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新解

时间:2022-09-11 12:08:39

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新解

在农业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促进农民外出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化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那些原本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就业用工中的歧视性制度正在松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正在酝酿之中。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工资有不增反减的趋势。针对部分农民工返乡原因的调查显示,多数农民离城返乡的主要原因并非“回乡创业”,而是因为“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城市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高。近年来,屡见报端的“民工荒”实际上是一种结构上的缺员,“荒”的不是普通民工,而是有技术、有较高人力资本的民工。这也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低素质普通劳动力供给过剩与对高人力资本农民工需求的矛盾,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现状已成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的主要障碍。

当前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农民工转移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蔡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上就提到了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以及针对这种新变化对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新要求。他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面临结构性短缺,高人力资本的农民工对缓解当前的结构性缺员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程名望、史清华也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其进城所获得的收入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之间具有正比例相关性。

但当前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研究多局限于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对其转移就业以及收入的影响,但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欠缺的根本原因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它们仅仅认识到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即使有部分学者对这个原因进行思考,也仅局限于宽泛地认识到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他们的视角仅仅局限在政府的投资作用上,没有认识到农村居民自身对其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但也有学者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着手,从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其人力资本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到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关系以及其社会资本对他们人力资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家的投入是一方面,农民工的社会声誉对其也有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也有部分原因。但笔者认为,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因素还是农民工自身,即农民工自己应该为其低人力资本负责。如果要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也应该由此着手。

一、当前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本现状

人力资本是通过花费一定资源而投资于人自身的,最终体现为凝结于人自身的一定技能、体能、知识和认识水平的总和,它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农民工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投资和劳动力迁移流动等形式而凝结在农村转移劳动力身上的资本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劳动者对于正规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的投资最终形成个人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知识和技能,将使拥有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回报。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欠缺是不争的事实。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每10万人口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大学程度城市是农村的18倍,高中程度城市是农村的4倍,初中程度城乡基本接近,小学程度农村大于城市。城市人力资本积累目前基本上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初中和小学教育阶段,这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非常不利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2006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95%,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仅占0.77%;初中程度以下的占87.05%,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46%;乡村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率高达13.65%。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文盲占2.0%,小学文化程度占16.4%,初中文化程度占65.5%,高中文化程度占11.5%,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6%。外出务工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28.2%,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虽然外出务工劳动力中的人力资本存量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农村劳动力整体人力资本存量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农民工人力资本匮乏的原因

(一)农民工的再学习兴趣不大,再学习能力有限。2005年参加过各种形式技术培训的农民仅占27.21%,且在参加培训的农民中,累计参加培训所用时间为5天以下,5~10天、10~20天及20天以上的分别占69.62%、22.32%、5.84%和2.07%。农民工过多的关注其眼前利益,在他们眼中,再学习和接受培训要耗费大量时间,不利于他们现在赚钱。他们宁愿接受目前的低薪以及随时可能被解雇的可能,也不愿意花时间来提高其人力资本,进行长线投资。

(二)农民工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决定了他们对再学习的投入有限。他们的日常消费基本以生存资料的消费为主。由九江市2005年关于农民工生活质量报告之三可知:其中食品消费约占其消费支出的25.7%;住宿消费约占10.3%;而文化娱乐消费仅占8.2%,这其中以购买休闲杂志、到录像厅看录像以及打牌娱乐等为主。即使那些节衣缩食的农民工也没有消费文化知识的意图,他们大多在年末回家时将一年所赚的工钱带回家,贴补家用,或供子女读书。

(三)农民工参与再学习的渠道和形式比较单调。主要的培训形式是参与政府在农民工短暂的过年返乡时间组织的技能培训,并且农民工相互间的学习存在障碍。由于农民身上天生的狭隘视野,如果没有血缘或地缘关系,他们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另外,城市中针对农民工的培训机构很少,即使部分培训机构对农民工开放,他们的学费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外务工的农民除了自学是很难学到什么实用技术的。根据调查,在参加培训的农民中,84.73%是通过农村中的技术推广机构参加的。

(四)农民个人或家庭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和能力。个人或家庭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他们是否进行投资以及投资多少,是增加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存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而教育费用又在不断攀升,使得我国农民没有能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并且农村家庭仅重视普通教育,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投资是希望子女跳出“农门”。至于对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农民自己或者没有迫切的愿望,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投资。

(五)由于不完善的市场体制及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是一个典型的风险规避者。即,在一个确定的当前工资与有波动的接受培训后的工资期望值相比,如果其差额在一个不大的特定值以内,那么他就偏好于前者。他们不敢轻易改变,这就导致了农民工不愿意也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当前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或培训上,没有动力利用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寻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六)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性不高。据劳动部2005年快速调查显示,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人数仅占农民工总数的28.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仅占13.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仅占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占12.9%。没有健全社会保障的农民工不敢轻易消费,同样不敢对其人力资本进行过多投资。有资料显示,约76%的农民工在城市中有没活干的经历;从失业时间看,失业在3个月以上的占到89%,失业4个月以上的占13%,他们在城市没有稳定的住所、没有最低生活保障金,一旦失业,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全面的生活危机,所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是以储蓄为主,不轻易进行消费。(图1)

三、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思路

由图1分析可知,农民工人力资本欠缺的原因是其自身的种种欠缺,所以要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关键是从农民工自身出发,提高其人力资本。

(一)转变观念,明确自身的差距,深刻认识再学习的重要性。观念的转变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我们应加大对农民工宣传教育的力度,从根本入手,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危机,让他们知道必须对其人力资本构成进行改进。在人力资本的自我开发过程中,农民工要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潜能,哪怕自己没有学历或学历不高,但在自我开发中也能自学成才。所以,每个农民工都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人力资本的自我开发,“小富即安”、“混个肚儿圆”的保守观念,悲观、失望、自卑、“破罐子破摔”等消极心态,将不可能成功地进行人力资的自我开发,从而不可能成为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本。

(二)主动积极参加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直接手段。严格地讲,经过各种培训特别是专门培训的人,也就是经过一定开发的、有一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形成人力资本;不经过开发或自我开发只是一般的人口资源,没有经过开发的人口资源与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呈反相关关系。农民工对于各种培训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以及积极参加培训后的效果,都是其进行自我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体现。如果积极努力参加培训,同时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开发,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改变消费结构,加大对再学习的投入。对学习的投入会对以后的发展起到关键地影响。有研究表明,多受一年教育可使报酬增加6%~10%。根据世界银行1991年的估计,每增加一年学校教育,在韩国能使人们的收入增加6%;在马来西亚能使男性的收入增加16%,女性的收入增加18%。

(四)农村家庭应切实加大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在现在的广大农村地区,家长们仍然将教育作为其子女迈入城市的垫脚石,农村家长只是一味地鼓励他们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而不关心他们实际技能的增长情况,不关注他们未来就业的前景。即使部分已经就业的青壮年农民工,由于教育费用等一系列原因,他们也没有投资自身人力资本的热情。所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之一的农村家庭或农村居民个人应改变传统观念,对自身的人力资本做适量投资,改变当前的困境。

(五)积极参加企业、城镇或农村地区组织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部分地实施有利于农民工的医疗、工伤,以及养老保险等计划。这些保障体制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能够促进农民工对自身的进一步投资,进而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烟草品牌延伸策略运用分析 下一篇:谈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