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应淡化文体抑或是重视文体?

时间:2022-09-08 12:40:30

作文教学中应淡化文体抑或是重视文体?

摘 要: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受高考作文“文体自选”的影响,高中生的作文有逐渐淡化文体的趋势,甚至有部分学生文体不明,写出“四不像”的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反思,学生也要反思,作者就这一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文体特征 应对策略

作文是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对高考的总分有较大影响,所以有“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说法。《考试说明》要求高中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文体。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逐渐放宽,尤其最近几年都说“文体自选”,但是在写作要求上都着重点出了“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

近年来高考对写作的要求进行了变更,愈来愈注重文体的规范,强调文体特征要鲜明。高考作文文体的要求有两个关键词,一为“选择”,一为“规范”。所谓“选择”就是作文时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确定一种合宜的文体;“规范”即所做文章要符合自己所选定文体的特征。在发展等级“有创新”条目中倡导凸显个性色彩,并不是要求写出不伦不类的文体。

一、高考作文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但这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因此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就诊报告、文言文、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追求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文体自选”本来有利于考生充分显示自己在某种文体写作上的优势,却使一些学生误以为“文体不限”就是取消了文体的要求,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高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不少“非驴非马的怪物”。

二、造成文体不分的原因

1.为创新而创新,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认识不够充分,一味追求新颖。

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摒弃自己有可能写好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去写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等没有把握写好的文学形式,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殊不知放弃自己擅长的记叙文、议论文之类的文体,不切实际追求文体“求新”、“求奇”,会导致这些想以形式取胜的文章看上去新鲜却内容苍白,在思想表达方面更显得浅薄无聊。

2.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功利性。

作文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作用重视程度都不够。现在中学的话题作文慢慢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之淡化了,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四不像”(即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又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3.学生平时完成作文质量低下。

不少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认为高考分数拉不开差距,尤其是作文,与其花大力气下苦功去写作,不如将精力放在更能拉大总分距离的理科上。再加上许多同学信奉“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认为只要能熟练掌握几篇范文,则高中三年作文无忧,任何一个题目,都能把它“嫁接”到范文中去,在考试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套题作文。有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看到一个题目,不加审题,不加选择地把几篇范文“嫁接”在一起,自然就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

4.没有文体意识,不熟悉几种文体的基本写法。

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均有各自的文体特征。在高考作文中,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视为文体不明。但学生并没有引起重视。

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各种文体该怎样写,需注意什么问题,做不到心中有数,自然就写不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比如议论文,阅卷老师会看中心论点、观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准确、鲜明、典型。

三、应对学生文体不分的策略

1.指导学生注意审题,选择合适的文体。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立意,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切切实实强化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2.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自如地应对考场可选择的各种文体,平时就必须有序地加强各种体裁文章的训练,使所写文章能够具备相应文体的特征,而不能写成“四不像”,这样才能保证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学时不要只重分析,而轻写作。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那种写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的做法,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种写作,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全面提高。

3.培育学生科学理性精神,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达到作文训练目的,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4.增强文体意识,熟悉各种文体的写法。

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形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这样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

同时,还需明白各种文体的写法。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要素,还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另外,行文要有起有伏,有张有弛,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写好议论文,要注意文章的布局结构,中心论点要突出,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有力。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源远流长。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激扬清浊;也可表情达意,记人叙事,描摹事物,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 发展等级”的文体,但同时它又很不好把握,属于文学类文章。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朱光潜.谈谈写作.

[3]语文教学通讯.

上一篇:如何打好作文基础 下一篇:也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