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文本体验特色途径初探

时间:2022-09-08 03:27:25

农村小学生文本体验特色途径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这正是我们这些农村语文教师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总结出一些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能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超越文本,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

一、文本体验要与学生的经历搭桥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大脑里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知识经验和文本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和衔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文本情绪化的气氛,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主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其建立新旧联系,以便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进入阅读。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把情报藏好?”这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会伯诺德夫人的心情时,可以问:“当我们藏的重要的东西被别人发现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就把学生和文本一下就拉近了。

二、要多一些直观的呈现

农村小学生基础薄弱,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水平相对较低,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进入文本所能达到的意境。这就要多一些直观的呈现,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顺畅对话,才能使对话的效果更深刻更富于知识意义上的创新。具体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我想需要分三步走:

1.教师与文本先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只有教师先认真与文本对话,才能创设意境让学生顺畅进入对话状态,才能引导学生在对话中产生歧意,为学生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创造条件。

2.引导学生多积累。注重课内与课外积累,积累知识,积累对事物的看法;积累各种提高自身素质的一切。只有积累丰富,对话才有更高的收获,才有质的提高。读课外书,收看各种媒体信息等,都是课外积累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卢沟桥的烽火》一文之前,学生应多阅读并收看有关卢沟桥事变的知识、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等,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对话也会进一步深入。

3.创设文本描绘意境。引导学生课内外积累,体会文本的源头、背景,目的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前,奠定了对话基调,使学生与文本易于对话,有兴趣对话。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描绘的意境方法很多。以苏教版第九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为例,就可应用多媒体边放《黄河船夫曲》,边看羊皮筏子在黄河中颠簸的画面,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浓厚,很快入境。再如一些活动导入、活动拓展、活动演示等这些刺激从一定程度上也能沟起学生原有表像与积蓄,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与原有文本表达的意境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对话之目的。

三、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不能用单一、枯燥的方法或放任自由,而是在教学中,用多种方法去激励、去对话、去感悟,运用活动形式是较为可行与可靠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容易激发兴趣,容易把活动的所得,进行迁移体验。如教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船长》一课。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对船长采取的方法,虽然有合适的感悟,但没有细致地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实验活动。分组实验从小口瓶中取小彩球。学生在活动中把原有的体验与活动体验进行融合,并迁移到文中“井然有序”上。有序才是“诺曼底”号上所有船员生命获救的良方。教者通过实验活动,迁移了情感体验,为文本与学生深层次对话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上要多抓活动。如“赛一赛、演一演、唱一唱、画一画”等等,都能激励学生与文本对话。

四、激发想象,让学生超越文本

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奇妙的,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可以升华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比如《负荆请罪》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个性鲜明,通过分角色朗读,完全可以体会到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通过角色转换,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回到那个时代,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深入文本的内涵,使体验得到了升华。

综上所述,与文本对话,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个性得到扶植与张扬,给想象插上放飞的翅膀。这样的师生互动可形成“共生”效应,那我们的课堂就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上一篇:一滴眼泪如何换一滴水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