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运作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1 11:32:05

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运作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已经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没有矿产资源的安全,就没有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矿产资源储备研究,以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

[关键词]矿产资源;储备;运作;政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0-02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明显,尤其是石油、铁矿石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短缺已经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可以说,没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就没有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研究,以确保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

1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内涵

首先,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和平时期能够稳定、持续供应,并保持适度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能够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拥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多少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其次,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战略性矿产资源和战略性物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二者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实现国家意志和国家目标的战略地位,但是前者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而后者是劳动成果或产品。

再次,战略性矿产资源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战略性矿产资源具体矿种的确定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矿业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2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形式

国际上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本上有两种形式:矿产品储备和矿产资源基地储备两类。相比较而言,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成本低、储备安全,缺点是动用起来周期长,对短期的供应中断和价格变化的反映能力弱;矿产品储备成本较高,运营管理较为复杂,但其优点是可以快速投放市场保证及时供应。

2.1 矿产资源基地储备

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储备,系指将某些已知蕴藏有或可能蕴藏有重要战略矿产的地区,或某些已探明储量的矿地,作为战略保留基地,不准进行商业性勘察开发,仅供国家非常时期使用。具体做法是,通过法令将这些地区从矿法的管辖范围内撤出来或进行专门的规定,在战略储备基地内,由国家投资普查(有时也进行勘察),除非经特别许可,不向矿产勘察和矿业公司签发探矿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从事商业性勘察开发活动。

2.2 原料型或产品型储备

从美、日等国的石油储备可以看出,各国的原料型或产品型战略石油储备对象大多为原油。因为战略储备的储备油一般要长期储存,而原油比其他任何油品及天然气都易于运输和储存,比较适合进行长期储备。另外,也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且能源缺乏的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液化天然气的储备。通过大型液化气船,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除供沿海地区消费外,还可以建立若干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作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组成部分。其他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也可以参照石油的做法建立产品型储备。需要说明的是,要结合具体的矿种选择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选择原料型或产品型储备,或者两种方式兼备。

3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运作

3.1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主体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参照美国的方式,即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国家储备;另一种是按照日本的模式,即开始以民间储备作为储备的主体,逐步增加国家储备的比重,走国家与民间相结合的道路。中国目前还没有石油储备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果把企业作为储备的主体,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实施起来会非常困难。但考虑到我国建设资金比较紧张,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完全由国家出资建立战略储备,也应该把民间的储备作为国家储备的重要补充,积极鼓励有能力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企业进行必要的储备,尽快建立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我国在国家战略储备之外,还可以通过立法规定要求企业在正常的商业储备之外,承担一定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储备。

3.2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目标的定位分析

对于因短缺而易受冲击矿产品,其储备量确定的影响因素有:矿产品用量指标;其他资源替代量指标;开采量与经济可采储量比指标。从经济价值方面分析:矿产品产值占矿业总产值比重指标;该类矿种矿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

对于依赖国外资源,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的矿产,其储备量确定的影响因素为:资源对国外的依赖程度指标,即我国矿产品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资源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即矿产品进口额占全部矿产进口额的比重;矿产品贸易逆差;矿产品进口贸易绝对值。

3.3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购入制度

储备的购入制度由购入条件和购入程序两个部分组 成。

3.3.1 购入条件

购入条件一般由法律来规定,根据各国法律的规定,购入的条件至少有两个,一个是目标条件,另一个是市场条件。下面分别介绍:

(1)目标条件。根据各国储备目标确定后,当储备的资源数量达不到法定储备目标时,来确定购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如美国储备法规定,在储备量低于目标量时,购进物资,有财政支出时,需提交国会通过。韩国规定储备的品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主要依赖进口的物资;对国民生活安定具有重要影响的紧要物资;从稳定物价和调节供求方面认为有必要采取紧急对策的物资。

(2)市场条件。根据储备物资的价格因素,来选择储备的时机。美国法律规定,购进和抛售均需服从竞争原则。

3.3.2 购入程序

各国法律对资源储备的购入都设立了一套程序,如美国根据战略物资储备法进行储备时,储备需要提交国会通过或总统批准。日本确立了储备审议会制度,来决定重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我国石油储备的购入制度可以设计如下:国家储备石油的存储分为石油购买和入库保管两部分。国家石油储备局根据石油储备的总体规划和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制订国家石油储备的采购计划,报国务院(国家储备中心)批准后下达。国家储备石油的采购计划由国家石油储备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具体执行,采购的渠道可以是国家石油储备经营管理公司自行在国际市场采购,也可以委托石油进口商采购,还可以采用政府采购的形式进行招标。国家石油储备经营管理公司在采购储备石油的同时,要向国家石油储备局提出储备石油储存计划,经批准后,确定委托哪些国家储备基地具体承担储存任务,并同这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签订委托储存石油的合同。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则根据合同安排好国家储备石油的接卸和储存。国家石油储备经营管理公司对国家储备石油拥有所

有权和控制权,根据合同向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支付代储费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只负责储存保管好国家储备石油,如果没有国家石油储备经营管理公司的指令或授权,无权对国家储备石油进行处置。

3.4 储备动用制度

资源储备的动用制度是资源储备发挥作用的体现,建立资源储备制度的目的就是当出现了法定的动用条件时,启动动用程序,释放储备的资源,实现资源储备的保障功能。所以,资源储备的动用制度是资源储备的核心制度之一。主要包括储备动用的条件和程序。

3.4.1 动用条件

对于动用储备,各国都设立了不同的条件,一般有:储备物资的市场条件、紧急状态、储备目标的变更、国内市场需要等。储备物资的市场条件。如美国规定,当储备量超过储备目标,不抛售会造成损失,购进和抛售均需服从竞争原则;动用储备要符合竞争性销售原则。紧急状态。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在紧急状态下可动用储备,而且对“紧急状态”也有较明确的定义。储备目标的变更。根据最新修订的战略物资储备法,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放出储备物资:容易腐蚀的物资需要更新时;储备物资落后于时代,需要更新换代时;因其他原因修改储备目标时;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国内市场需要。美国总统从国防上认为需要抛售时,经国会批准,可以抛售。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动用条件可以参考美国的标准。

3.4.2 动用程序

在日本,储备的放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的程序进行。日本矿产资源利用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有关的审议会审议,审议结果,有的进入法律条文,有的经过通商产业省大臣批准后,直接实施。矿产资源储备决策也严格施行审议制度,如储备矿种的确定,目标的调整,储备放出的时机、方式、数量等。美国总统从国防上认为需要抛售时,经国会批准,紧急情况下,由总统签署命令,方可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我国可以采用日本和美国折中的动用程序。

4 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政策措施

4.1 制定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法

制定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法,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要明确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法律地位,将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相关问题,如储备的目的、规模、管理模式、资金来源、储备方式、储备使用等问题,用法律的形式严格界定下来,确保实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有效性。

4.2 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体系

要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体系,应设立一个专门的权威机构来统一管理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工作。

(1)研究我国的资源储备方针、政策,制订全国的资源储备计划,确定储备种类、数量和储备方式,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全国的资源储备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并直接负责矿产储备情况的监督和巡查。

(2)建立全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动态信息数据库,随时监测全国各地的资源储备情况,并根据各区域的储备动态,对全国储备情况进行调控。

(3)与战略性矿产资源行业协会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国内外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国内供给需求状况、国际供给需求状况、贸易市场的贸易情况等,把握战略性矿产资源实际供需状况,监控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状况的变动。

参考文献:

[1]齐亚彬.中国矿产资源储备问题研究[J].资源产业,2002(6):53-54.

[2]王玉平.中国矿产资源储备战略研究[J].中国矿业,1998(6):19-22.

[3]陈毓川.建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和体系[J].国土资源,2002(l):20-2l.

[4]王晓东.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规模及其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上一篇:SWOT在会计公允价值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及其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