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

时间:2022-10-02 08:19:26

新课程下如何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模式。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于这些情境,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否每位教师对如下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如何评判“问题情境”创设是否有效?应该怎样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观点。

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算“有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问题情境”,除了依照问题设计规律及教育教学目的,数学学科特点,具有数学的必要因素与必要形式外,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可及性:跳一跳,够得到,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识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生活经历及环境,个性、爱好及基本心理状况等;

第二,直观性:能够提供某种直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使学生借助于这种直观,领悟数学实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数学;

第三,开放性: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容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

第四,挑战性:“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第五,体验性: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数学,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鉴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情境”的使用是否有效需要经课堂教学的检验。

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加深概念理解

针对问题的准确性就地提问,要一针见血。不要大范围地、不明确地提问。

例如教学《认识乘法》,有位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生 1 :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生 2 :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 3 :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 4 :我发现那座大房子门前有路通向小桥,而小房子门前却没有路。

……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但学生就是没有回答到老师的心意上。这样的情境创设,提问的范围太大了,以至于把数学课都变成了看图说话课。

其实,在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只要提问:图上有几种动物?(两种,即鸡和兔)它们是怎样站立的?(兔是每 2 只站在一起,鸡是每 3 只一堆)接着引导学生 2 只 2 只地数小兔, 3 只 3 只地数小鸡,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求小兔和小鸡各有多少只。这样,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注意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讲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唐僧觉得很口渴,就对徒弟们说:“为师口渴了。”孙悟空听了说:“师傅,您下马休息一下,俺老孙去摘个西瓜回来给您解解渴。”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会儿就摘了个西瓜回来了。猪八戒看着西瓜,直流口水,对孙悟空说:“猴哥,我老猪肚子大,想吃块大的。”孙悟空笑着说:“呆子,如果你能答出俺老孙两个问题,这个西瓜你想吃多大块就吃多大块。如果你答不出,你一口也不能吃。”猪八戒答应了。于是,孙悟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一样大的西瓜,要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这还不简单,一人一个嘛,还有一个问题呢?”猪八戒迫不及待地问。孙悟空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现在我只有一个西瓜,还是要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猪八戒一听,愣住了。这时,我请学生针对孙悟空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待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又续讲了故事。猪八戒想了想,说:“把西瓜分成两份,一人一份。”孙悟空笑了:“呆子,你错了。”结果猪八戒只能流着口水看着他们三个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听完故事,学生们笑了。这时,我适时引导:“你们知道猪八戒错在哪吗?”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学生们进一步体验到“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提问:“一位老爷爷今年( 2006 年 2 月 29 日)过第 15 个生日,问老爷爷今年几岁?”这样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从自己一年过一个生日的感性认识出发,一定会争着回答“ 15 岁”,但当回答过后又觉得不太对劲,紧接着老师说:“老爷爷是 15 岁,那他的儿子是几岁?既然是老爷爷,孙子又是几岁呢?” 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师:“由此可知老爷爷 15 岁肯定是错的,那么他过了 15 个生日,究竟会是几岁呢? 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带者好奇、求知的欲望正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答案。

四、创设体验性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在教学“对称图形”是,有位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同学们,今天这么热闹,小马虎也来凑热闹了,并且他还给我们送来了一张笑脸,请同学们跟他打个招呼,(教师随即出事一张没有嘴巴的笑脸)同学们,你们觉得好看吗?缺了嘴巴,那谁来帮忙贴上嘴巴?(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去贴嘴巴。)结果学生将嘴巴贴歪了,其他学生笑了起来。此时教师就抓住了锲机,叫学生评一评怎样才能把嘴巴贴好,让这张笑脸变得更美。大家就七嘴八舌地指点,最后将嘴巴贴正了。教师就再次提问:为什么大家一致同意把嘴巴贴在这里?有学生说这样嘴巴两边一样大,嘴巴又在中间很对称。教师就鼓励说:“你可真了不起,原来这样两边一样你知道是对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对称”。这样的导入方式非常巧妙,采用了有趣的游戏,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感知对称,从参与面上看,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调动起来了,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这样的设计既激情又激趣,又为新知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创新的课堂教学张扬了个性,焕发了活力,其乐又无穷。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对各科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对数学这样一门极具逻辑思维的学科。创设有效性问题情境使他们一开始有一个形成意向和感知的阶段,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然而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合作学习”。这符合今天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论体育课堂的三条“活”路 下一篇: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