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镇新农保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22-09-09 10:14:29

对城镇新农保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作者:潘书兰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随州市中心支行

一、随州市曾都区新农保试点的基本情况

随州市曾都区新农保试点工作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一是结合随州市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了可操作性强的新农保政策和实施方案,组织专班深入试点农村区域宣讲政策、答疑解惑,积极引导农民缴费参保;二是深入镇村开展细致摸底工作,通过与公安、统计、计生等相关人口管理部门核实,掌握试点区域的农业人口情况;三是建立新农保试点工作平台,开设绿色通道,协调金融机构在各镇网点开设新农保缴费窗口,采取以点带面、先重点后普及的工作方法,对时年届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家庭实行边缴费边发放养老金,以此辐射带动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主动缴费参保。从调查的情况来看,2010年随州市曾都区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表略)。表12010年度随州市曾都区各镇(办)新农保

(一)从参加投保的人数来看,农民热情较高新农保试点区域的绝大部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能够接受与理解,并积极配合新农保的参保缴费工作。随州市曾都区农业人口总数357643人,其中应参加投保人数218605人,已参保人数206970人,参保率94.91%;应缴费人数168896人,已缴费人数156873人,缴费率92.88%,累收投保费3105万元。

(二)从保费发放的情况来看,资金发放充足为维护符合新农保政策条件的农村居民合法权益,对享受国家基础养老待遇的农村居民,做到了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服务工作跟踪到位。截止2010年12月底,随州市曾都区新农保应参保人数218605人,其中享受国家基础养老待遇的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49169人;基础养老金发放49169人,发放率达到100%,累计发放金额2776.8万元。

(三)从参保缴费的档次来看,人平缴费偏低根据国家出台的新农保政策相关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参保人应每年缴费一次,缴费终止年龄为60周岁。16-59周岁年龄段参保人员年缴费标准分100、200、300、400、500等五个档次,参保人每年可自主选择一个档次缴费。超过500元增设的缴费档次最高标准,试点期间暂不得超过1000元。随州市曾都区的新农保个人缴费档次参照国家出台的基本标准执行。据调查,随州市曾都区符合条件的现有参保缴费人员156783人,其中90%左右的缴费人员选择100元标准档次,选择500元标准档次缴费的不足5%。

(四)从缴费的比例分布来看,地域差异明显随州市曾都区新农保试点的10个行政区分别是淅河(缴费比例84.15%,下同)、万店(97.45%)、何店(95.41%)、洛阳(95.94%)、府河(92.67%)、北郊(97.40%)、南郊(98.63%)、东城(99.37%)、开发区(99.01%)、城南(97.57%)等乡镇或办事处,由于留守农村从事农耕生产的基本上是45岁以上的农民,参保缴费的主体基本上是老弱病残的农村居民,调查显示,新农保缴费覆盖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试点区域所辖10个行政区划中,北郊、南郊、东城、开发区和城南属于随州市近郊,交通相对便利、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参保缴费相对踊跃;而农村居民分布最为零散、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淅河、何店、洛阳、府河等乡镇,参保缴费比较被动。

(五)从缴费的年龄结构来看,分布不够均衡随州市曾都区现已参保的农村居民206970人(含享受待遇的49169人),其中60周岁以上49169人,占23.7%;46-59周岁参保118954人,占比57.3%;45周岁以下参保38847人,占比19%。调查显示,参保缴费主要集中46-59周岁年龄段农村居民。

二、新农保试点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随州市曾都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新农保政策在随州地区实现全覆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制约着新农保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使得此项惠农政策的连续性与全覆盖工作仍然面临着相当的压力。

(一)农村居民较强的流动性与居住分散性的制约1.建立健全新农保档案难度大。新农保政策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政策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对享受政策资格的审核也相对严格。一是对于本人不用缴费,可直接领取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必备条件:(1)必须是本县(市)农村居民户籍;(2)必须是2009年12月31日止年满60周岁及以上(除鳏寡孤独、一级至二级重度残疾的农村居民外),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全部参保缴费,子女参保指:有瞻养义务或法定瞻养义务的年满16-59周岁的子女(包括儿媳、女婿),且在本县(市)区域内居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机保或社保或新农保)的;(3)没有享受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4)提出书面申请,相关证件经审查批准的。二是对新参保人员,要求持本人户口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张到所在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参保手续。从随州市曾都区1年的试点工作情况来看,每一个适保人员的资格审核,均涉及到其家庭成员相关社会关系,工作量大、程序复杂。此外,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难以在短期内准确建立健全个人档案。2.精确复核新农保数据工作难度大。经过调查,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人口流动性强,各项数据与最初调查统计时有较大变化,这充分反映出新农保人口数据具有动态性、不断变化的特点,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实时获取农业人口数据较为困难等方面原因,加大了新农保有关数据复核工作的难度。

(二)中青年农民选保参保观望情绪的制约影响中青年农民参加新农保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宣传的局限性,农村进城务工的45周岁以下中青年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二是中青年农民选择参保险种的空间较大,是参加城镇的社会劳动保险,还是参加新农保,存在着等待观望心理;三是试点时期设定的五个年缴费标准分100、200、300、400、500等五个档次及其缴费年满15周年后的投保回报率,对中青年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现有的经办能力和经办水平的制约新农保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从随州市曾都区经办能力的现状来看,难以满足新农保政策全覆盖工作的要求。一是业务人员的配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显示,承担新农保档案资料采集工作的主要是区镇(办)两级人员,由于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一般区镇只有3名专职人员,而村级协办员大部分是兼职,由于村级事务较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分散了从事新农保工作的精力。而新农保试点时期面临着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等诸多任务,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的问题导致新农保各项工作在村级落实受到一定的制约。二是办公场所的设置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发现,2010年随州市曾都区在各镇(办)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负责当地医保、社保(含新农保)、劳动就业管理等工作,而办公场所大多为临时设置或其他部门无偿提供,普遍面临场地狭窄,人员拥挤等问题。以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为例,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办公场所为农行淅河支行无偿提供,仅有10平方米,办公人员涉及该中心的7人(其中新农保工作人员3人),同时该场所还是中心的办事大厅,每逢业务高峰期,场所内拥挤不堪,极大地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三是现有的电子化平台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滞后的电子化信息系统建设直接影响了新农保工作的经办能力和经办水平。目前曾都区参保人员的信息虽然已进入新农保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但由于系统处于开发试用阶段,本地化处理还不能进行,尚不能对新农保的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电子化支持。

(四)金融机构便民化服务水平的制约随州市农行作为曾都区新农保业务的承办行,其便民化服务水平难以满足新农保工作的配套服务要求。一是机构设置偏少。随州市曾都区新农保试点的10个乡镇中,农行只在4个乡镇上设有分支机构,未设分支机构的参保人员只能到就近的乡镇进行办理。二是服务柜台偏少。以农行淅河镇支行为例,该支行对外设置4个服务窗口,每月新农保发放时期,许多60岁以上的老人前来领取保险金,虽然农行这一时期会开辟一个专门的窗口来办理新农保领取业务,但仍显僧多粥少。60岁以上参保人员有怨言,认为农行服务没跟上,让他们排队时间太长;而农行经办人员对此也颇有微词,认为新农保参保人员多为低端客户,长时间占用他们的时间影响了其高端客户业务的正常拓展,加上新农保人数多,单笔业务量小,经常为此加班加点,得不偿失。

(五)部门协调能力的制约新农保作为一项全新的事物刚刚启动,还有诸多的关系没有理顺,需要各部门特别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全力配合,但从目前试点情况看,新农保经办机构、金融承办机构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政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宣传新农保政策要实现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全覆盖,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受惠于国家政策,有必要让他们了解政策、理解政策,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由于广大农村中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加之受传统养老观念的深刻影响,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新农保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为新农保政策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灵活的宣传策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农村居民了解、掌握参保程序,解除农村居民参保缴费的心理顾虑,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参保。

(二)合理设立缴费档次,提高中青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根据新农保政策的相关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参保人应每年缴费一次,至60周岁止。16-59周岁参保人员年缴费分100、200、300、400、500等五个档次,参保人每年可自主选择一个档次缴费。农村居民参保缴费时,地方财政为参保人给予定额补贴。补贴标准为:缴费100元补贴30元;缴费200元补贴35元;缴费300元补贴40元;缴费400元补贴45元;缴费500元补贴50元。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水平的逐年上涨,每年500元的最高缴费档次,对相当部分农村中青年,尤其是在城市务工的农村居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的缴费档次,并且缴费档次也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物价水平以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应地提高缴费档次。如果参保农民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多进行个人账户积累,提高待遇标准。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调整水平与缴费标准、缴费年限等因素挂钩。

(三)设置专职机构,提高新农保工作的经办能力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府应配置专职的工作人员、专门的办公场所,并进一步加强统计及金融网络系统建设,满足新农保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金融机构的便民化服务水平能够享受国家新农保政策的农村居民,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弱病残人员,在养老保险费的领取上,存在诸多的不便。由于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偏少,给偏远地区的老年居民在款项的领取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建议国家从便民的角度上,一是分散保费领取的机构,利用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优势,共同担当保费的发放工作。二是尽快开发出社保“一卡通”,让农民真正享受“一卡在手,领保不愁”。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作用,加强协调与督办新农保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财政、金融机构、村组等多个部门,环节多、跨度大、范围广,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沟通协调与检查督办力度。一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政、新农保经办机构、金融承办机构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分析试点工作的难点并协商解决办法;二是检查工作平台搭建的落实情况,要确保各级经办机构、经办人员、办公场地、工作设施及时到位;三是检查农民参保手续、档案规范管理等落实情况;四是检查新农保资金按时拨付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

上一篇:新农保监理模式及改进方案研讨 下一篇:新农保试点工作业绩评价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