摘 要:思维定势就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固体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会使解题陷人误区,不得求解或得出错误结论,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树立创新意思,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会求出正确结果。

关键词:思维定势 思维障碍 物理解题 实验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我认为首先得从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做起。物理知识是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等组成,是人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思维混乱等现象。这里,我们着重研究的是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干扰对物理思维产生的障碍。

什么是思维定势呢?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能力,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

但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从正面说,思维定势的形成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从反面说,这种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很常见的。

我在上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探究到例题分析,都是围绕着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液展开的。运用这一定理可以解决很多题目,而就是因为这样,学生对此产生了思维定势,认为浮力的大小受到容器中液体质量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容器中液体所受重力一定要大于(或等于)物体所受浮力,才能排开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相等的液体。

例题:容器中有2N的水,它能对物体产生8N的浮力吗?

分析:学生往往会直接给出否定的答案,认为2N的水最多只能产生2N的浮力。在学生的逻辑思维中,认为容器中若没有8N的水,是不可能排开8N重的液体的。其实,物体所受的浮力只是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并不是一定要把液体排出容器,物体才受到浮力。

理论解释只能如此,但学生们并不全都信服,那么怎样能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并不是物体把液体排出容器外的体积,而是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呢?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我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浮力大小是否与容器中液体重力有关?

实验器材:500ml大量筒,一圆柱体小金属块1,一底面积略小于量筒的大金属块2。

师:按照大家的设想,我们首先取小金属块1和量筒,要想知道这个小金属块1的体积是多少,应该怎么办?

生1:不可以。

生2:可以。找一个底面积略小于量筒的大金属块2,刚好能够放入量筒中,这样50ml的水几乎全被排挤出来,覆盖在大金属块2上部,即物体就可以完全浸没了。(演示实验:把底面积略小于量筒的大金属块2放入装有5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到110ml,如图2)

师:50ml的水完全可以让体积大于50ml的物体完全浸没。你能看出该大金属块2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60ml。

师:由于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以有金属块的地方,水就无法占据,只有被排开,那么,金属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就有多少水被排开,它排开水的体积应当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所以虽然是50ml的水却产生了60ml的V排。

师:你认为如果容器中只有2N的水,它能对物体产生8N的浮力吗?

生:能。

由上面的实验探究,可见,不良思维定势在物理学习中常常会导致学生的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克服不良思维定势,提高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一要正确理解概念,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二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王瑜.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超瑜.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要思维障碍及其对策

[3] 胡滨,汪秋明.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及其矫正

上一篇: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下一篇:有关低碳经济国际融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