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字文化翰墨走进校园

时间:2022-09-09 11:06:05

传承汉字文化翰墨走进校园

摘 要: 书法文化走进校园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质,而且能使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学校蔓延继而产生社会影响力。本文从书法走进课堂的内容要求、实施方法及带的意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书法课堂内容要求 实施方法

中学生在学校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这些都是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学习载体所赋予的,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建设的,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学校文化是整合性极强的文化,它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当中校园文化更是学校文化的缩影,中学生在校园班级环境中接受知识,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

为了培养丰富的美育观,书法课程应该进入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以课堂为载体,让翰墨飘进校园成为独具魅力的风景线,让学生接受最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培养其成为有文化感受力的中国人,让中学书法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通向中国文化的入口”①。

一、书法文化走进课堂的内容要求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除了高等艺术院校开设书法课堂以外,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相继得到教育领导们的极大关注。2011年8月26日,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国家已认识到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对书法教育的普及性和迫切性的要求。校园作为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对落实书法教学、传承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意见》明确要求,在小学高年级三至六年级的课时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的书法教学。2012年初,国家在修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文件中对书法的相关内容作出详细的解答说明。2013年1月,国家教育部再次正式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编写的,这部具有指导作用的纲要更明确地阐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及实施要求,并且对书法课上的范例法书都做了细致详细的规定,对于书法走进课堂的基本要求要符合纲要精神。

首先,书法进入课堂需要强化书法的汉字文化内涵。为什么这么说?人们常说,软笔便是书法,它以汉字为作为载体,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与现代用钢笔书写汉字是完全有差别的。诸如繁体字简体字转化就很有代表性,书法创作中古文字的传统就保留得很好;另外笔顺的问题也值得研讨。现在公布的汉字笔顺基本规则都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而书法创作尤其到连贯性的行草书情况就很复杂。基于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强调汉字规范书写的同时,还要兼顾书法的艺术性。

其次,书法进入课堂需要学生关注汉字书写的共性美和个性美。《指导纲要》提出:“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同时推荐了30件历代经典书法欣赏作品和13件供学生临摹的经典范本,目的很明确,欣赏经典作品为学生提供书法个性美的体验,临摹经典范本是为学生提供书法共性美的重难点学习。有了这样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理解汉字书写的美感,能够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再次,书法进入课堂需要学生体验书法魅力。让学生动起来,拿起笔,真正感受其书法之魅力。在生动演绎课堂讲解之后,鼓舞学生用毛笔与纸在笔纸间的触碰下学习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墨法。既要“求工于一笔之内”②,又要寄情于点画当中,法度严谨变化多端,感受如此一种翰墨氛围,让学生爱上书法课堂,书法艺术在教育实践中可谓迈出成功的一步。

二、书法课堂可行性方法实施

就初中的书法课为例,书法其实是属于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不是直接地描摹和呈现自然物象本身,而是深入自然,‘囊括万殊,载成一相’,要在书法意象的构象中,删繁就简,把书法家关照自然动象的微妙体验表达出来,表现为一些变化的线条”③。它与具体的事物的关联并不是很密切,中学生的思考方式还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逻辑为主要形式”④。故绝大多数的同学其实还是比较难以理解书法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裕的筹备,以便在课堂教学时有应变的本领。

1.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堂导入吸眼球。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书法文化进入校园课堂的重要性,在学生了解书法文化的具体内容之后,从理论方面研究书法厘清书法在各历史时代遗迹中的特色元素,教师应在课前精心选材,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任务。在导入新课之前,可以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书法文化的精彩片段,给学生留下印象,并在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书法文化的发展的讲解,提升学生浓厚的课堂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互动教学启发学生书法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为抽象的艺术提供一种直观的形象载体,在讲授书法文字起源的时候,教师可以PPT动态地展示一段汉字演变史。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学生汉字从图形文字到甲骨文金文到石鼓文,告知学生篆、隶、行、楷书不同的书写变化和艺术形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汉字之美的变化,并注意教学要符合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是主讲人,而新课程要求良好的师生课堂互动,从而建立和谐轻松的课堂人际关系。教师还可以采取直观式方法、启发式的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一起互动解决课堂上碰到的相关问题。

3.综合课程方法引入书法课堂,学科交叉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综合课程是指冲破古板的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范畴,合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科形成的课程。书法既有它的独特个性,又与诸如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一拥墓残裕故在书法课堂中可以穿插其他学科的内容,书法的文字内容大多是唐宋诗词、格言、警句,这其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文史知识和哲学思辨道理。书法课书写时受到语句的熏陶,在临摹中烂熟在心,在作文课写作中自然得心应手地运用。书法课程的设置,直接可以促进中学学生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地发展。在书法的行草书写中,动静之美的对比,节奏感缓急的对比,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陶冶审美情操。

4.课堂之外的拓展延伸,开阔眼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课外实地考察,真正做到从“课堂中来,到课堂外去”,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激勉中小学生对书法的真切热爱,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才智,培育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书法走进课堂的实践意义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留存在灿烂的文化遗产中。书法艺术从形成到逐渐成熟,其具备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双重作用。从学校的美育角度看,书法包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书法的审美价值在学习中可以很好地体现。

1.学生作为主体感受和参与传统书法艺术和文化教育。

书法教育是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项课程。在古代,汉字的学习与书写教育一样都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在《周礼》、《论语》、《说文解字》中,都有相关的内容记载。学生在书法教育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徜徉在书法美之中探索美、领悟美。书法艺术作品中书法家展现出书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以及书法家运用笔墨寄情于当时的历史情节,都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着榜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渴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2.提高授业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书法走入课堂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开设书法课程学校应高度重视在师资队伍,在2016年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主席提出学生的建设“文、武、艺”多方面发展的培养方针,这就要求学校重视艺术的发展,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提高自我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

3.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为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既以书法艺术为主要教育内容,就必须更重视,中国式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在瀚墨飘香的校园内,充分体现教育的浓厚氛围,为校园注入新活力。

四、结语

在笔者看来,书法走进中学课堂意义深远。在实际操作中,以书法来推动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以书法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以书法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可行性强的路径构想,以此为全面实现中国复兴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注释:

①邱振中.培养有文化感受力的中国人.人民教育杂志教育大观,2012.1.

②朱履贞.书学捷要.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9.

③崔树强.习书有法.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128.

④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268.

参考文献:

[1]崔树强.习书有法.中A书局出版社,2014.

[2]刘建平.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策略.黄河出版社,2007.

[3]黄艳丽.高中书法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求解.东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一路繁花相送》 荆棘满途不足畏,繁花似锦终... 下一篇:陶瓷过滤膜的研究与制备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