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环节

时间:2022-09-06 07:47:16

数学变式教学的课堂环节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已数年,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其模式可谓数年出新,层出不穷。在诸多数学教学模式中,变式教学在各个数学教学模式中都有体现,也可以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深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下面我具体谈谈与数学变式教学课堂环节相关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课堂 数学 变式

1、问题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情境”是指在探究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求知欲。所以说,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知识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

问题情境必须蕴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探究价值,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探究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认识数学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有利于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建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使学生易于接受。也就是说,教师应当提出一些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和探求有关解决问题的依据,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新知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经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新知的重要过程。探究新知的设计要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点燃学生探究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智慧的闸门,让学生充满灵气的大脑和充满创造的双手充分动起来。

探究新知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探究新知要把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主体的学习,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数学探究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探究新知要关注学习过程。

3、形成认知。

这是在学生充分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归纳、概括、抽象形成概念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数学思维的发展,还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去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由于定理和公式的实质,也是人们对于概念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的概括,所以掌握定理和公式的关键在于明确理解定理和公式中概念的联系,对于这种联系的任何形式的机械的理解,是不能熟练、灵活应用定理和公式的根源,它是缺乏多向变通思维能力的结果。因此在定理和公式的教学中,也可利用变式,展现相关定理和公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定理、公式成立依附的条件,培养学生辨析与定理和公式有关的判断,运用。

4、变式精练。

变式训练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同一本质联系。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交流中所反馈的信息,精心选编变式习题,让学生在解答、变式、探索中,深化对认知的理解,促进认知的再升华。变式教学要特别重视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改装”或引申。数学的思想方法、定理定义的使用都隐藏在课本例题或习题中,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对这类习题进行必要的挖掘。通过对例题、习题的深层挖掘,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概括能力而且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变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根据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探求变式、求异求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这样,既可暴露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使学生开阔思路,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强烈的求异欲望,满足了不同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他们独树一帜的求异需求,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乐于探索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5、归纳升华。

良好的归纳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能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的作用。变式教学在完成上述各环节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作适当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方法的认识得以升华,建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对本节新知识进行梳理,对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等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其次是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这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除了以上两点,还要注意对本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让学生把一节普通内容的课,通过归纳总结,与其它章节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从达到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叶影华. 运用数学变式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研究.2010.5

[2] 黄稳. 浅谈“迁移和变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8

上一篇:浅析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下一篇:利用电教媒体 优化数学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