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时间:2022-09-06 06:24:00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012年4月1日至3日,同志在广西、福建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在谈及企业融资问题时指出:“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少数几家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只能到它那儿贷款才贷得来,别的地方很困难。尽快打破银行垄断,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让民众免受高利差的盘剥、给民间资本一条合理的出路,对银行业自身来说也是一剂苦口良药。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同志的讲话一语道破了目前一直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即银行的垄断地位,阻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截止至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余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国家创造了60%的社会财富和50%的税收收入,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贷款难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根据2008年央行就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仅为18.7%。从2008年至2011年的前三季度,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年总贷款余额比例一直处于33%-38%之间,而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数额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在2011年之前始终低于40%。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外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但银行在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导致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缺乏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使本就自有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更为困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成因分析

(一)银行垄断经营体系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难的根源 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处于半封闭半开放状态,金融服务基本上由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所垄断,缺乏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民间金融的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充分竞争的金融资本市场,就不可能产生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民间资本也就无法进入金融市场。民间资本不能在资本市场充分自由的流动,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本的趋利性使得大量闲散的民营资本涌入房地产、股票、黄金等资本领域,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在面对一个垄断的资金供应方时,融资难度自然就会增大

(二)国家扶持政策实施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中央财政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扶持政策,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特别是当我国宏观环境趋紧时,“外部人待遇”(相对于国企和央企来说更容易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青睐)更为明显,中小企业就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牺牲者。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为控制通货膨胀国家调整了宏观政策转向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各大商业银行纷纷缩减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向已贷款的企业收回贷款,这样不仅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有名无实。据2010年中国企业家做的有关“企业外部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4256家企业中,66.9%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税收较重。这表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地方政府部门在具体的实践中为了简化工作往往实行“一刀切”的税收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承担沉重的税收负担。

(三)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用市场,针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级业务也处于发展阶段,评级机构服务质量残次不齐、缺乏监管。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公开程度较低,评级机构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而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往往会粉饰财务报告并隐瞒经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据调查,面对中小企业的诉求,很多银行方面表示:“不是银行不给贷款,而是找不到合适的贷款对象”。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先天性不足,如资产规模较小,正规资产抵押不足、信用意识淡薄;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完整的财务报告和清晰的信息披露及纳税记录等信息,这些都加剧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这又会引发均衡信贷配给,最终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中小企业自身积累意识弱 一方面,由于环境及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家缺乏长期经营思想。企业利润分配短视化,自身积累意识比较淡薄,很少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利用留存收益积累经营资金,导致企业缺乏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房地产的暴利和股权投资上市高收益的刺激,诱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将企业的实体资金投入这些暴利行业,致使企业实体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情形越发严重,其最终的结果就是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及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减退,经济环境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牛鞭效应”。

三、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解决对策

(一)打破银行金融领域垄断地位,构建多层次的金融资本市场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比较特殊,银行大多具有公有制性质,银行的资金在金融市场具有绝对优势,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等方式融资的比例还是较低,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受到限制。因此,打破银行垄断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银行降低门槛、放松利率管制,为民间资本及外资提供充分的竞争市场,才能推动各种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最终给民间资本一条阳光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出路。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支持社会资本建立中小银行和城镇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小型担保机构等金融资机构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才能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二)加强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应通过减免税费、政府补贴、贷款贴息、基金支持等形式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一方面,国家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采取一些必要的配套措施保障这些政策在地方政府的具体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执行,让中小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切切实实的。此外,国家还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保障和支持中小银行、城乡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通过民间金融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中小型金融机构大都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且通过长期的合作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了解程度能够逐渐增加,从而有助于解决信息部队称的问题,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三)完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信用缺失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发展不足,后天发展又不注重自身素质建设,导致中小企业商业信用、金融信用、消费信用严重缺失。中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才发展了30多年,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家应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努力朝着现代化企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养企业信用意识、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扩大奠定基础。这是企业长期发展、获取外源融资的前提条件。对于我国绝大多数既没有担保又没有抵押的中小企业来说,信用是中小企业无价的资本。中小企业外部资本市场融资难就是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不够及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中介评级机构不够发达有关。在我国,资信评级业务处于发展阶段,针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机构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如果能加大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建设,构建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资本标准、相应的社会评价及监管体系,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因信用缺失及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款难问题,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效手段。

(四)与相关企业共同投资 与相关的企业联盟、合资共同开发业务项目,这种融资方式对于那些流通性或生产性的中小企业来说,不仅能够降低风险、把握机遇、增加更多的有效项目,还有利于企业接触新的技术,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随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适时做出调整;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改善经营环境,更应从外部引进资本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具体表现在:

(1)网络借贷——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近年来,伴随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出现了许多个人网络借贷公司(Peer to Peer或P2P),如红岭创投、e速贷、人人贷、拍拍贷、808贷、盛融等,其中红岭创投是我国目前做的较好的一个信用借贷电子商务平台。P2P是网络公司将社会上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群,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信用贷款平台,其运营模式独特,参见图1所示。网络借贷它打破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信息不对称壁垒的限制,直接通过网络完成资金借出者和借入者信息审核、验证、信用评级、列示等,借出者可以根据借入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和选择,利用投标机制将每笔贷款分散给若干借出者,并负责及时追踪借入者的财务状况,强制每月分散还款。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借出者的回款风险,而且提高了借款效率,降低了借入者的借款成本,最终实现了借出者、网络公司(收取服务费实现收入)、借入者之间的三赢。在当前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环境下,网络借贷将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2)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以及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和多层次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我国拥有大量富余的社会闲散资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公司能有效拉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扩大资金规模,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充分发挥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严格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管理,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行为。

(3)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私募债是针对中小企业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能够弥补债券市场的制度空白,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小企业私募债作为金融创新型产品,不仅能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又便于投资者对各类金融产品灵活配置。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市场约束机制、设立风险化解机制,将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最终实现企业与投资者双赢的局面。

(4)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的优势主要有: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配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不仅促进了金融与实业的有效互动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的风险,而且有利于配套企业和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爱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市场》2010年第52期。

[2]周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建议——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研究》2012年第1期。

[3]陈强:《基于网络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企业研究》2011

年第16期。

[4]王瑞、欧阳建军:《浅淡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企业经济》2005年第1期。

上一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