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的比较初探

时间:2022-09-08 06:10:59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的比较初探

三处景点概况的比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历史文化资源胜地,其中江苏昆山周庄、上海城隍庙/豫园,以及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最为引人注目,它们赢得了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吸引着一批批地中外游客。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最南端,历史上以水产、粮食、竹木产品交易繁盛而著称。全镇常住人口约5000人,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60多个砖雕门楼,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周庄是古民居旅游资源中开发得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2002年周庄全镇实现旅游年平均收入约6.5亿元,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1亿元,吸引日本、台湾、香港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累计3亿美元;2004年9月,周庄门票从60元涨到100元,而2004年全年门票收入达1.2亿元。

豫园是上海市区惟一留存完好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之名乃取“愉悦双亲、颐养天年”之意而成。现在,上海老城隍庙区与豫园商区已经融为一体,合称为城隍庙/豫园。豫园商城源于150多年前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城隍庙市场,经历了由庙市->老城隍庙市场->豫园商场->豫园商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城隍庙/豫园的游客资源,尤其是假日游客资源是相当丰富且宝贵。截至2005年,豫园年客流量超越4000万人次,日客流量不下10万次。城隍庙/豫园商城的旅游收益主要来自于餐饮和购物。

黄大仙祠位于香港九龙区狮子山南麓,占地18000平方米,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除了供善信参拜之外,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游赏之趣。黄大仙祠不收门票,由非营利性的宗教团体的啬色园进行管理。黄大仙祠香火长年鼎盛,根据香港大公报的报告,2003年,参拜人数超过350万,2004年1月到6月参拜人数超过了250万。啬色园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各界善长仁翁的捐献,2003年信息参考报称,香港啬色园社团每年捐款7亿元至10亿元港币。现在,啬色园/黄大仙祠,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集宗教、慈善、医疗、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强大经济和社会事业组织,成为联络、推动海外交流的有力纽带。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构型

笔者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认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可以通过调节机制和开发目的两个维度来进行构型。开发目的包括效益增加和资源保护,调节机制包括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开发模式的构型矩阵图如图1所示。

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由于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多方面价值,又具有独特性和不可重现性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一定要以保护为基础。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开发,主要是指文物、遗迹等的保护,是纯粹的保护,是由文物保护部门和相关单位来执行,不对公众开放,并依靠法律、法规来防止对标准的违反,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发展。

以效益增加为目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的保护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才能使之获得新的生命。历史文化资源应当在被观赏和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保护是手段,效益增加,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目的,而效益获取则最主要是以旅游的形式来体现的。

运用政府主导的调节机制。政府主导型开发更关注地方规范的发展,因其将对符合意愿的行为产生影响。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属性上来看,为民众所有,国家是作为公众的代表占有这些资源的。大多数历史文化资源是地方性的资源,对效益增长的管理也是地方性的,而大众资源的开发往往关系着地方居民、外来人员、学者专家、政府各部门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考虑到子孙后代,政府还应该重视可持续的发展。

运用市场主导的调节机制。市场主导型开发强调要依靠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制造商品和服务的有效均衡。客观分析,在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原有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以进行控制的,是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内的,一旦转入经营过程,就很有可能不断增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能力,增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走向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由于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市场主导开发不可能存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模式主要落在第一、二、三象限里,即历史文化资源的模式有一下三种:

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政府主导开发,位于第一象限;

以效益增加为目的的政府主导开发,位于第二象限;

以效益增加为目的的市场主导开发,位于第三象限。

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矩阵中,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动态的变化。从历史的进程来看,首先是政府对资源进行纯粹的保护,多由文物部门去完成;因为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价值,政府开始基于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从而找出其独特价值,进行旅游开发,并由最初的政府完全包办到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调节,通过社会宣传,为领导所知、为群众所知、为世人所知,以产生真正的效益。

旅游景点开发模式的比较

周庄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企业经营”。周庄曾经只被人认为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居住地方,其价值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镇政府也没有考虑通过旅游开发来实现效益增加。它的成功最早开始于以陈逸飞和阮义山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机构推动、宣传、提供规划和咨询。在周庄旅游业发展迅猛,效益突显后,成立了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并进一步争取到昆山市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周庄已经成为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市场的领导者。

城隍庙/豫园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推广、宗教团体、商业运营”。城隍庙/豫园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象征,它由小商品集散地发展为知名旅游地,成为外国游客必去的景点。它的开发首先是由政府投资、修复豫园开始,由上海政府进行推广,在发展早期就有大批的外国领导人或名人到豫园游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又组建了豫园有限公司,通过园林和老城隍庙来吸引游客,打造特色的商业区,吸引当地居民和国内外的游客,旅游业的发展也寻求与旅行社紧密合作。

啬色园/黄大仙祠模式可以概括为“非营利性、民间联合运行、政府推广”。啬色园/黄大仙本为善信祈福的场所,但这种当地的独特拜神文化也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游客。香港政府将黄大仙作为香港地区最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向香港境外游客推荐,也没有特别明显地突出它的神秘色彩,重点介绍黄大仙的参拜特色、旅游景点的特色以及对交通设施(地铁)进行规划。啬色园除了开设网站来推广黄大仙之外,并无很明显的市场推广活动,而且黄大仙庙周边地区并无各种商业气息浓厚的场所,保持了非常明显的、单纯的宗教活动场所。

这三个景点在初期旅游开发时都一定程度地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它们开发模式在矩阵图的位置如图2所示:

圆圈大小代表该类型历史文化资源的收入,圆圈的位置代表该类型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选择的模式。

结束语

通过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矩阵图,对江苏昆山周庄、上海城隍庙/豫园和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的开发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适用性较强的结论:

第一,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旅游。尽管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完全等同于旅游,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旅游关系密切。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为旅游部门增加直接的收入,还可以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就业的目标。同时通过旅游开发进行资源合理利用,才能展示其固有价值,并使它们与现代化生活相结合,达到更好地保护的目的。

第二,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必须结合起来。极端的采用政府主导开发或市场主导开发都是不可取的,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市场和政府调节力量的强弱也应该有所变化,这和模式矩阵图的动态变化也是一致的。

第三,对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落在模式矩阵图的哪个位置上,要考虑旅游开发历史、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状况等情况而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上一篇:知识产权保护在海关 下一篇:浅谈广东钢铁企业废钢铁采购供应中的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