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掀起的生态环境资源

时间:2022-03-30 08:06:37

道教掀起的生态环境资源

作者:宁宜 单位: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道教是形成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的中国本土宗教。它承袭了中国最古老的信仰传统,衍播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许多自然价值观念,一直是我国思想领域里一朵芬芳傲放的奇葩。湖南地处中南,原为楚国南境。洞庭湖区及长沙一带属楚国腹地,早就有“信巫鬼,重淫祀”的史料记载。明代《衡岳志》载“东汉末年,天师张道陵,尝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光天二坛,礼祝融君祠”,留下道教最早传入湖南的记录,稍后张礼正、冶明期来衡山,“俱受西城王君传虹景丹方”,服其神丹,“凡三十余年不知所终”,反映了道教与湖南结缘已久。究其根源,湖南道教的兴起与其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有不可或缺的关联。

1.地理生态

“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类的生态与自然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历史凝聚”。湖南山川秀异,灵气氤氲,林壑幽深,气候宜人,为养生休习之福地;而“琪花瑶草”、“无草不药,无柴不药”的生态环境又迎合了先道们采炼服食的实践需要。湖南地处丘陵,山峰突兀连绵,《衡山记》有“衡山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周回800余里”的记载。古代湖南地域被称为荆蛮之地,不仅深山峻岭,层峦叠嶂,而且洞庭烟波,浩淼无际。地理环境的僻远以及山水的空灵奇秀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和物质基础。拥有“南天福地”之美称的道教名山——南岳衡山便是典型。“衡山者,朱阳之灵台,太虚之宝洞。”南岳的自然风光秀丽,《南岳志》云“自长沙溯湘江而上,仰望群壑,状若阵云;帆随湘转,九向九背,构成为七十二峰山水连绵壮伟的宏伟胜境,使人心胸豁朗;而层峦叠嶂之中,有三海、四绝、五峰、九潭、九池、九溪、十五洞、二十四泉、三十八岩诸景点,加上异兽珍禽,琪花瑶草,汇而凝聚为无数的微观风光。令人赏心悦目。”高道尹道全曾感慨道“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南岳山水悉备,又有朱陵寿岳,若修心于此,志勤于道,何必更历他山。”仙人道士好游四方,放形山水,期望能“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南岳衡山就成了修道者的仙墟乐土。此外,湖南被称为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多山之省,众多灵山均有仙道炼丹、修习、栖隐的踪迹。《湖南通志》记载长沙县有“九龙山在县东五十里,宋建白云寺,左有丹霞冲,相传葛洪炼丹处。”东华山在长沙县北二十里,“山多奇石”,为第十九福地,“昔成少卿升仙之所,有仙坛丹台在焉”,“湘州栖霞谷昔有桥顺二子于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故魏文诗曰西山有仙童,不饮不食,即此也。”《一统志》记载“安化县二仙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两峰对峙,上俱有仙人足迹,人称大仙、小仙。”又如马岭山,“昔苏耽学道于此得仙,其旧宅在城东半里”。《列仙传》也有“何侯尧时隐苍梧山”的记载。山秀水灵,交相辉映,蔚为奇观。再辅以宜人的气候,洁净的空气,那可真是人间仙境,能使修道者忘形物外,超凡脱俗,守静去欲。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和适度的天然气候使修道者流连忘返。笔者以为历代文人墨客,先哲前贤,云游名山,吟诗赋词,甚至留下传世佳作,除了他们高洁超逸的品行修为外,南岳集大、秀、野、奇、绝、灵于一体的和谐自然之美,也绝不是一种仅仅刺激视觉器官的境界所能涵盖的。如铁脚道人登祝融峰时曾感慨“云海荡吾心胸矣。”因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道家思想的滋生和道教的传入提供了外部条件,也有利于道教的发展和壮大。

2.物产丹药

道教以求长生不死、修道成仙为主要目标。神仙的特点即为“长生久视”,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序》中明言此书为阐述“长生之理”而作。道教以为“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人生在世“所忧者莫过乎死,所重者莫急乎生。”服食仙药是长生成仙的方式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燕齐滨海一带的方士,即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及仙人和不死之药。齐威王、宣王(公元前378-公元前324)和燕昭王(公元前311-公元前279)都曾入海求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是集汉魏晋神仙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内含各种医学,对丹砂、仙药的阐释尤为详细。概括来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对每类药的用途介绍如下:“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天下,役使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湖南物产的丰富为道人获取此类丹砂、仙药提供了方便。“仙药之上者丹砂”,“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湖南产丹砂的地区可谓比比皆是:“辰州、沅州二府出丹砂”,“安化县产硃砂水银”,“硃砂,长沙善化湘潭皆出”,韩愈在送廖道士序里写道“郴州水土之所生白金、水银、丹砂、石英钟乳……”,还有“溪州土贡丹砂”。我们还可以从历代残存遗址中略窥一斑,如“零陵城东八十里有硃砂坑,历代采砂之迹具存”,湖南不仅丹砂的矿藏蕴含丰富,而且还被不断规模开发,如“安化县每年采办硃砂八十两,水银五十两。”故坡有言“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羽化,而丹材多在南荒。”仙道为求仙药竟也不远千里来到湖南,以求达到终极境界。庄子所举延年益寿的修道之法内包括导引、辟谷、守一、坐忘等。辟谷是不食五谷,道教认为:“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而《云笈七签》认为辟谷必须服药,又认为草木之药味,为人之脏腑所安,可以疗疾健身。而这些药材在湖南的地方志里都可找到。衡山主要植物中的中草药材:半夏,桔梗、陈皮、前胡、柴胡、香附子、菟丝子、黑芝麻、路路通(枫球),柿蒂、薄荷、车前草、金银花、艾叶、茯苓、王倍子、杂药。“石燕山,在祁阳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出石燕,充药。”综上所述,湖南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及丰富瑰奇的物产为道教在湖南的传入及衍播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无疑对众教徒充满了吸引力。可以说,是湖南的地灵,才造就了道教徒的“人杰”。相对于道教来说,湖南是有地缘的。

上一篇:各烤烟产区化学成份与特征 下一篇:森林昆虫区及地理生态类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