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项目组”的实践和感悟

时间:2022-09-06 09:25:57

“班级管理项目组”的实践和感悟

“班级管理项目组”是我园园本教研的一种组织形式,自成立三年来,项目组从幼儿一日活动入手,本着“问题一个一个研,困惑一项一项解”的原则,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活动,收获了鲜活的班级管理经验。下面以“有效的午餐管理”专题为例,谈谈我园“项目组活动”的实践和感悟。

1.调查访谈,诊断问题

有不少教师提出,午餐管理环节是一日活动中较难组织的环节之一,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明晰的良好进餐习惯培养策略。于是项目组引领大家开展了“有效的午餐管理”专题研究。确定研究任务后,项目组组长提前向教师布置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调查、记录幼儿进餐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为问题的诊断做好充分准备。集中研讨时,每位教师向项目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调查情况。介绍的要求是注重对自己获得的真实场景或者观察实录的分析,提出各班午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在项目组组长的引领下开展小、中、大班的分组研讨活动,通过小组的梳理和总结找出同一年龄组的共性问题。最后由小中大教研组长汇报研讨结果,项目组全体成员对幼儿午餐管理中的问题与现状进行纵向梳理。最终发现的突出问题是:小班幼儿进餐时挑食、慢食现象非常严重,如何纠正?中班幼儿进餐时存在边吃边聊现象,如何改善?大班幼儿午餐呈现两极分化状况,存在一定比例的快食现象,如何解决?各年龄班制定怎样的进餐规则才是适宜的?

感悟:用录像、记录表和信息卡等手段调查与记录孩子的活动场景,为教师的分析和探讨积累了原始材料,避免了交流研究中教师无话可说和泛泛而谈的现象。同时,让教师学会关注活动中的孩子,提升了教师观察分析和解读孩子的能力。

2.项目分析,寻找策略

项目组长在第二次集中研讨前再次布置任务:针对诊断出的问题,借助于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反思,寻找解决策略,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矫正策略记录在卡片上。第二次集中研讨时,项目组组长首先要求教师们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经验记录卡。然后项目组成员以班为单位汇报解决以上几类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采用此类方法的理论依据,以及取得的实效。汇报以情景表演、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别出心裁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让项目组成员理解每一种做法和想法的特点、实效。展板上最终展示的诸如行为练习、榜样示范、物质鼓励、餐前诱导、座位调整等具体方法,给了每位成员足够的分享、交流经验的空间。同时,项目组组长抛出问题:哪几种方法是一类的?哪些方法更适合小班?哪些方法更适合中班或大班?为什么?引导教师从各年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考虑管理方法的适宜性。

感悟:项目组活动中我们创新交流形式,让研讨不再局限于说、谈,通过演一演、辩一辩、练一练、比一比等方法来分析策略的实效性,使做法越辩越明晰,见解越研越深刻。

3.提升经验,分享心得

最后环节是项目组组长引领教师结合理论学习提升经验,总结分享研究心得。我们重新学习了《幼儿园社会教学法》中的有关章节,社会教学的一般策略有: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接知觉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行为评价为主,以陶冶为主。我们发现“餐前诱导”“文学作品的暗示”就是属于语言传递为主的指导策略,“榜样示范”是属于行为评价为主的指导策略,“座位调整”“餐具吸引”归类于陶冶为主的策略。项目组长在展板上对所有的方法策略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以分组形式制定了小、中、大班幼儿进餐规则。我们还分享了每位教师在本轮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有教师说,以前纠正孩子的挑食行为,我只会不停地劝说,现在我了解了很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就不怕组织午餐了。有教师说:通过研究我感受到,充分关注孩子的需要,准确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很重要。每个年龄段孩子午餐时出现的问题不一样,因此指导策略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感悟:我们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注重收集孩子一日生活中的现状,采用录像、图片展示、实录描述、分组表演等方法来采集再现真实情境,倡议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寻找自身组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指导策略。项目组的每一个专题研究,都在诊断问题、寻找策略、提升经验的过程中,引领教师收获实实在在的班级管理经验。

上一篇:“班级管理档案册”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教师“虐童”事件的法律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