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9-11 01:44:59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及教学特点,然后介绍了微课视频录制的三种方式,并探究了微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最后分析了微课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反馈情况。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计算机专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课得到了探索与应用,促进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微课以独特的特点与优势逐渐改变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课前预习、课中助学、课后巩固与评价的有效载体,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交流的环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何把微课有效引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是我们职教人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课题研究小组于2016年9月特开设了2016级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实验班,以此来探究微课制作的方法及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调查分析微课教学应用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以期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和教学的特点

(一)“互联网+”时代的微课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易于网络移动终端的传输与分享。教学题材比较微小,一般是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主题突出,目标明确。以5~8分钟的教学视频为核心,加上微课件、微练习、微评价、微反馈等构成了微课学习资源集。微课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群体,不同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移动式学习、个性化学习。

(二)“互联网+”时代的教学

“互联网+”时代下,智慧教室、云课堂、数字化学习空间、在线教学工具等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入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日趋融合的产物,它促进教学技术更加智能化,教学手段更富媒体化,互联网智能终端与课堂教学能够深度融合。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室“导学”,利用云课堂“助学”,通过大数据“诊学”。促使学习更加泛在化、碎片化、个性化、可移动化。营造一种“人人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时时可以学习”的新形态[1]。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微课制作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微课一般包括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课中助学类、实操导学类、实训演示类、巩固练习类、课外拓展类、学习评价类等[2]。制作出精良的微课作品,才能确保微课在教学应用中产生积极的效果。微课的制作首先要确定选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接下来进入关键环节,即视频录制及后期制作,最后是成果测试与教学反思。其中,微课视频的录制是整个微课制作过程的核心,目前,微视频的录制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利用微摄像工具录制。比如,智能手机、iPAD、QQ摄像头、DV摄像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录制微课的摄像工具,再加上一台多媒体电脑,一打白纸,几只颜色各异的水彩笔。这样,我们可以在白纸上一边讲解,一边书写,一边录制。然后再把拍摄到的视频通过软件进行编辑,添加字幕、图表、动画、课件、习题等相应的教学资源,并进一步美化,便形成了微课程视频。这种微视频的录制方式主要用于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难点的突破讲解中,比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难点的突破讲解中。第二,利用专业数码摄像机录制。对于计算机专业实训操作演示类的微视频,我们需要专业的数码摄像机、电子白板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训室里借助相应的设备和工具来完成视频录制。教师一边实训演示,一边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摄像机全程实况记录,然后将微视频编辑与美化,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便形成了微课程。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主板拆卸与安装的实操演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双绞线的制作、线槽的铺设等实操演示都适合采用这种微课录制方式。第三,利用录屏软件录制。目前,比较常用的录屏软件有:微讲师(MicroLecturer)、CamtasiaStudio、eCourseMaker、Screencast-O-Matic、屏幕录像专家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习惯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微课录屏软件。这种方式相对简单,设计好教案、制作好PPT课件、搜集好多媒体素材后便可以打开录屏软件,一边操作讲解,一边进行屏幕录制。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嵌入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素材,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软件类的课程大多数以实操为主,非常适合这种录制方式,比如办公软件应用、Flash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网页三剑客等课程。

三、微课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教师把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与操作技巧制2017年9月做成微课,然后整理上传到数字化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晚修时间通过智能手机进入微课学习空间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遇到问题还可以在线跟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教师也可以在微课学习空间里引导学生预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前任务[3]。例如,在讲授Flash的补间动画操作技能时,提前一个周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操作过程并配以动画、声音、字幕制作成微课,然后,上传到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设计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晚修时间,下班辅导的任课教师督促学生通过微课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观看视频、查找素材、思考问题、交流互动等。

(二)在新课导入中引入微课

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新课导入中,教师往往以口述引导为主,辅助任务式引导,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将微课作为新课的导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微课是以视频、动画、音频等富媒体形式展现一些新颖的问题,更加直观、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4]。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数模转换”时,我们制作了一个微课来导入新课。以Flas的形式,模拟两个同学QQ语音通话的过程来展示数据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中形象的动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以实操为主,有些实操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往往学了后面而忘前面。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繁杂的项目,我们把它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再将每个任务分割成多个操作步骤。然后把几个步骤或一个任务制作成微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微课按步骤地进行分任务的学习与实操练习,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来调整微课的播放进度,边学边做。遇到困难可以在现场请教同学或教师,还可以把问题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让同学、教师一起探讨解决。例如,在讲授计算机主板拆卸时,我们把整个实操项目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拍摄成微课。包括主板与外设连线和跳线的拆卸、内存条的拆卸、CPU及散热风扇的拆卸及配套练习与拓展等六个微课,然后整理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必要的预习,完成课前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智能终端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实操训练。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操作进度来进行微课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性学习及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在学习评价中引入微课

把微课引入学习评价中,让评价更加多元化,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讲授“三亚天涯海角宣传海报”为例,我们把微课和相配套的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空间。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完成课前任务,进而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究学习,边观看微课边实操练习,并通过微课空间分享问题与经验,以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后,学生把自己的海报作品上传到微课学习空间,让同学、教师一起来评价,指出每一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这种引入微课的数字化的评价体系,更能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反馈

(一)教师对使用微课教学的反馈

虽然微课在教学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以“微”见长,能够更好地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然而,根据我们对海南省17所中职学校356名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了解微课,也有32.3%教师用过微课,但只有18.3%的教师经常制作和使用微课。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本来在技术上是很有优势的,但从教师使用微课教学的反馈来看,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及解决。比如,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的微课资源缺乏;各中职学校制作微课的软硬件环境还不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比较繁重,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来设计与制作微课;还有小部分教师不愿意接受信息化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技术[5]。

(二)学生对使用微课学习的反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微课教学实验,我们发现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本上认可微课教学,他们认为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来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十分有必要,大部分学生也愿意通过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来辅助学习。调查显示,我校微课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当中,有68.5%的学生能自觉地使用微课来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课前任务;89.6%的学生在课中使用微课来助学,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实操课或实训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实操训练,而且可以随机调整微课视频的进度,暂停或重放;86.2%的学生在课后使用微课来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拓展,以及课后的学习成果评价。总之,“互联网+”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微见著的特点及生动、有趣、可碎片化学习、可移动式学习、可个性化学习的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微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这需要全体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实践与探索,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进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解读: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EB/OL].(2015-04-01)[2017-07-23].

[2]全丽莉.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6(12):169-172.

[3]刘秀敏.关于慕课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78.

[4]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56.

[5]姚威.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与出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89-90.

作者:赵赞甲 吴朝玲 单位:海南省银行学校

上一篇:光机电一体化实训系统设计分析 下一篇: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对国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