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时间:2022-09-10 11:18:08

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出我国各省区市饭店业综合实力的优势指数值。据此,可将我国省域星级饭店业划分为4种类型:发达型、较发达型、欠发达型、不发达型。从2000年到2004年优势指数值变化特征看,我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差异在缩小。从空间分布看,星级饭店业发展水平的分布规律是东部沿海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区域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是影响星级饭店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最后,对我国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饭店业;优势特征;形成机理;中国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5―0061―05

1 引 言

旅游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一个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的突出表现,其拥有的固定资产、从业人数及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税在旅游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外关于饭店业的研究较早,如吉姆斯(Kimes,1989)探讨了收入管理方法在饭店业中的运用;明兹博格(Mintzberg,1973)建立了饭店业管理角色分类理论框架;戴维德(David,2000)研究认为投标地租决定宾馆场所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区位模式和等级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休闲需求的延伸以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旅游饭店业得以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大都从微观人手,集中于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营销、市场竞争、产业组织、投资绩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等方面,而从宏观角度对旅游饭店业区域差异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目前,关于饭店空间差异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饭店数量和等级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霍云霈、刘晓霞、余伶莲等从大尺度层面分析了我国旅游饭店的空间结构;张娈秋、张海霞、王浩等在中尺度层面考察了河北、新疆、安徽旅游饭店的空间分布状况及驱动机制;而胡志毅和刘伟强等则分别从小尺度层面对南京和北京的饭店区位及影响机制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对中国旅游饭店业区域差异及形成机理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区域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区域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等条件的差异,旅游饭店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性,认识和研究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区域差异,对于正确认识旅游饭店业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优化旅游饭店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促进我国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尝试运用综合评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度省域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值,对比分析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差异,探讨其形成动因,以期为国家旅游饭店产业和大区域旅游投资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了理论层面的参照。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用饭店业优势指数A,(Advantage Index)作为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的衡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与综合评分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算各省市区的A,值,其评价模型为:

在本模型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具体过程如下:

(1)提取公因子。选取典型的指标变量是得出评价指数的关键。本文从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饭店业统计资料提供的各类相关数据,采用SPSS10.0对2000和2004年的几十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每个公因子的贡献率(ujj=1,2,3,4)如表1。4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超过85%,可以认为,这4个公因子的指标能够作为反映地区饭店优势特征的综合指标。

(2)公因子标准化。为使不同指标之间具备可比性,必须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表格中各种量纲不同的数据转化为可比较的数值进行计算。

3 我国星级饭店业优势特征的省际差异

3.1时间变化特征

从2004年全国各省区市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看(表2),大于1的省份有14个,分别是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北、安徽、四川、辽宁、河南、云南、湖北、湖南,这些省份的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处于31个省市区的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排在前4位的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四省市优势指数值大于1,优势特征突出,综合实力特强。排在后17位的省市区优势指数值小于0,表明其星级饭店业的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从2000年全国各省区市星级饭店优势指数看,大于1的省份有9个,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西、辽宁、四川,这些省份的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排在后22位的省市区优势指数值小于0,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2000年优势指数值最高为广东的2.82,最低为的-1.96,二者相差4.78;2004年优势指数值最高为广东2.82,最低为青海-1.15,二者相差3.97。比较说明,随着各省市区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饭店业的省际综合实力差异在不断缩小。

从2000年―2004年全国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差额变化分析(图1)可以看出,2000年―2004年优势指数取得增长的省份有17个,占全国的55%。增长最快,AI值提高了0.03,而河北、安徽、河南、云南、湖北、湖南的优势指数值由小于0提升到大于0,星级饭店业的综合实力有了质的突破;优势指数下降的省份有14个,占全国的45%,北京下降幅度最大,AI值下降了0.95,其中广西的优势指数由大于0下降到小于0,已经失去了优势地位,这些省区市需要审视和检查原有旅游饭店业的发展策略,重新提升旅游饭店业的综合实力。3.2优势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分布状态,初步将我国31个省区市分成4大星级饭店业发展类型(图 2):①星级饭店业发达型:AI值大于1,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特别强。②星级饭店业较发达型:AI值大于0小于1,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较强。③星级饭店业欠发达型:AI值大于-0.5小于0,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较差。④星级饭店业不发达型:AI值小于-0.5,星级饭店业综合实力很差。

比较2000年与2004年优势指数空间分布图,发现一些省区市的星级饭店业类型发生了变化,如上海由发达型下降为较发达型,广西由较发达型下降为欠发达型,而河北、安徽、河南、云南、湖北、湖南由欠发达型上升为较发达型。说明各省市区饭店业的发展政策、策略、速度等因素的变化改变着饭店业综合实力的对比。

从2004年优势指数分布图看,AI值大于0的省份有14个,按三大地带的空间划分来看,57.1%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8.6%分布于中部地区,14.3%分布于西部地区。说明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水平具有东部沿海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特点。

4 星级饭店业优势特征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4.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是决定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引起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各区域旅游业政府投入、区域城市化水平和交通通讯、房地产、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旅游消费支出、社会福利状况与居民闲暇生活水平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我国是一个地区经济差异非常明显的大国,本文从产出角度出发,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测度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研究对我国各省区市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的影响。将各省区市人均GDP作为自变量,各省区市星级饭店优势指数作为因变量,采用y=a+bx作为回归模型,运用2004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其回归的结果方程为:

y=-0.645+0.0000513x(r2=0.8374)

式中:r2为拟合优度,回归结果通过检验。它表明,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当人均GDP每增加1000元,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就大约增长0.0513。4.2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是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和依托。我国幅员辽阔,主要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比较明显,空间分布不均匀。随着经济发展,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有可能下降,但其仍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和造成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也深刻影响着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区域差异。仅从资源角度而论,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市、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中部省区市,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丰度高、地域组合好,便于组织高密度的旅游产业,形成资源得到充分开发的旅游经济带和旅游经济区。经相关分析,发现资源指数和GDP与星级饭店客房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旅游资源和区域经济水平是旅游供给设施空间分配的主要驱动力。

4.3 区位

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来看,区位条件是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基础因素之一,它既影响到本区对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又影响境外游客进入的可达性。现阶段区位条件最好的5个省份是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和浙江,北京、天津、山东和河北列于其后,海南、辽宁和广西的区位条件在沿海省份中相对较差,但仍优于内地省份,西南和西北各省区区位条件总体上都比较差。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星级饭店业的综合实力水平与区位条件现状总体上比较一致。经过定量分析,旅游市场实际占有率与资源、区位呈十分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且区位因素的边际效率大于资源丰度。

交通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对旅游饭店业的影响亦是如此。发达的旅游交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地区不利的区位条件,增强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从而扩大市场规模,为旅游饭店业提供充足的客源。目前铁路和公路交通在我国客流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因此,在选择衡量交通条件的指标时,将采用铁路和公路的通车里程作为指标。考虑到两者在客流运输方面地位的不同,这里采用铁路和公路按其当年的客流平均运量,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的通车里程作为衡量我国交通条件的自变量,而以星级饭店优势指数作为因变量,将两者进行皮尔森(Pearfon)相关分析,得到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说明星级饭店优势指数与交通条件为中度相关关系。4.5旅游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

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是区域旅游饭店业发展重要的支持要素。地方政府对旅游饭店业的政策、规章、制度、财政、税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是区域旅游饭店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地理位置、区域经济水平、财力、观念、政府效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旅游业政策和发展环境的差别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①各省区市的旅游管理机构行政级别高低不一,部分少级旅游局在省政府行政序列,属于直属机构;一部分省局属于事业编制而非行政编制;还有部分省局地位既非政府直属单位,更不在政府行政单位之列。②各省区市旅游法制建设存在差异,体现在法制建设的速度、水平、成效等方面。有的相关立法一次到位,有的分阶段完善;有的省人大和政府两级旅游法规同时具备,有的则只有其中之一;有的立法较早,有的立法较晚,最早的海南省1995年就制定并颁布了地方旅游法规,而截止到2004年6月,仍有吉林、青海等少数省份尚未出台地方旅游法规。③各省区市对本区域旅游业的财税支持立度存在差别。

5 结 论

(1)根据测算出的星级饭店业优势指数AI值将我国星级饭店业划分为4种类型:

①发达型,AI值大于1;②较发达型,AI值大于0小于1;③欠发达型,AI值大于-0.5小于0;④不发达型,AI值小于-0.5。2004年我国星级饭店业发达省份有广东、北京、浙江和江苏等省市,较发达型省份有上海、山东、河北、安徽、四川、辽宁、河南、云南、湖北、湖南,欠发达型省份有福建、广西、山西、重庆、江西、新疆,其余为不发达型。

(2)从2000年到2004年星级饭店优势指数变化特征看,2000年优势指数最高与最低之差为4.78,2004年优势指数最高与最低之差为3.97,说明由于各省市区较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综合实力差异在缩小。全国31个省区市55%的省份优势指数取得增长,45%的省份优势指数在下降,这些省份需要审视和检查原有旅游饭店业的发展策略,重新提升旅游饭店业的综合实力。

(3)从空间分布看,星级饭店优势指数大于0的省份,57.1%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占28.6%,西部地区占14.3%,表明星级饭店业的发展水平的分布特征是东部沿海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4)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区域产业政策与发展环境是影响星级饭店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东部地区而言,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是地域的扩大、数量的扩张,而是旅游饭店业结构的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乃至国际市场的开拓。中西部地区则需要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形成具有中西部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以保证旅游饭店业客源数量的绝对增长。

上一篇: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 下一篇:北京地区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