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浅探

时间:2022-09-07 12:34:07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浅探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比传统“教”、“学”脱钩模式的弊端,探讨了教师之间交流合作、创新共赢,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反馈教学,学生之间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教学;教学相长;创新模式

中学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日后乃至终身受用的学习、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中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单向的填鸭式教学,课堂讲授“一根粉笔走天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和互助。这严重影响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影响课堂讲授的效果和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最终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学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关键。鉴于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中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力求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三个方面较为完整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实现中学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广大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参考。

一、中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传统的中学教学是单向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之间相对封闭、缺乏合作,师生之间填鸭灌输、缺乏互动,学生之间自封保守、缺乏互助。据调查,目前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脱钩。如图1所示。

(1)教师之间:相对封闭、缺乏合作

在一般的中学中,教师群体其实是个人的、目前取向的和保守的。学校被分割为孤立的和隔绝的课堂,把教师彼此分开,从而使教师之间的比较和合作难以进行。尽管教师的教学工作看得见,但教师却是典型地以孤立的方式进行工作。

我国中学教师群体中的孤立、封闭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那些封闭、孤立工作的教师来说,工作的孤立并不意味着教师之间不友好。虽然有些教师几乎天天见面、彼此交流,但是他们很少运用交流的机会来讨论教学实践或者分享教学心得、经验。孤立的、个人主义化有时会造成教师为争夺权力与资源而相互竞争。例如,有些中学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资源短缺、楼房破旧、班组人数过多),教师为争夺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相互之间时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之间相互竞争,尤其为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班级的成绩,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相互保守,教学材料和信息相互封闭。这严重阻碍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使教师之间没有新的思想、观念的交流和启发,极大地阻碍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1]

(2)师生之间:填鸭灌输、缺乏互动

从严教学是我们教育界多年来的传统方针,教师是课堂上绝对的“权威”。教师时刻都是从严教学,缺乏幽默感;学生则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文中涉及到的课外问题也不敢提。教师的讲解、分析往往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是知识的容器。这种“填鸭式”的单一灌输,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使得教师缺乏授课积极性,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3)学生之间:自封保守、缺乏互助

学生之间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相近,不仅在课外,而且在课堂上也有着交流信息的强烈愿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一人面对全班学生的提问,选择一名学生回答。课下,更多的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进行思考。学生无法感知到个体的成功有赖于他人或整个小组的成功,他人或小组的失败也会影响到自身的进步。学生之间甚至是“只同桌,不同学”的课堂学习关系,自我封闭,缺乏互助。

二、中学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见图1)存在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已严重地阻碍了中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探索教师之间交流合作、创新共赢,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反馈教学,学生之间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势在必行。如图2所示。

图1 “教”、“学”脱钩的传统方式

图2 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

(1)教师之间:交流合作、创新共赢

尽管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但教师个人的思维定势、所处环境、专长和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难免存在局限性。教师个人除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外,还应积极与其他教师(尤其是同学科、同课题组教师)多交流经验、多合作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教研模式,实现共赢。基于此,本文提供以下四种教学模式作为参考。

①经验交流式。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反思教学实践。教师分成若干小组,一起交流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全员参与、广泛开展,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②教师导师式。开展教师导师制度,进行结对帮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师徒结对”是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签订“帮教合同”,定目标、定方法措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师傅”要求“徒弟”积极听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教学经验,“师傅”也要经常深入“徒弟”课堂,了解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③区校合作式。部分学校建立了课程改革部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对口联系制度,双方教师经常互相听课,相互探讨,相互碰撞,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发展壮大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采取专家报告、教研员讲座、与特级教师对话等形式,对来自农村的一线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可以提高农村骨干教师参与实施校本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④博客论坛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网络学习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平时的点滴学习中。许多学校开设有网络论坛、沙龙,以便获取更多信息。既可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又可以多方面进行交流互动探讨。[2]

(2)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反馈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则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概念,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这就是说,教师应该改变偏重于结果的教学模式,要把只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双向互动,反馈教学。互动教学模式目前有五种较为成熟的方法[3]。

①主题探讨法。其策略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教师在前两个环节是主导,学生在中间两个环节为主导,最后教师做主题发言,也可请学生代表做主题发言。

②问题归纳法。先请学生提出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

③典型案例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比较方案优劣后做出选择,其间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

④情景创设法。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场景。

⑤多维思辨法。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挑毛病,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

(3)学生之间:比学赶帮、共同进步

所谓互助,即基于学习小组建设和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沟通、协调、合作、共同负责,可达成共同的目标[4]。同时,互助不仅是指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相互制约,还指形成一种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的相互影响、制约及共同发展。

①组内互助。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安排小组内的学生互助学习,进行小组互助检查,检查自主学习中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互助学习,解决自主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探讨,探索自主学习中发展性的问题;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展示的问题进行分工与合作。

②班内互助。对于小组内不能完成的个别问题,教师应组织班内小组间的互助。让其中一组展示其存在的问题,其余小组自愿给予解答释疑,依次轮流。[5]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地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本文所探讨的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助于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相长的创新模式的优势将会日益凸现。

参考文献

[1]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2]赵永全,曾晓红.同伴互助的方式、基本模式和措施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6(12)

[3]樊蓉,魏春华等.浅谈互动式教学在中医院校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

[4]何凤杰.浅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09(4)

[5]张西敏.农村初中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中学,2008.(2)

作者简介:卢广林(1961―),男,山东东平人,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大学生自杀预防探究 下一篇:“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