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放歌

时间:2022-09-06 03:39:20

为人民放歌

70年前,同志在延安杨家岭,面对百余名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文艺工作的根本问题,极大地转变了中国文艺创作的思想观念和方向。70年后的今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之际,重温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次会议确定文艺为人民服务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一大批热血青年和爱国志士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革命圣地延安,运用美术、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形式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热情讴歌了抗日根据地的对敌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据统计,上世纪40年代初期,延安形成了约4万人规模的知识分子群体,以延安为中心的文艺运动呈现出活跃的景象。

但是,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文艺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进延安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解决文艺界的诸多问题,1942年5月2日至23日,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随后,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这在当时我国文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讲话》联系了“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讲话》激励了大批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小说方面有孙犁的《荷花淀》、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茅盾的《团的儿子》、阮章竞的《漳河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戏剧方面有鲁艺的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新秧歌”《兄妹开荒》、马可的《夫妻识字》等。这些作品不仅极大地繁荣了解放区乃至国统区、沦陷区的文化建设,更对现实的斗争生活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有人民支持文艺才会有生命

《讲话》虽然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它的特殊性仍然建立在对于文艺功能的一般性的深刻阐释当中。它所强调的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核心问题,也是今天文艺功能中最为基本的价值追求。

尽管70年后的今天,时代不同了,文学工作者队伍也更新换代了,但文艺“为人民”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没有改变。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从1982年8月成立至今,一直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团结和带领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文艺道路,积极唱响主旋律,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取得显著成绩,全州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先后在全省乃至全国不断获得重要奖项。

众多的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文艺只有为人民而写、为人民而歌,文艺工作者才会得到人民的欢迎和尊重;只有深受人民肯定和喜爱的文艺作品,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作曲家王莘被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感染,一挥而就写成《歌唱祖国》;导演谢晋以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拍出了电影《红色娘子军》;作曲家施光南见证着农村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谱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来自于最广大人民的生活,延续至今仍是经典之作。

时代的变化赋予了文艺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新的时期,从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凝练和确认生活的本质、时代的主流,充分实现文艺创作引领社会人文精神与思想的作用,自觉地承担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责任。如今倡导文艺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所要解决的仍然是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

当前部分文艺作品脱离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极大贡献。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屡获大奖的作品,虽圈内评价甚高,但广大群众却不买账的怪象频频出现。这又回到了同志的《讲话》提出的那个问题——文艺到底为谁服务?

当今社会正处于巨大的转型过程中,多种经济体制、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诸多因素处于活跃状态。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如果一味迎合市场,沉溺于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中,就产生不了启迪民智的、具有历史创造意义的文艺创新。这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现象、不断滋长的理想迷失、道德滑坡、欲望膨胀,已引起全社会的不安和焦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出的“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是令人深思的。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来我们在繁荣文艺和文化建设方面没少下功夫,在作品的产量和文化建设的规模上堪称“繁荣”,但实践检验的结果却是缺乏对人民精神生活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有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共456部,而真正能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的也只有百部左右,能有像《让子弹飞》突破5亿元票房的电影更是少之又少;2009年长篇小说实体书出版达3000余部,而真正消费火爆的作品则不足一成。显然,我国的文艺生产与消费其实远还没有达到真正繁荣的境地。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程度地脱离群众和脱离现实生活,接不上“地气”,文艺作品自然难以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对相当一部分文艺工作者来说,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一定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而是如何正确解决好与社会底层相隔离的根本问题。

在新时期文化应怎样为人民服务

《讲话》指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呢?

5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同志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对《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文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明确文艺工作的服务对象。部长刘云山在河北考察时特别强调,“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人民至上,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要深刻理解“人民”二字的丰富内涵,才能为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各级文化单位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推出更多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开展更多群众愿意欣赏、乐于参与、能够普及的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

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创作导向上要始终强化“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通过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本刊综合)

上一篇:不能让名人享受超国民待遇 下一篇:公益诉讼大门轻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