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师的培训对策

时间:2022-09-06 12:25:30

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师的培训对策

生物学课程的改革对中学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技将在新世纪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生物学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技能,不断进行创新。因此,对中学生物教师进行培训,建立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而培训的内容、形式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树立崭新的生物学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它包括关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在培训中,应当把更新教育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中学生物学新教材主要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中学生物学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倡导探究性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综合考虑学科体系、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三者的关系;其次,综合考虑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突破“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而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三,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品质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第四,强调课本以外的信息资源和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突破“以课本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第五,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应当是培训的又一项基本内容。目前在生物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教育方法有:

(1)问题式教学法。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疑惑。这种教师替代学生解决疑惑的传统方法导致我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道“问题”为何物,更不用说解决这个问题了。现在却不是这样,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再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如学生在学习“原生动物门”草履虫时,教师在本节课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草履虫有神经吗?学生在做实验时认识到草履虫对某些刺激是具有反应的,结合人本身,就会认为草履虫有神经。有些学生会反驳这种观点,并举出含羞草的例子来说明。此时学生会思考:那么草履虫到底是靠什么来感受外界刺激的呢?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看书或查阅其他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争辩,形成了新的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可能形成诸如草履虫对刺激是全身性的,还是局部的?草履虫喜欢什么样的刺激,回避什么样的刺激?如何验证等等?

(2)情景教学法。

强调情景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让学生进入到知识结构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来掌握知识。如在进行“生物与环境”的教学时,通过放映有关环境保护的录像或电影,使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新知识必须是与学生已有知识有一定联系,且又有一定难度的,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会被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因此,创设学习情境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有关课程内容的特点等灵活进行。

三、改进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教学技能是培训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目前大多数中学中,生物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生物专业毕业,但也有一部分生物教师并非是师范院校毕业,学的也并非是生物专业。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基本功和生物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随着教育教学手段和设备的发展,掌握现代教学技能,也成为继续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1)一般教学技能。

一般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板书技能、导入技能、概念教学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结束技能等。长期以来,许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上述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非师范类院校就更谈不上了。这些技能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通过反复的实践、训练逐步提高的。因此在培训中,应专门安排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课,如普通话、口语表达、粉笔字、简笔画等训练;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以及教案的标准化、规范化训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2)生物专业技能。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上述一般技能外,还需要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技能,如动植物的观察与描述技能、生物实验的设计、组织与操作技能、生物绘图(包括板画)技能、生物教具的制作、动植物识别与鉴定、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能、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考察、动物饲养与植物栽培技能、常用工具书(如检索表、动植物志、图谱)的使用等。为此,在培训中应特意安排部分生物实验。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围绕中学生生物实验中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如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血液的几个实验、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另一部分是围绕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生物教具的设计制作等进行,如常用药品(标本的脱水、染色、固定、保存等)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切片、涂片、装片技术;基本的解剖、观察技能;教学挂图、投影片、简单模型的制作等。

四、充实并丰厚专业知识

生命科学最近几年迅速发展,全世界的生物学知识大约每七年翻一番,通过分别对初中、高中生物学教材与大纲研究,使教师明确新课程方案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新课程体系的结构和编写意图,新课标中所体现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新增加的知识点。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教师培训工作揭开了新的一页,教师培训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功能的转换。更新观念,把以人为本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不仅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的问题,而且是影响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大问题,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骆克云.课程视野下的教师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9):7-8.

[2]陈木根.开拓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空间[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41-42.

[3]李波.生物学教师继续教育及其培训[J].生物学通报,2002,(12):42-43.

上一篇:教学的“真”与“美” 下一篇:新入园幼儿有对隐形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