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09 09:46:03

开发学生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摘 要:思想品德课课教学面临着"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认识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思品课堂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关键词: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七年级

目前,思想品德课课教学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常规的学生调查中,在“喜欢上科目”中很少出现思想品德课。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于上学期期中在所教的七年级三个班级(共125名学生)开展了关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个问题是:“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吗?”并为这个问题设置了三个选项:A、喜欢;B、有时候喜欢;C、不喜欢。得到学生的回答是:A、喜欢24%;B、有时候喜欢44%;C、不喜欢32%。看到学生的回答,不难发现:虽然有不喜欢上思品课的学生存在,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喜欢上思品课的,也就是说学生不是天生就不喜欢上思品课的。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学生有时候喜欢上思品课,那什么时候的思品课是学生喜欢的?换句话说,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品课呢?

事后,又继续开展学生调查,这次是采用直接交谈的方式,因为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愿意和自己坦诚交流这个话题。经过归纳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学生不喜欢思品课堂的原因: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老师语言乏味,照本宣科

课堂上只听老师一个人在说

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运用多媒体,尤其是播放同学开展实践活动的录像

同学表演课本剧,做新闻播报

有感兴趣的学习话题,学生互动环节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己无关,主要表现在:不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科书为本,脱离学生实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活动缺少学生参与。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堂,就必须改变现状,这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时,要认真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已具有的生活经验,并把这些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使教材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融通、整合、内化,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成为拓展和深化学生生活经验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1]

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一堂获得学生喜欢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看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入浅出的演讲口才等等,还要看教师围绕课标充分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已不再被当做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强调:“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把参与的过程视为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使学生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充分施展教育智慧,巧妙利用、整合、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打造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

今年,承担了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在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开展了学生调查之后,对“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打造学生喜欢的思品课课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并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收获。下面,就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谈谈对“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打造学生喜欢的思品课课堂”的反思。[2]

一、科学认识学生资源

陈惠英在《课堂中的学生资源》一书中指出:学生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狭义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动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

教师把学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就意味着将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身心差异、生活环境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视为重要的素材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资源而简单地对学生传授新知识,并强迫学生接受,而应根据这些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这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贴近学生,回归生活,而且可将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入健康正确的轨道,达到知行统一。这也正是思想品德课所要实现的目标。

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这一重要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重要表现。在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努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让学生的自身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

二、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打造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

1.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对学生开展的调查分析所显示,学生不喜欢思品课堂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往往被教师所忽略;而教师花费力气传授的缺是学生不想了解、已经了解的或是不需要了解的内容。如果能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学生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说、让学生小组去议、让学生集体去评,这必然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也自然会喜欢上思品课堂。比如,在《走向自立人生》一课中,事先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一项生活技能”的实践作业,要求同学把学习、展示生活技能的过程拍摄下来。学生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踊跃参加;在课堂上,学生观看视频时笑声不断。课后,很多学生都表示希望老师以后经常开展此类活动。

2、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思品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缺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感觉思想品德课枯燥而乏味,理论脱离实际,自然就不喜欢思品课堂了。新课程改革则强调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从而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平台。

新课程下,学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学生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为之创造条件。比如说组织学生开展新闻播报,让学生对生活增加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再比如说将课本内容转化为小品表演,在此环节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同一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措施与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放手让他去干,去创造。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智慧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资源,这比教师“单枪匹马”的效果要好许多,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寓教于乐。学生不知不觉地就爱上了思想品德课。[4]

3、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开发为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情境出现,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感悟,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是现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中,让学生谈自己曾经遇到挫折的经历,以及如何应对挫折的过程,由此让学生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样的,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在面对挫折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帮助学生树立应对挫折的勇气及战胜挫折的信心。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甚至就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入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这些丰富多彩、取之不竭的学生资源,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通过体验与感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从而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种开放的课堂里,乐学、好学,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也自然会喜欢上思品课堂。

4、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或因为性别、个性特征,或因为家庭背景、生活经历……这种差异就是教师可开发与利用的一种学生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区别化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促进学生成长。比如,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就可让他们进行小品等各种表演,以营造交流的情境和氛围;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就可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争辩,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可启发他们依据材料认真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丰富和拓展自己。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因其个体差异,会对课程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而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都是很好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利用好这些学生资源,必将是全体学生都能获益,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也必然会喜欢上思品课堂。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再次在所教的三个班级(共125名学生)开展了关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其中,依然有 “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吗?”这个问题,同样设置了三个选项:A、喜欢;B、有时候喜欢;C、不喜欢。得到学生的回答是:A、喜欢63%;B、有时候喜欢25%;C、不喜欢12%。这时高兴地看到:喜欢思想品德课的学生在增多。

通过学习新课标,认识到,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开发和生成资源的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由于教师缺乏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教学资源的支撑。这样的课堂必然缺乏活力,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当然不会不喜欢这样的思品课堂。新课改的实施为教师自主教学提供了空间,教师应该也必须具有较强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效,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的思品课堂也必将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下一篇:关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