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形象的Q化趋势

时间:2022-09-09 08:40:58

【摘要】当今的动漫虽然可谓是百家争鸣,但是仔细观察、仔细比较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不同风格的动画形象在不断的交流和借鉴中,在某些方面逐渐有了共同的审美追求,那就是“Q”化。 一、...

动画形象的Q化趋势

摘 要:动漫是一门综合艺术,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风格的流行都是其受众审美倾向的反映。最近Q版的动画形象越来越受到欢迎,其衍生产品也日益走俏,本文从Q化形象在动画片、网络和衍生品等领域的传播与应用逐个分析了这一现象。

关键词:动画;形象;Q化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51-01

动画艺术是一门内容异常丰富的的综合艺术,动画形象则是“独特外形、鲜明性格、生动故事、合理情节、精神文化内涵和视觉效果等诸多因素和信息内容的集合体”。动画艺术的精髓是将某种精神文化附着在动画形象之上进行传播,它是动画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动画作品的生命和灵魂,是实现其从动画作品向动画产品转变的媒介,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和文化差异被整个世界接受,它不仅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动漫观众,也会对以后动漫设计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今我们看到的动画形象虽然繁复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作三类,即写实类、夸张变形类以及符号类,它们以自身的特点出发,与动漫的整体风格相呼应,在不同的故事背景下演绎着一样的快乐,不同的悲伤。

当今的动漫虽然可谓是百家争鸣,但是仔细观察、仔细比较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不同风格的动画形象在不断的交流和借鉴中,在某些方面逐渐有了共同的审美追求,那就是“Q”化。

一、动画形象的在传统动画片中Q化

动画形象的Q化,我们首先可以从动画作品本身来论证,因为动画形象Q化的实现正是通过在动画作品中对动画形象的Q版的运用实现的,首先以动画片为例,动画片的播放是传统动画最基本的传播媒介,也是人们认识动画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Q版传统在动画片的运用我们可以大致分作两类,一是动画片本身建立在一个“Q”的基础上,比如《阿拉蕾》的角色设定中,从大自然到人物,从动物到道具,一切都为了搞笑服务,在企鹅村里,一本正经和不苟言笑被讽刺,这里只有不听话的小孩、好色的博士、傻乎乎的超人、上小学的桃太郎和没有时间观念的宫本武藏,这些角色的Q外形与他们的性格完美结合在一起,颠覆了道貌岸然的所谓传统,为鸟山明赢得了无数的追捧,也为他日后漫画大师的地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Q版风格与其他风格的混合运用,在这种搭配中,Q版形象往往背负着调节气氛、制造笑料的任务,Q版是快乐的载体,对动画形象进行Q化的夸张处理,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人物形象与表情特征,“使接受者能迅速地与自己记忆中的表情符号对接,引发感情的共鸣”。在这里我们可以以《灌篮高手》为例,《灌篮高手》建立在一个写实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写实和Q版的转换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樱木花道的浮躁、好胜与与流川枫的冷酷、帅气。

二、动画形象在网络动画中的Q化

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动画可以分作两类: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又大致包含GIF动画、ShockApplet和Flas等,我们以Flsa为例就不难看出它们动画形象的Q化化趋势

Flas属于二维动画里出现最晚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它却迅速成为网络动画的主流,甚至于如今已俨然成为了网络动画的代名词,除了矢量化、尺寸小,采用“流”式播放技术等特色外,更为重要的还在于Flas的娱乐性。而所谓娱乐追求的无非是心灵上的一种超脱,一种释然,我们在观看Flas作品时可以发现虽然Flash可以表达几乎任何一种风格,但它却更青睐一些轻松幽默的体裁,而这些诙谐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走向了Q化的道路,比如由四格漫画改编过来的《大话三国》,这部Flas的人物造型无疑是极度Q化的,关云长骑着太子龙摩托车,马超戴着墨镜,诸葛亮满口英文,吕布也摇身变成了肌肉男。

三、动漫形象在衍生产品中的Q化

所谓动画衍生产品,即:由动画片的媒体播出而衍生出的形象或名称以及相关的系列授权产品。动画衍生产品的种类,从理论上说,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图书、音像、玩具、饰品等等。我们现代的动漫衍生产品的消费对象往往是年轻一代的新新人类,他们所处于的矛盾状态,即所谓的“后儿童时代”,形成了他们对可爱物品的偏爱,他们在购买中求乐、求情、求癖,常常会只为满足心理需求而不大考虑产品的价格与实用价值。因而开发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Q形象势必会有较广阔的市场。如玩偶方面,无论是加菲猫、史努比、悠嘻猴还是哆啦A梦,这些圆圆的Q化的形象早已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圆圈总能给人带来愉悦,也因此,很多其他风格的动漫在开发衍生品时,都会推出相应的Q版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如《犬夜叉》、《海贼王》、《钢之炼金术师》等等,这些事实证明,衍生产品作为动漫产业链的一环,在其他链环的基础上某种程度地走了Q化的路线。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Q化的动画形象早已在各个与动画有关的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且有了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这种夸张的艺术形式看起来可能是表面的、容易改变的、不完美的、未成熟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们却又是一种亲切的、浅显易懂的、伸手可及的、心理上容易接近的构造。

我们一贯的艺术形式总是背负着理想化、神圣化的包袱,有着太多的使命感,“寓教于乐”的思想有时候是折磨我国动漫的鞭条,因此如何使用更好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动画所要传达的精神是一直以来也将是我们永远要面对的话题。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强.超级动漫入门CG技法―Q版人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蔡丽娟.基于互联网络的动画设计研究―Flas设计探讨[D].浙江理工大学,2006.

[4]宋慧颖.动画形象的符号意义探微[J].艺术与设计,2009,2.

[5]王冀中.试论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J].中国出版,2009,6.

[6]四方田犬彦.什么是可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1.

[7]刘力梅.当人性化设计遭遇可爱文化-可爱设计[J].科技信息,2007,31.

上一篇:《北京一夜》情未了 下一篇:关于日本商标的中文翻译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