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有对隐形翅膀

时间:2022-09-09 01:41:35

新入园幼儿有对隐形翅膀

幼儿园刚开学那段日子,尤其是小班新生刚入园那会儿,是孩子们最痛苦的,因为他们除了要忍受离开妈妈的无奈,还要尝试着去适应新的人群和新的环境。目前,我们也发现对于新生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孩子们的自我为中心,秩序规则感混乱,对自己的物品不能正确分辨。他们看到的毛巾、小杯子、娃娃书、玩具等物品都认为是自己的,尤其是相同物品,更加不容易区分,看到任何东西都认为可以拿来自己用。如果不用小标记加以区分,是很难建立有序秩序、良好常规的,而且容易引发交叉感染。标记对新入园幼儿的影响和帮助是不容置疑的。

一、规则意识的暗示有效的促成幼儿良好秩序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易受暗示,儿童受外界刺激越容易他的受暗示性越大。“规则”的养成不仅关系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对初步的社会行为的认同和内化,也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通过标记的暗示,幼儿逐渐明白在活动中要遵守规则,才能使活动顺利完成。幼儿学会了如何玩、怎样玩、怎样玩得高兴、怎样让大家玩得高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常规秩序的形成。

(一)日常生活中的标记,隐形的常规指导

1.生动形象的实景照片

幼儿遇到水就兴奋不已,一到洗手环节,三五成群地就拥到了一起,不能按照正常的洗手程序清洗自己的双手。这样,幼儿的卫生消毒就很难得到保证。利用幼儿洗手环节的示范照片,配上相应的歌谣“小袖子,卷一卷;水龙头,开一开;小小手,湿一湿;小肥皂,亲一亲;小小手,冲一冲;小毛巾,擦一擦”让幼儿更加深刻感受到自己要好好洗手,仔细认真地洗手。幼儿上完厕所应该如何冲厕所,幼儿根据实实在在的照片模仿着去做。在这样一个独立又开放的空间里,给幼儿以无声胜有声的示范性指导。帮助其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应该从这里开始,从细小地方做起。

2.生动有趣的象征性标记

班级地面上,通向卫生间的象征性进出箭头标记和中间的分界线,培养幼儿出入靠右走的习惯,无形中养成秩序感。同时在狭小的卫生间口避免幼儿出现碰撞的现象,公共场合的楼梯上也设置了相应的靠右走的标记等。

(二)自主选择性图示标记

新入园幼儿目前不具备自己设置图示标记,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图标。其中包含两方面的选择:其一,教师幼儿共同讨论设计图示标记,幼儿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说明运用图标的意义,师幼共同参与,最后由幼儿来定夺适宜的图标,如在桌子上贴上由小组成员讨论出来的小组图标,这样属于幼儿自己的图标更能激发他们的小组归属感,表明我就是该小组的一员;其二,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其生活经验提供各类精美的小图案,如小动物、水果等,让幼儿自己选择。这相当于一种图案代号,拥有这个图案的物品就是我的,避免弄错、拿错的现象再次发生。如在茶杯架、衣帽柜、毛巾架等上面贴上幼儿自己的代号图标。

1.区域活动中的标记,游戏规则的深化

《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域游戏活动恰能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幼儿在大胆尝试、动手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又体现到了开心愉悦的快乐情绪。然而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他们的游戏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老师而言,帮助其建立活动区域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2.区域活动中人数、规则控制

通过图示标记的启发,大部分幼儿能够自主有序地活动,避免了由于幼儿拥挤而引发的争执和矛盾。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也受人数的限制,一般3-5人一个区,教师在区域外设置了相关人数的脚印,或者准备了相应的挂牌标记,这与以前老师一味抽象说教“某某区最对多少人”,或者采用生硬的“人太多,太少了”等相比较,利用图标更加生动,易于理解,同样很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建构区外贴有四个木头小人,幼儿进里面活动前把鞋子脱在上面,这样他们不仅体验到了自主选择区域游戏的感受,而且也调整了其他幼儿的重复选择。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图示标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并发挥着无穷的暗示和指导作用。它作为一种简洁的符号,就是一种包含具体意思的代表符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故与幼儿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图示标记也就成为了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教育资源。如开展的分类活动《找手套》,为了让活动更好、更形象地进行,让幼儿更加准确地进行分类,教师制作了一只分指和一只合指的手套轮廓图标,幼儿根据手套的类型准确地给其余的手套进行了分类。音乐活动《小鸡和小鸭》、《快乐的动物园》、《贪吃的毛毛虫》,教师利用生动的动物图示不但给整个教学过程增添了很多乐趣,而且还让幼儿很快地记住歌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语言活动《宝宝学说话》、《兔子兔子上山罗》等教育活动中幼儿也都能在图标的帮助下很快掌握要领,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

三、特殊标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安全教育标记

在不同场合设置不同的标记,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如各活动室的标记图,卫生间区分男生女生的标记,插座旁边的“小心触电”的图示,楼道旁上下楼、小心台阶、小心地滑等标识。让幼儿体验身边处处要注意安全,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使是到了外面陌生的环境中,也要养成仔细查看环境标识,善于发现的意识。据说在日本国家,小朋友到达陌生场所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安全通道”的标记,以防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事故时,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顺利离开危险地带。我们的小朋友也许做不到像日本小朋友那样,但是我们也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保持一种警惕心理,知道要“居安思危”,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2. 礼仪教育标记

结合社会公共场所的一些礼仪标识,我们也借鉴了一些礼仪教育类的图示标记,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园区禁止吸烟等等。

参考文献:

[1]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3]王伦信著:《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上一篇:新课改形势下生物教师的培训对策 下一篇:话说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