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时间:2022-09-08 03:01:21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老年健身人群

1.2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资料法

2骨的代谢结构

2.1骨密度:

SOS表示超声波在骨骼中的传导速度,它能反映骨的弹性,即骨的同质性和同向性。它的数值越大,表明骨密度越高。骨密度的下降伴随着人的衰老过程,35~40岁以后,年龄增加引起的骨量丢失逐渐明显,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成骨机能减退,破骨细胞的重吸收功能相对增加,导致骨量减少,每年丢失率约0.5%,主要是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不断丢失。另外,中老年人的性腺功能衰退,体力活动减少,都可使骨矿形成及骨矿化降低。骨密度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年龄、性别、体重、女性绝经、遗传和运动,其中运动因素是影响人体BMD的直接变量。

2.2人体内骨的代谢。

骨不断改建更新的结果,可用骨密度来反映。人体内骨中含有水、有机质和无机盐等成分。固体物质中,约40%是有机质,60%为无机盐。有机质决定骨的弹性和韧性,无机盐决定骨的硬度。

骨的生长有赖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共同作用。成骨细胞合成骨的有机基质,包括胶原纤维、糖蛋白复合体和RNA等,并自细胞外液运送钙离子经骨液至骨基质,钙离子在有机质中先形成胶体的磷酸钙,再沉淀为骨盐,完成骨质的形成,即成骨作用。成骨细胞完成其在周围制造骨基质后,自身即被禁闭于基质中转变为静止的骨细胞。与此同时,破骨细胞从其溶酶体中分泌出一些水解酶,使骨质中的胶交换骨质和血液中的钙离子。这样,在骨的生长发育期间,旧骨不断破坏吸收,新骨不断形成,称为骨的重建。到成年后,骨的外形和大小虽已确定,但其内部结构依然不是静原纤维分解,释放出胶原组织特有的羟脯氨酸,破骨细胞同时溶解骨质中的羟磷灰石结晶,使骨中的钙离子释放入血,此即破骨作用。骨细胞也具有溶骨作用并通过骨细管止不变的,随着体内钙、磷代射的变化以及维生素、激素水平的变化,骨组织的生成与破坏仍在缓慢进行,以调节着骨的密度。

3不同运动负荷对骨密度的影响

3.1力量性练习对骨密度的影响。

许多研究都表明,力量性运动会对骨产生积极的效应。国内也有类似的报导,张林对50名绝经后女性实施健骨运动处方6个月后发现,运动组(以有氧健身操为主的全身练习和局部力量练习并重) 的腰椎骨密度和跟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也有相关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出现上述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研究抽样是否随机性,研究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样本数量、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以及运动模型等的不同都有关系。

3.2冲击性练习对骨密度的影响。

已有研究证明,高冲击性练习(如体操和排球)非常有助于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郑庆云通过纵跳模型实验显示,经过八周的跳台训练,纵跳组大鼠的股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提高,而且与游泳运动组相比也有显著提高,提示跳跃训练可以提高锻炼者的骨量和骨密度。可见,冲击性练习有助于提高骨骼的骨量和骨密度。但是相关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还需要体育科研人员继续做进一步的研究。

3.3耐力性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耐力性运动可以通过反复的冲力负荷对骨量或骨密度的增加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学者对20名长跑者进行追踪观察,在9个月集训前和结束时分别测定受试者跟骨的矿物质含量,以同一训练方案训练9个月后骨矿物质含量增加3.11%。还有学者对20名长跑受试者进行纵向观察研究后发现,以同一训练方案训练9个月后骨矿物质含量增加3.11%,而当训练方案中途变化时骨矿物质含量无明显变化。因此他们认为持续的同一水平的负荷对增加小梁骨矿物质含量有一定作用,而变化的负荷则可能只产生很小的影响。也有研究表明,耐力性锻炼对机体的BMD无显著影响或存在部位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负荷可以使疏松骨骼骨量增加,其增加的数量可能不很多,尚不能补偿因性激素缺乏而造成的骨丢失,而且还有部位差异。如果运动负荷停止,则产加的骨量可以再度丢失,因此长期不断的负荷刺激是至关重要的。

4不同运动形式对骨密度的影响

4.1抗阻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

抗阻训练,是指特定的,肌肉克服外在阻力作收缩、拉长的动作。Menkes等以及Ryan等分别对60岁左右的老年人进行每周3次的力量训练,16周后其腰椎BMD增加,而股骨颈增加2%,而股骨颈BMD增加2.8%~3.8%。但也有研究表明,负重训练并没有使腰椎、股骨颈和跟骨的骨密度增加,这可能与负重量不足或过大有关。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抗阻训练频率为每周 3次 ,强度大于1RM的60%,可能导致骨密度的显著增加,强度太小可能不会引起足够的肌肉紧张刺激骨的形成。

4.2有氧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氧训练可以对骨量或骨密度的增加有积极的作用。有学者对50名55-70岁妇女进行行走、慢跑和爬楼梯训练,每周3次,9个月后,腰椎骨矿物质含量增加5.2%,对照组腰椎BMD下降1.4%。而停止训练13个月后,骨矿物质含量只比原来多1.1%。说明连续运动有利于维持骨量。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运动负荷使骨量增加的数量差异可能不明显,尚不能补偿因性激素缺乏而造成的骨丢失。但如果运动负荷停止,则增加的骨量可以再度丢失,因此长期不断的负荷刺激是至关重要的。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医学难题,运动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生长发育期及衰老期的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骨密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实验对象、训练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结论不一,因而对骨密度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以力量练习和冲击性练习对提高骨密度最有帮助,而且运动史越长对骨密度增加效果就越好。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运动不仅对骨有应力效应,而且可由此产生激素、细胞因子和钙对骨代谢起调节效应;运动可能引起性激素的改变从而对骨密度产生影响。这一点在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中可能更为重要。

5.2建议 :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钙的利用率,所以,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可以使你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尤其是中老年人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些运动进行锻炼,使骨组织能承受一些负荷,肌肉多收缩活动,这对推迟或延缓骨质疏松进程大有好处。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钙的利用率,减少骨钙的“迁徙”,维护骨骼的健康。因此,对于缺钙者,适当的运动锻炼,能达到良好的补钙效果。对于不缺钙者,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坚持锻炼,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体对于钙的需求。

另外,为了更好地吸收钙质,多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

上一篇:请警惕多媒体霸权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