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8 08:00:52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元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笔者自2004年开始以针灸、拔罐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炎,与以前单纯应用针灸、理疗治疗面神经炎相对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针灸治疗 面神经炎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77―01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笔者自2004年开始以针灸、拔罐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与以前单纯应用针灸、理疗治疗面神经炎相对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我院门诊确诊患者2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004年以前的为对照组,2004年以后的为治疗组。治疗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5岁,病程均在发病半月之内。对照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2岁,病程均在发病半月之内。20例患者中,均并发病毒性感冒,无非化脓性中耳炎,无颈部带状疱疹,无面部外伤史。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诊断标准。急性发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腮,部分患者初起时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主穴取患侧四白,阳白,丝竹空,地仓,颊车,颧廖,牵正,完骨。流泪配睛明,下睑活动不利配承泣,味觉障碍配廉泉,手法采用平补平泻;发病第一周内,宜浅刺,从第二周开始,深刺,留针20分钟。起针后沿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二两条线,先闪罐,后沿经络走行游走罐治疗,直到皮肤发红为止,最后在两侧膀胱经上留罐。火罐为内径5厘米玻璃火罐,数量为10~12个,留罐时间以“色”为度,即拔罐部皮肤颜色变为紫红或紫黑为准,一般5~8分钟。用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注射液1毫升,一次取主穴两个,碘酒消毒,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更换不同穴位,既八个主穴轮流使用。

2.2对照组。取穴与治疗组同,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留针同时配合电磁波照射。

两组每星期分别治疗6次,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眼睑闭合良好,面肌功能基本恢复。

好转:临床症状改善,遗有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

无效:经治疗末见症状改善。

3.2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p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也有园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人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蜗辟。正如《灵枢:经箭》云:“足之阳明,手之太阴筋急,则口目为辟,……”在治疗方法上,方法众多,但多以综合治疗为主,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消除局部缺血水肿,对周围性神经损伤具有明显的再生修复作用。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合理掌握针刺时机,输血配伍,针刺手法等方面的应用。笔者认为治疗面神经炎应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出发,标本兼治,一方面从局部辨证取穴,手法补泻,从而调和气血,疏风通络,活血化瘀;另一方面以拔罐治疗扶正祛邪,温和益气,调整阴阳,以督脉为中枢,调整全身经络的功能,从根本上增强患者体质,使气血运行通畅,充实全身脉络。促进受损经络的恢复。

维生素B12主要以蛋氨酸合成酶的辅助方式,参与多种生化反应。注射给药比口服更易于吸收,具有保持中枢及外周髓鞘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性的作用,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用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炎,目的是尽可能的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能够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再生功能,并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以预防感染。

上一篇: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内巨大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 下一篇:针刀治疗根性颈椎病16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