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育

时间:2022-09-06 07:10:26

数学文化视角下的高职数学教育

数学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数学素质成为影响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反映高职特色,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数学教育,以适应培养技术应用型高职人才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数学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对数学文化以及数学文化观下的高职数学教育做一些探讨。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Morrns Kline)指出:“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数学教育中强调数学的文化属性是指:教师应把数学放到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不仅数学自身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数学拥有广泛的超越其自身意义的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人们通过学习具体的数学内容,将数学的语言、理念、思维方式等内化为个体的意识,从而使个体能够洞察出事物内部所蕴涵的数学模式,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数学文化除具有一般文化的属性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理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重视理性认识活动,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内部联系,这种精神称为理性精神。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就把数学看作理性精神的代表,对理性与完美的追求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以及世界观和艺术观等。数学理性精神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它追求一种完全确定的、可靠的知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还是强权,对于它统统是没有用的。其次,它不断追求最简洁的、超出人类感性认识的理论体系。再次,数学不仅研究宇宙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身,特别是研究自己的局限性,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批判自己,以此开辟前进的道路。

2.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一种基本方式。数学语言是一种世界语言,具有统一性,因此数学文化才得以广泛传承。数学史的研究表明:在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中,数学是重要的传播内容和媒体。数学语言还是科学的语言,在科学研究中使用数学语言有许多优势。首先,用数学语言表述科学理论可以摆脱普通语言歧义性的缺憾,使科学概念具有确定性,推理具有逻辑性。其次,由于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便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比较清晰的量化分析。再次,随着社会各个方面数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学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交流和储存信息的重要手段。

3.数学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数学文化是一个延续的、累积的、不断进步的整体,其基本成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具有相对不变的意义。从数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虽然数学文化显示出在对其历史的认可中不断地超越,但从整体来看,数学依然是各门学科中最具确定性和真理性的科学,始终保持着稳定和连续的发展状态。

4.数学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技术系统。数学文化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可发展性。数学文化以其独特性已经渗透到人类文化的诸多领域,不仅改变着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不断更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随着数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精神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与计算方法有关的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数学越来越呈现出高技术的特点。

5.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品质。数学不仅具有形式美、思想美、方法美和简洁、匀称、和谐等科学美的特性,而且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数学学习者通过感受和体验这些美感,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献身科学。数学美一直是指引数学家前进和奋斗不息的一盏明灯。

二、数学文化观下的高职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文化概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高职数学教育观的内涵。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看,高职数学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的塑造上。这一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育,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

1.树立突出文化理念的高职数学教育观。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受专业课对数学知识需求的制约,高职数学教育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数学科学教育,它只能是数学文化教育,因此,高职数学教育不仅要具有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功利,而且要具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等素质教育的功能。

数学素质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必备素质,是人的完整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数学文化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包括数学的观察、实验、发现、意识。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或数学观念。在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背景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探求客观规律,而且是自然与社会联系的工具,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

2.构建体现数学文化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在浩瀚的数学文化素材中,哪些是高职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这就需要发挥数学课程建设的选择功能,这也是高职数学课程体现数学文化时应把握的一个尺度。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同理,重视数学的文化观念教育,首先得从教材做起。例如,数学教材应精选内容,降低例题和习题难度,适当介绍有关数学史的知识,尽量做到融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启迪性为一体,体现数学美,渗透理性、创新、求真等数学精神,反映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独特素养等。

高职数学课程建设还必须实现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水融。数学课程不能囿于数学范围,必须考虑各专业的特点,将数学在其专业中应用的史料,相关专业的理论问题、实践课题作为组织数学教材的背景,通过知识创新消除两类课程的割裂,建立体现数学文化,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征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数学文化视野下,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改革。首先,教师对所任课班级的专业应有总体的认识和了解,明确该专业的数学教学目标,根据专业实际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必需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其次,教师在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中,要注意共同创造、生成数学教学内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建构的理解学习。

应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各高职院校要加大硬件投入,为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条件,改变以课本、黑板、粉笔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要重视提高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数学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软件,不断探索将已有的软件运用于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手段,实施动态的形象化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数学理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营造出自由、轻松、活跃、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室文化氛围。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上一篇:试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下一篇: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