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在会计公允价值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4-26 11:56:07

SWOT在会计公允价值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2006年,我国开始实行了新型的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会计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公司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是有广阔的前景的。

[关键词]SWOT;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08-02

2006年,我国开始实行了新型的会计准则,其中很多的操作规则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也有很多的条款结合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使得我国的会计核算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全面分析目标制度或方法过程中,完全掌握目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使用现在比较流行的S WO T分析方法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使人们对公允价值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

1 SWOT的含义及原理

在现在的企业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来自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SWOT分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 reat 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 WO T分析的步骤如下:①定位当前的战略;②定位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③定位企业的关键能力和关键限制;④按照通用矩阵或类似的方式打分评价。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以两个原则为基础: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用同样的办法把所有的劣势分成两组,一组与机会有关,另一组与威胁有关;⑤将结果在S WO T分析图上定位或者用S WO T分析表,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按机会和威胁分别填入SWOT分析表。

2 公允价值应用的S分析

2.1 企业的成本收益由公允价值计量全面反映

企业关于成本收益的计算是通过历史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得出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即使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其计量属性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样两者之间的差额就变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是各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而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却对这两者不加区分,使得最终计算出的收益缺乏准确性,出现收益超分配、虚盈实亏等现象。企业在计算收益、费用时可以用按公允价值计量解决这个难题,而且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既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 财务资料的相关性由公允价值体现

财务资料的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3 公允价值应用的W分析

3.1 公允价值计量操作难度较高

公允价值虽然早已在原始会计准则中有所体现,但在中国企业会计核算中一直没有采用,而且有些会计要素如资产或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因此,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就成为取得公允价值的唯一可用技术。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现值计量理论框架,很难正确认识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也就难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加上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的不确定,更是提高了运用现值计量估计公允价值的复杂性和实际操作的难度。

3.2 公允价值客观性、确定性、可验证性略显不足

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是却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一方面,没有一个科学的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系统作参照,公允可能呈现出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由于评估手段尚未完善,会计实践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这种转型,从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选择和判断,更是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进而影响运用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

4 公允价值应用的O分析

4.1 公允价值计量必须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公允价值的出现是现代会计计量以价值取代传统计量强调成本的结果。当处于静态的经济环境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当处于变动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代表和拥有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此时,资产计量属性就有必要由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价值计量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则成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因此,现代会计计量逐渐以价值取代传统会计所强调的成本。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很好地适应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就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为会计核算进一步提高效率作出很大的贡献。

4.2 公允价值计量要加快国内企业核算与国际的融合

经济全球化趋同的趋势日益明显,会计核算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必须加快与国际的融合。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活跃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更是需要首先在会计准则上与国际接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准则制定机构逐渐将公允价值引入金融矩阵。因此新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并且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5 公允价值应用的T分析

5.1 公允价值容易滋生操纵利润等反经济行为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利益主体,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冲突,此外企业的经营者比所有者在获取信息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从而在实际中出现了大量利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易中公允价值伪造会计信息的现象。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运 行。

5.2 公允价值受制于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在新会计准则下,不但报表编制者要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还要有相应的数据库支持,以便报表编制者对资产定价时选取参数使用。但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而且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使公允价值计量优势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5.3 我国的市场环境无法满足公允价值发展需求

公允价值需要在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使进行交易的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目前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生产资料一级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也不够正规。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在缺乏市场价格时,需要利用其他信息和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操作上比较困难。而且相关中介机构尚难以真正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中介职能。还有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公允,资产评估的科学性还存在较大欠缺。这些都导致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如此条件下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可能影响企业资产或损益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公允价值要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和职业培训,密切跟踪国际公允价值的研究和最新动态,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为公允价值的顺利推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充分地作用于会计核算过程之中,为会计核算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杨杜.现代管理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2-15.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解析 下一篇: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的运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