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老鼠失眠的影响

时间:2022-09-11 12:06:50

针灸对老鼠失眠的影响

本文作者:周艳丽 高希言 王培育 任珊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以经常性不能够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中反复易醒,或早醒不能入睡,甚至彻夜不能入眠,属睡眠障碍的一种[1]。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自然环境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急剧上升[2]。针灸治疗失眠症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见效快及改善晨醒后伴随症状等非药物疗法的优点。且经过长期临床检验已经证实,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作用持久而稳定。传统的体针疗法和耳穴疗法依然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主要选择[3-4]。针刺对失眠作用机制,许纲[5]认为可刺激星状神经节;皮敏[6]发现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GABA含量有所提高。但目前研究也存在着诊疗标准不统一、治疗方法多样化、选穴组方差异较大、缺乏相关的研究依据等问题。本实验选取临床中最常用的申脉、照海、神门、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观察针刺上述腧穴对失眠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GABA及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失眠选穴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分组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70只,雌性,体质量(200±10)g,由华东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SCXK鄂2010-0007)。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理过程符合科技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1.2主要试剂及仪器对氯苯丙氨酸[PCPA,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兔抗GABA、兔抗GABAA、SABC染色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枸橼酸缓冲液、PBS缓冲液(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甲醛、H2O2、切片石蜡、二甲苯、乙醇等(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0.35mm×15mm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MP200A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干燥箱(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D-BM生物组织包埋机(浙江省金华市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轮转式石蜡切片机(德国Leitz公司);跳台仪、细棒为自制。

1.3造模方法PCPA用弱碱性生理盐水(pH7~8)配置成30mg/mL混悬液备用。每日上午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1mL/100g),连续注射2d,于第1次腹腔注射28~30h后,动物出现昼夜节律消失,白天活动频繁,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不同,表明模型复制成功[7]。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弱碱性生理盐水。1.4针刺方法大鼠造模成功后次日开始每天早晨8:00~10:00进行针刺治疗,各组按分组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申脉-照海”,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只抓取,不治疗。针刺组腧穴均取双侧,参照《实验针灸学》[8]选取相应腧穴,平补平泻捻转1min出针。每日治疗1次,连续7d。于末次针刺治疗结束后60min对大鼠断头处死取脑。

1.5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抗疲劳实验:连续治疗7d后,取直径约为0.6cm、长约为100cm的细棒,垂直固定,置于一个注有水的圆盆中央,将大鼠放于距棒顶端约30cm的地方,使其头朝上抓住细棒,用秒表记录其由于疲劳而滑下之前在棒上的持续时间。每只大鼠实验3次,以3次平均值为准。抗疲劳实验在治疗结束取材前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断头后,迅速将脑取出,在冰床上操作,取下丘脑放入4%的甲醛溶液中,4℃条件下固定1周后,行梯度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每张切片厚6μm,进行测定指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用ABC法:切片常规脱蜡至水,用PBS(pH7.4)冲洗3次,每次3min。切片入3%H2O2溶液室温10min。蒸馏水洗涤3次。切片入0.01mol/L枸橼酸缓冲液(pH6.0)微波加热修复抗原,PBS(pH7.4)冲洗3次,每次3min。滴加正常羊血清封闭,室温下孵育30min。甩去血清,分别滴加一抗(兔抗GABA、兔抗GABAA),4℃过夜。PBS(pH7.4)冲洗3次,每次3min。滴加生物素化羊抗兔IgG,室温下孵育30min。滴加试剂SABC链酶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室温下30min。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溶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自来水冲洗后,苏木素复染,行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脂封片。阴性对照:用正常羊血清代替一抗。在400倍视野下,每张切片分别至少观察5个具有代表性的视野,显微镜观察,显示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计数每个视野中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取平均值。

1.6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所得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珚±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各组大鼠脑内GABA、GABAAR阳性细胞表达的比较(见图1)光镜下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背景呈浅黄色,免疫阳性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棕黄色,海马组织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呈卵圆形、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不等,细胞突起数量不等,多为1~3个。针刺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同模型组相比,针刺各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P<0.01)。“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的GABA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足三里”组(P<0.05)和“三阴交”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AR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同模型组相比,针刺各组大鼠下丘脑内GABAAR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P<0.01)。“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的GABAAR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足三里”组、“三阴交”组和“内关”组(P<0.01)。

2.2各组大鼠抗疲劳时间的比较由图2可见,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爬杆时间明显降低(P<0.01)。提示造模后由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消失,大鼠白天、夜晚均活动不停,各造模组大鼠体力消耗大,大鼠抗疲劳指数下降,说明造模成功。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爬杆时间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爬杆时间明显升高(P<0.05),“神门”组、“内关”组与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组间比较,“申脉-照海”组与“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神门”组、“内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申脉”“照海”对改善失眠模型大鼠抗疲劳能力的效果最好。

3讨论

睡眠在人类及哺乳动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迄今为止,睡眠发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一个主动过程,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9]。与睡眠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有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GABA等。睡眠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一般来讲,脑内主要有两个系统调节正常的觉醒和睡眠过程。一个是主要由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组成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另一个是由视交叉腹外侧核发出的抑制性投射纤维组成的抑制系统,其主要由GABA神经递质系统组成,发出纤维投射到下丘脑和脑干的促觉醒核团,抑制这些核团的活动从而起到助眠的作用[10]。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物质,对神经元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焦虑、抗惊厥、镇痛、调节内分泌等功能[11]。GABA是脑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11],其作用机制是通过GABA受体而发挥抑制作用。GABA主要通过离子型受体(GABRA和GABRC)和代谢型受体(GABRB)发挥抑制。GABAA受体作为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受体,表面有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蛋白,与GA-BA结合后,可以增加胞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使氯离子内流,胞膜超极化,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挥GABA的抑制性作用[13]。研究发现在基底前脑、脑干、丘脑网状上行结构及蓝斑区域均有GA-BA的兴奋表达,GABA受体亚型中GABRA1激活氯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超极化后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神经元放电,可直接抑制大脑内促觉醒类神经元、神经递质的兴奋性作用,达到镇静、催眠作用[14]。PCPA造成的失眠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并广泛用于研究5-HT及其与其它递质之间关系的经典动物模型。研究发现,PCPA除可耗竭脑内5-HT外,还可引起中缝背核和尾状壳核NE和DA水平下降[15]。腹腔注射PCPA的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本实验结果提示,针刺可使腹腔注射PCPA所致失眠大鼠脑内的GABA、GABAAR的阳性细胞数增加,通过增强GABA和GABAAR安神镇静的功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针刺亦可改善各组失眠大鼠抗疲劳的能力,增强体力。根据本实验结果,申脉、照海、神门可作为临床治疗失眠的必选穴位,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可作为符合辨证的首选穴位。

上一篇:获益能力理论在自然资源管制的实用性 下一篇:国内自然资源信息系统搭建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