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引疑激趣艺术

时间:2022-09-08 08:31:52

数学教学的引疑激趣艺术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创设的情境中引疑激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其导入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使用学生处于“心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设计以下片段。

师:同学们,这一节数学课老师要请一名歌唱得好的同学为大家唱一首歌,好吗?

生:好!

师:请每一组的组长和老师为评委,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指名一人唱歌,5名评委打分,营造轻松气氛。)

师:请评委亮分。

师:同学们看,5名评委分数一致吗?按谁的意思办?(布疑)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师:对,不能凭哪一个评委说了算。

生1:那么如何定分呢?

生2:我看到电视里评分,可不知道怎么算的?(生疑)师:对!只有通过计算得出的分数才是最公正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知识,求平均数应用题。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以渴求问题解决的心理进入新的知识的学习。

二、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引疑激趣

巴甫洛夫说:“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教学新知前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旧知识的联接点,通过观察、比较、诱导,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猜想,有效地引发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可先出示这样两道练习:

1、24÷6 = ( )÷3 = 48÷( )= 4÷ ( )

2、

提问:(1)解答这两道题的根据是什么?

(2)商不变性质内容是什么?(两题复习旧知识)

(3)怎样把第一道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引入新知)

(4)这些比前的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比较)

(5)当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有没有什么变化?(指导规律探索,萌发猜想)

(6)比的后项能否为零?为什么?(设疑解疑)

(7)谁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比的基本性质。(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组问题,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自然引入新知,揭示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使学生一直处于主动探求知识的状态,成为知识发现者。

三、营造问题中引疑激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的应题时,先分组计算下面4 道题,指名板演。

1.一段公路长24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同时合修,几天完成?

2.一段公路长120千米(以下同第1 题)

3.一段公路长60千米(以下同第1 题)

4.一段公路长15千米(以下同第1 题)

师:看这4 道题公路长度不同,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4 道题的解答,为什么答案都是6 天?

生1:甲、乙两队单独修完的时间,4 道题都是一样的。

生2:我想,工作时间没有变,公路长的和每天修的就多,公路短的,每天修的就少,这样合做工效和也跟着多或少,所以合做完成的工作时间会一样。

生3:要想几天完成,每天就要完成几分之一,所以不管公路有多少长,只要每天完成几分之一仍然是几天完成。

师:这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发现,他的意思是说,合做的时间跟什么有头?同什么无关?

生:同单位做完的时间有关,同公路长度无关。

师:是不是这样呢?大家都有把公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试试看。”

学生急切地动笔, (天),高兴地发出:哇!真简单,一样是6天。

能过设计“导思”问题引起学生的“疑”再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最后使学生“自求而得之”。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探求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在动手操作中引疑激趣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学生爱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有意识地设置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考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自的实践中激起疑问,产生求知欲望。

由此可见,要让学生热爱数学,必须让数学吸引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教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新教法,巧设疑妙布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热情投入学习,成为学习上的探索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给学生胆量 让学生超越 下一篇:怎样理解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