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运动中“极点”现象的克服对大学生中长跑成绩的影响

时间:2022-09-10 07:57:32

探究运动中“极点”现象的克服对大学生中长跑成绩的影响

摘 要:在中长跑运动项目中,一些大学生经常会遇到“极点”的现象,我国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就要发展好中长跑这个项目,就必须克服好“极点”现象,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要了解“极点”产生的原因和掌握克服“极点”的方法和措施。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我国的中长跑项目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文章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文献参考等方法,探究突破“极点”对中长跑运动的影响,反映了“极点”是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了解和掌握运动“极点”的特征,以便正确实施训练。

关键词:中长跑 “极点” 大学生

目前,提高大学生中长跑运动的成绩,并且跑得更好、更轻松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身体机能、心理素质、运动姿势、耐力程度等都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此外,“极点”也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中长跑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探究突破“极点”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影响,及其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相关关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的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对中外有关中长跑运动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向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的300名学生发放“极点现象的克服与中长跑成绩的关系调查问卷”,回收共287份,回收率95.7%,其中有效问卷277份。

1.2.3 数据分析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表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表格:

表1显示中长跑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用的占调查人数的264%,有用的为468%,认为中长跑运动对身体健康作用一般、没什么用的分别占100%、168%。

从表1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中长跑的健康作用持肯定态度,能清楚地认识中长跑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生对于中长跑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主动去参与的程度还不够。

表2显示出现过极点现象的学生在出现极点时所采取的办法。有589%的学生选择停下来休息会,411%的学生坚持再跑一段。以上结果说明极点现象普遍存在,而学生在极点出现后选择有所不同是由于个人精神方面的毅力不同而导致选择方法不同。

表3显示因害怕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反应而不愿意参加测试的学生达439%,因为怕跑的不好影响体质测试总成绩的占到305%,因为身体素质差,坚持不下来的占到了224%。我们可以看出畏惧极点是影响中长跑测试的主要心理因素,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目前大学生大意志品质缺乏锻炼。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极点现象是影响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同时还伴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3.1.1生理原因

中长跑要求学生跑步过程中延续较长时间,以耐力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最大强度的竞技项目。因此,学生在体能较差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等现象,即“极点”现象。由于这些生理现象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感觉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下去的念头。

3.1.2意志品质原因

众所周知在现在接触中长跑这个项目的学生绝大部分多为是90后的学生。在中长跑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停下来不跑,其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因此在中长跑测验中,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的学生都会产生较强的畏惧心理。

3.2建议

在经过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后,提出几点建议措施:

1)必须加强大学对中长跑项目的认识。强调此运动项目的功能;

2)加强大学生对“极点”知识理解,消除其畏惧心理。使其了解“极点”现象,提高大学生对其的战胜心理;

3)加强有氧能力的培养,做好测试前后的工作。测试后做好恢复工作在测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

4.结语

“极点”状态的克服离不开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技能的训练。大学生要使用各种变速、间歇、重复等训练方法,使机体经常适应变化多样的强度和速度,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灵活性,加速内脏器官工作的始动速度,更好地与运动器官的活动协调起来,使机体从不适应到适应。(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绍文,张久利.对“极点”的再认识[J].冀东学刊,1994(6):55-57.

[2] 谷亚萍,刘敬.如何提高中长跑课的兴趣性[J].甘肃教育,2001(4).

[3] 辛卫华,王建民.心理训练在中长跑教学中的应用[J].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6):90-91.

[4] 先世友,杜文斌.影响中长跑中过“极点”的几个心理因素[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4):57-59.

[5] 陈健生.运动”极点”的出现与克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J].体育教学,1989(2):20.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7] 陈健生.运动”极点”的出现与克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J].体育教学,1989(2):20.

[8] 黄新红,林惠君.中长跑运动员”极点”状态与心理技能的训练[J].科教文汇,2011(3):132-133.

[9] 谢宜海.长跑训练中的“极点”和“第二次呼吸”[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9.

[10] 沈伟.刍议”极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6):35.

上一篇: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非学历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