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时间:2022-09-11 06:43:44

高考考生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53-02

晕针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恐惧、疼痛、空腹等。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1]。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共体检高考考生8952人,男性5230例,女性3722例,平均年龄17岁。其中发生晕针36例,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20岁;抽血前有晕针先兆的7例,抽血中晕针的12例,拔针后晕针的17例。大多数出现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突然晕倒,严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苏醒,无后遗症,未完成抽血者,经医护心理指导及改变抽血,能顺利完成抽血操作。

2 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是造成晕针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2]。现在的考生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平时就是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差 ,受挫经历少 ,难以独自承担挫折和困难 ,因此 ,他们在适应环境 ,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差;很多考生是从来没有参加过体检的,加之,高三的学习本来就很紧张,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从而诱导晕针的发生。

2.2 机体状态 三月份是学生做最后冲刺阶段,饮食和睡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导致学生身心疲惫 ,神经机能不稳定 ,容易发生晕针。体质虚弱者,空腹、饥饿、等状态下,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压下降,脑血流量下降发生晕针。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员抽血时心情特别紧张,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此时处于空腹状态,易出现虚脱,诱发晕针。

2.3 环境因素 天气寒冷,每年的高考体检都在3月初,一般的学校采血点都设在操场上,有的学生为了方便采血,特意穿得单薄一点,还有的女生为了风度,少穿衣。我们的采血时间是早上的7点开始,很多考生在6点半就开始去排队了,在寒冷环境中站着排队半小时左右才得以采血。寒冷刺激,使全身血管收缩,加上人员拥挤 ,声音噪杂,使采血者心情烦燥、 焦虑 ,促使晕针发生。

2.4疼痛刺激 疼痛是人体对具有伤害刺激的一种反应 ,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能使组织损伤而释放致病物质 ,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 ,引起痛反应,静脉采血时对皮肤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疼痛,全身高度紧张,反射性引起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发生晕针。因为年轻人心理反应性较敏感 抽血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的感受更加敏感, 注意力对疼痛的影响极为重要 ,疼痛时如果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 ,对疼痛的敏感性就会降低。有些人疼痛阈值低 ,对疼痛刺激反应敏感 ,尤其在空腹状态下采血 ,或穿刺技术不够熟练 ,反复多次穿刺引起疼痛时 ,更容易导致晕针发生。生活实践证明, 疼痛时患者情绪如良好,则疼痛感受变轻, 而当焦虑或抑郁时疼痛便加重,焦虑常引起痛阈降低,这意味着疼痛更容易出现。 大部分学生对静脉穿刺感到陌生, 从而产生焦虑及恐慌的情绪导致痛阈值降低 ,疼痛引起的刺激使全身神经高度紧张 ,反射性引起全身小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针。

2.5因素 由于学生体检存在人员较多 ,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 体检抽血时一般采取坐位, 由于原因,重力作用使血液蓄积于下肢, 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影响脑部供血而发生晕针。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在静脉采血时我们采取了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静脉采血过程中主动与学生交谈 ,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志愿读那一所大学等等 ,分散其注意力 ,使学生在交谈的过程中完成静脉采血操作 ,减轻了进针时的疼痛 ,缓解了见血晕针的恐惧心理。护士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或者用激烈的言行刺激患者,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出现晕针现象

3.2 密切观察采血人反应 在采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学生的面色及表情变化 ,当发现受检人员神情紧张、 表情痛苦 ,并不断询问采血痛不痛等问题时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地回答提问 ,并与其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 ,转移注意力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采血过程。

3.3 预防 晕针的预防更为重要,首先要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工作,使学生精神放松。其次是尽量减轻疼痛刺激,穿刺操作技术熟练正确,动作轻柔,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反复穿刺。

3.4 改变体检者抽血 资料表明正坐位采血发生晕针的概率明显高于平卧位采血及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采血者 后两者发生晕针的概率无明显差别[3]。 平卧位采血与坐位头偏一侧伏在采血台上采血多在抽血后发生晕针,而正坐位采血多在抽血时发生晕针。

3.5 练就过硬本领 中学生的静脉血管大多数比较粗大、 弹性好 ,采用轻快冲击式大角度穿刺术 , [4]可缩短针头在皮肤层的停留时间 ,减轻病人疼痛感 ,减少晕针发生率。根据各人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血管,使用不同穿刺方法、穿刺角度,速度要适宜。血管暴露不明显,但血管弹性好,活动较少,应按血管解剖部位暴露血管,快速从血管上方进针,既可减轻疼痛,又易成功。我们参加高考体检的护士,都是由护理部统一安排,精选高年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护士,以保证穿刺的成功率,缩短考生排队的时间,减少晕针的发生。

3.7 处理 采血中发现晕针后应立即停止操作 ,迅速地将针拔出 ,立即将患者平卧 ,注意保暖。将患者立即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坐位患者改为平卧位,指压人中、合谷穴。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嘱其做深呼吸,可口服热开水或糖水,数分钟即可自行缓解。采血前发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的晕针先兆时,立即予以平卧,给予对症处理。本组36例晕针患者由于医护观察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无一例因晕针而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 李大年.晕厥[M].现代神经内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143

[2] 怀海平.门诊静脉采血晕针的因素与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2,14(4):293.

[3] 彭惠香 林禅 陈昕.2 种不同采血发生晕针的原因分析[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7 1(1) 76

[4] 张洪芬 ,李林.轻快冲击式大角度静脉穿刺术的临床研究J . 护理研究 ,2002 ,16 (9) :502 - 503.

上一篇: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效果观察 下一篇:倍他乐克降低钠尿肽(BNP)作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