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口语化探讨

时间:2022-10-21 12:17:15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口语化探讨

在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遇到的英语交流机会大多是一些口头交际和简单的书面交际,而不是长篇的学术文章的读译。《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主要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实用的听说、口头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点。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出发,设计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实施口语化教学。

1.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所以,英语课堂口语化教学反对在课堂上运用母语,但是由于母语时时刻刻地在外语学习者的思想和言行中执行着它作为交际工具的职能,在外语的“教”与“学”中,忽视或无视这一基本现实,不可能取得好的外语教学效果。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所以在高职英语课堂实施口语化教学可以适当地使用汉语。如在讲解语音发音的口形、语法要点时,在解释某些抽象单词和复杂句子的意思没有学生熟悉的词可利用时,当用英语组织教学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理解力,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畏难情绪时――可以适当使用汉语,但不能过分,如果过多地或一味地图省事而使用汉语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2.以语音正音为切入口。英语语音是英语的本质,词汇和语法都是通过语音这个外壳表现出来的,只有学好了语音,才能准确无误地交流思想,促进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提供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要想高职学生能在日后的英语学习当中有兴趣、有进步,把英语真正学好,做教师的首先就得帮助学生把英语语音这个英语学习的拦路虎除掉。所以在上课本内容之前最好能先教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如音素、单词重音、连读、节奏、音变、语调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生认清词尾s、-es、-ed及字母组合等的发音规律,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影响,提高口腔肌肉的反应速度,使肌肉和大脑协调起来,逐渐改变多年来形成的肌肉的习惯运动模式(汉语发音的运动模式),使嘴与大脑逐渐协调起来,建立起新的口腔肌肉的运动模式(英语发音的运动模式)。

3.强化记忆、使用常见英语表达于口语交际中,提高词汇活用能力。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词汇实用能力低是高职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写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多由词汇活用能力差引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词汇多,谁的英语学习水平就比别人高。因此这一环节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活用词汇的本领。掌握了活用词汇,注意了中英文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语法,就不会“望文生义”,造成“中国式的英语”。例如如果学生掌握了“I’m in good health.”“I have a good health.”的英语习惯表达法,那么中国学生常见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表达“My body is healthy.”自然就能得到很好的纠正。如果掌握了“I suggest going to a restaurant for lunch.”“I suggest Peter book a table for us.”表达后,suggest这个词的用法就很容易变成活用词留在学生脑中了。所以,教师可以从课本材料中精选出需重点掌握的词、短语以及语言点,以当堂背诵、造句等形式让学生开口练习,并且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加强活用词汇的能力,使词汇不易遗忘,同时还能培养起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

4.通过真实情景模拟,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以高职公共《英语》第一册的介绍他人认识的内容为例,上课的步骤如下:①巧妙设置任务,引起学生兴趣。先让学生介绍别人相互认识(如果不会用英语,可以用中文),然后请全班就表演时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介绍什么?怎么介绍?先介绍谁?谁先伸出手来握手?握手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谁应先找话题聊天?……老师先不说出看法,相反,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认真学习课文,并且学习之后能用英语来介绍他人,注意使自己的语言和动作都要符合社交的规范。②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巧妙设计了任务,学生往往能当堂记住一些常用的相互介绍的英语表达,学习兴致高,态度非常积极。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案例,或者电影电视剧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尊者优先”等等社交礼仪常识。③学生自设情景,进行应用练习。由于第1、第2步做得好,学生能够轻松地用英语说出介绍的功能句,也知道了相应的礼仪常识,在本环节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做到语言的正确使用,而且能像在真正的社交场合一样从容地应对各种介绍,相信掌握这些实用的知识对他们今后的社交生活大有裨益。

5.帮助学生积累好句、好段,培养英语思维能力。交际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花朵,语言的丰富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人们一方面用外部言语来表达,另一方面也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

通常,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看到课本中又多又难的英语单词、句子容易产生学习心理障碍。英语课堂口语化教学中,教师可帮学生精选出课本中的一些重点句、段落,指导他们开口说、练,把他们记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进一步把语言材料内化、重新输出,达到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文章“How Can You Get Travel Information?”时,我从中抽出几个主题句给学生记忆:1.There are several ways you can find out the countries and places you wish to visit. 2.If your friends have been there, you can talk to them. 3.Another way is to consult a travel agency. 4.Besides, you can also read travel books. 让学生能够熟悉说出以上几句话之后,我要求他们把句式进行简单的变换用于口语交际练习中:There are several ways you can do.... One way is to …,another way is to…. Besides,you can also ….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慢慢地就能用这个句式说很多内容。经常开展这样的口语交际练习,学生逐渐地养成了英语思维习惯,也就不怕开口说英语了。

6.活学活用――把课本内容与相关的文化背景、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课文前,把相关的文化背景交代清楚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授课文“Passport”前我先把我本人护照的复印件发给学生,让学生讨论:What is passport for? What are in a passport? How to apply for a passport?然后让学生自己从护照复印件上或书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我结合自己申请护照的经历告诉学生怎样申请护照。通过这些环节,消除了学生对护照的陌生感,学习课文内容也就不难了。

7.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一些问题产生原因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普遍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做全文的摘要(summary)或简要地复述,进一步巩固原来已经记忆的主题句或英语表达法,让背景知识和英语表达都变成学生内化的知识。开始的时候可采用填空的办法――即把重要的词留空让学生来填上,待学生英语概括能力有所提高后就可以组织分组或全班共同讨论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让他们独立进行。

8.课前值日报告――更多的实践的机会。课前约五分钟的时间可以随意抽取任意学生到讲台上来做报告,内容可以是前一节课学习使用过的任何内容、学生自己的日常事件报道,也可以是小故事等。这值日报告千万不能省――有效地利用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最初的学习英语的自卑胆怯心理,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在这一步骤中的练习中可采用个人造句、同桌对话及全班练习实践等各种方式进行,抛弃过去那种乏味的以教师为主角的课文语言点、练习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讲解及对答案的方式,改以自由交际表达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学说和实践使用英语。

(作者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上一篇:试论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以健康促进应对护士的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