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责任心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8:10:35

【前言】儿童责任心的培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年级有个小朋友叫心怡,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还总是怪别人,每天带到学校的铅笔、橡皮到了晚上回家时就找不到了,于是就缠着老师帮她找,早上到校后找不到语文书或数学课没作业本做作业也是常事,这个毛病说了她好几次都没有太大的改善。据了解,她在家也是如此,...

儿童责任心的培养

【摘要】如何培养儿童责任心,老师、家长齐抓共管。从小事做起,使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培养起来。

【关键词】长心眼;行为;责任;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一、镜头点击

一年级有个小朋友叫心怡,平时做事总是丢三落四,还总是怪别人,每天带到学校的铅笔、橡皮到了晚上回家时就找不到了,于是就缠着老师帮她找,早上到校后找不到语文书或数学课没作业本做作业也是常事,这个毛病说了她好几次都没有太大的改善。据了解,她在家也是如此,自己的东西不管好,等到要用时到处找,自己没办法,就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后都是由父母长辈帮的忙,丝毫没有责任心。正因为每次都有人帮她找到,所以她受到的教训不大。于是,老师和家长及时联系,约法三章:其一,不要再帮助她收拾玩具、书籍或整理书包,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二,索性将她乱丢乱放的东起来,让孩子急一急;其三,面对孩子的求助和责怪,这样回答:“我们没有看到过你的书或作业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你找出来并放好。”这样一来,孩子会从一开始怪别人,由别人帮忙,到发现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依靠,而且她心爱的玩具或学习用品会因为乱丢乱放而越来越少,如果再这样下去,将没有什么玩具可玩,没书可看了。于是,慢慢开始长心眼,就会把用过的东西物归原处地放好。

二、行为解读

生活中常有一些孩子不会自我整理,做错事不肯承认,甚至还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这些都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令家长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的生理机能和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说错话,做错事都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在我们成人的帮助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深入分析原因,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感。孩子缺乏责任心,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道是错的。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鞋子穿反,衣服纽扣系错位等现象;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玩,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者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们全然不知错,只觉得好玩,而家长却觉得孩子干不好,就自己来包办。

二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于是孩子常常都对父母有一种畏惧感,做错了事往往就惊恐万分,怕挨批评,不敢承认,于是编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三是,有些孩子从来没有整理和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吃饭,因为边吃边玩,所以一不小心把碗弄翻,“啪”掉在地上打碎了,孩子吓得呆立不动。这时孩子的奶奶匆匆跑来,一边抱孩子一边说:“乖乖不怕,伤到没有,快躲开,奶奶这就扫掉!”……就这样我们一次次地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于是孩子不知道,他做错了事,责任就应当由他自己来负。

有的孩子个性倔犟、执拗,这样的孩子往往自以为是,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觉得承认错误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所以,做错了事就特别嘴硬,怎么也不愿承认。

三、教育策略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过程,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应从小树立孩子的责任感,从关心家人、家庭做起,这样才能延伸到学校和社会。责任教育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渗透于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比如在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家长不要总是急着袒护自己的孩子,而不去弄清事实;孩子摔倒了,家长不能埋怨地不平,而应该教孩子走路要当心。总之,家长应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念: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唤醒孩子内心的责任心,才能让孩子在心理、思想上起深层次的变化。

(一)小事起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当前,无论是从各类研究报告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责任心缺乏已经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比如在家中我们常发现孩子喝完水,杯子就随手一放;睡觉时,脱下的衣服乱成一团,随地乱扔;做完作业后学习用品七零八落,满桌子都是……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其实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自己做,都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成人过分代劳,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依赖性。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的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如果碰到困难,也不能包办代替,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总之,要让自己的孩子干起来,就要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来”。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逐渐形成孩子责任感的萌芽,并作为培养儿童责任感的途径。

(二)榜样示范,激发儿童责任感意识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家可能都关注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持续播放了至少3年的公益广告,描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妈妈给奶奶或姥姥送去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她尚幼的儿子受其行为的感染,也打来一盆洗脚水吃力地端到妈妈面前。这则公益广告情节生动,画面优雅,教育含义深刻。它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完整表达了这样两个教育的实质问题:“孝”的教育内容和“榜样”的教育方式。唯有“孝”的体现,才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往往喜欢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并从中得到快乐。这时家长的日常行为就会对孩子起到引导作用,受家长的耳濡目染,孩子也渐渐养成类似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究竟孩子能不能有责任心,家长的榜样是重要因素。只有家校携手,责任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上一篇:分析篇:传统媒体依然有很多机会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研究性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