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化微探

时间:2022-09-08 10:42:26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化微探

[摘要] 任何教育教学实际上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要引领着学生去寻找那个“美”,感受那个“美”,发现那个“美”,从而创造美。这一系列的行为笔者想把他们统称为“教学艺术化”,要实现教学艺术化,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 思想政治学科 教学艺术化 审美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和深入,一场全新理念的教学革命正撼动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与教育教学之路。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科学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中,人们逐渐发现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似的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于是素质教育这一名词闯进人们的视野。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教育,新课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或者说,新课改实际就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新课改的理念笔者想将其归纳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知识传授层面来说,就是要将以往静态知识的传授变为动态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形式自主的建构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能力。从价值观层面来说,即学生通过对具体知识的学习来完成道德的内化、人格的完善,进而指导生活实践。由此可见,之所以把素质教育称为生命教育,就是因为盛载着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立足于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着的一切。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其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着的人的意志,实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和谐健康成长。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实际上新课改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主体生命价值的回归。当学生仅仅为了升学考试而学习,那么他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命外部,是一种游离于人的心灵需求的“外部学习”,而与之相对应,我们的教育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出于对知识和美的需求而自觉自愿进行的“内部学习”,是使教育成为实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知识信息价值观的过程,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实现道德的内化。

笔者认为,任何教育教学实际上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发现与创造也都是将宇宙中万事万物某一瞬间的美感的呈现抽象浓缩出来,幻化成为各种具体的知识,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只不过是“美”的具体形象,是其形而下的各种具体形态,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要引领着学生去寻找那个“美”,感受那个“美”,发现那个“美”,从而创造美。

教师要播洒美的种子,首先就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来说尤其如此。

第一,教师要将专精与通博结合起来。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后两者是绝大多数教师所欠缺的,或者说常被忽略。事实上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虽然属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但也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的的知识,因为它是对生活的诠释,而生活是无所不包的。要有意识地参与生活实践,并且不断反思,真正融入生活大课堂。教师要主动地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放过任何美的瞬间,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美,如此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传达美。美从生活而来,情趣也由生活而生,教师审美情趣的发育和健全离不开生活。

第二,教师应该有一定的艺术爱好。笔者发现,新课改后的思想政治学科为学生、教师展现和发现自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所谓的德育教育实际上就是道德教育,道德是人内心所形成的一种比较主观的价值标准和体系,但是社会也必然有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道德准则,那么学生本身的某些道德认知必然会和普遍的道德要求发生冲突,思想政治学科就是要还原道德最纯粹而真实的面目,通过对矛盾的讨论、探讨和反思,引导学生能动地形成新的科学的道德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并且也是教师在自我知识和价值观完善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

第三,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根基。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其自身应该有较深厚的文化根基,特别是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了解与学习应是其终身都修炼的课题。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美的追寻与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羊大为美”,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实际上中国古代思想中关于美的探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去继承和学习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主流价值体系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其“致中和”“中庸”等理念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远见。儒家持重、温厚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但随着世界的融合、时代的发展,知识与文化的碰撞甚至淹没,让我们逐渐淡忘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生息。现代的学生已经鲜有能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者,而仅仅把读四大名著,了解孔孟之道作为炫耀的资本。作为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应当有不同于常人的见识,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应当为我们所发扬和传达给学生。现代社会,教师缺乏应有的学术地位与声誉,所以有人会说这些事有专门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去做,我们做不了。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是单靠在“故纸堆”中研究就能实现的,必需要活化于国民的生活中、意识里才会经久不衰。我想,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或许不能再像古代那样显性的存在,但却在精神层面塑造着国人的性格、处事方式与价值体系。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德育教师,不正是要实现对学生精神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吗?那么将中国古典文化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正是德育教育的完美实现形式吗?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发现美的能力,从而才能创造美。

最后,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些教师认为,对于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所以点到即止,不必追求深度。诚然,思想政治课是生活的缩影,但不等于全部生活。前面所探讨的是关于教学艺术化的问题,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而绝非纯粹各种生活实际的具体罗列。德育教学让学生明白道理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能从这个道理中产生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认知从而去更科学的生活才是目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语言要精辟发人深省而非简单的白话,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延展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克服一定困难后才找到结论,教学内容要有所升华。根据西方教育学“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有所拓展,就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来说,思想理念的传授要略高于学生可以完全认知和掌握的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有些语言或道理,学生也许一时无法完全理解,但会在其心灵深处打下烙印,人总是对其不能完全掌握的领域充满好奇,这会影响其一生。

参考文献:

[1]陈小英.教师的审美情趣.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平等对待后进生是教师的责任 下一篇:浅议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