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观视角下对于劳伦斯的解读

时间:2022-09-05 06:52:10

人文生态观视角下对于劳伦斯的解读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文风比较犀利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制度进行反思和批评达到了一个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劳伦斯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文学观对当今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劳伦斯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西方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变革的关键社会转型期,新旧社会文化之间的碰撞最为激烈,劳伦斯在其文学作品中透露出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独有的迷茫、孤独和困惑的人文特征,所以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化批判、社会批判和心理研究的多重含义,从而也体现了他的救世思想。劳伦斯希望通过文学的形式,可以重建和谐两性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而实现文化认同,建构自己“乌托邦”的精神家园,实现对人类精神失落的救赎。劳伦斯的作品表现了他对于西方文化的深度解读,对于自然和人性的深度思考,对于西方文化革命下的文化体制的严肃反思和拷问,反映了他对生态人文精神的渴望之情。

少年的劳伦斯生活在哈格斯农场,深受乡村生活的熏陶,一生都游走在田野山间。接触到了大量异域文化的生活经历和英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让劳伦斯可以站在一个其他作家都无法达到的高度,从人文生态角度来审视人类的生存。在劳伦斯的笔下,自然和人类是不可分割、合二为一的,自然景色经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和人类一样有着灵性和生命,从侧面烘托出人类的处境和情感而不留丝毫的痕迹,人物也散发着乡村的气息和大自然交融在一起。所以,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对于人文生态的和谐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也是我们解读劳伦斯作品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一、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观解读

劳伦斯非常注重人类和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从而从中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对没有受到工业革命和机械文明污染的乡村生活中充满欢乐和自由的理想生活场所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劳伦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思,形成其独特的返璞归真的思想。在劳伦斯的眼中,大自然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是人类远离喧嚣尘世,远离社会束缚的避难所。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要时刻受到清规戒律的限制,但是在自然环境的怀抱中,人们可以发泄淤积自己内心已久的郁闷,大自然可以时刻倾听人类的哭诉,给予人类安慰,也只有在自然环境的怀抱里面,人类才可以真正治愈自己心灵上的创伤。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劳伦斯为人物开辟了一片可以自由呼吸的干净空间,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让他们找到了自我,表现了劳伦斯以人为本的生命情怀以及对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

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妮和梅乐斯两个人就像是大自然的精灵一样,在雨中奔跑着,打闹着,两个人在森林里面的水融正是劳伦斯对大自然返璞归真的最真实的体现,是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真实描绘。在小说《虹》的开头,劳伦斯就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充满山水田园风光的马什农庄,劳伦斯把这里描绘得就像是人间的“伊甸园”,安静、甜美、舒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和自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生生不息,一同生活在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上。我们看到的是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场景,顿时感觉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明白,自己身体里面流淌的血液和自然界中的河流、蓝天和大地都是有着温暖生命的,他们彼此之间可以感知痛苦,洞悉死亡,所以彼此之间进行着永不停息的交流。”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出版两周年的纪念日上,劳伦斯写下了《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辩》的文章,其中写道:“人的这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时刻更新着生与死的历程――太阳年的历程,肉体的一生节奏,灵魂的不朽年月,星星的生命年月,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所需要的。”在这里,劳伦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宇宙之间的关系都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所以,只有当人类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在这种融合的状态下人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更好的认识,否则会失去和大地、树木及星星等的联系,最终只有走向死亡。

二、劳伦斯作品中的精神追求解读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人类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人文精神财富,并且不断更新着这些内容,形成了有着内在联系同时又有所区别的人文精神学说,同时,这些精神财富又引导着人们继续创造历史。

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相互依存的,但也经常出现矛盾,甚至是发生冲突。劳伦斯对于人文生态观的关注就是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古代的中国,道家已经开始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物质生活的简朴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其中前者是后者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这一点和劳伦斯的人文生态观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借助梅乐斯的口吻说道:“让我们两个逐渐丢弃这些所谓的工业文明的东西吧,还是回到乡下的农村吧。至于钱的问题,只要够我们花就可以了,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你还是我,不管是国王还是平民,都是只需要一点点的钱就够花了。”在这里,劳伦斯通过梅乐斯之口,教育人们要学会真正地生活,告诉人们就是再美好的生活,也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现实生活中那些饱受物质生活所累的人们应该去大自然里面舒展自己的内心,应该变得更加活泼生动。从这一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出,劳伦斯是鼓励人们去追求精神自由和解放的。在劳伦斯的观点里,对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将物质财富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不能为了享受物质上的快乐而牺牲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能让不断膨胀的物质追求腐蚀了对美好精神的追求,只有抑制或者降低人们对于物质在量上的追求,才可以激发他们去追求精神上的提升,从而使人们在精神面貌改变以后,去改变人类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那是因为爱情除了满足人类的这一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还兼备有心理的安慰和社会的需要等众多的因素。因此,爱情是生理需求、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的和谐完美统一,是人类文学永远歌颂的主题。劳伦斯对于和谐精神生活的追求就是通过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实现的,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会有关于在爱情中醉生梦死的画面描述:“……当肉感的流转到了她的胸膛和腑脏的时候,她就感觉自己快要死去了:但是那却是一种奇妙的,美妙的死亡……她心理有一种胜利感,但同时又是一种自责感……这就是人生的经过!这也是人的真实面目,没有什么可害臊和伪装的。”这就是劳伦斯对于理解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灵魂和肉体的完整的、全面的、亲密无间的融合和升华,是一种对原始生命的返璞归真,一种至高无上的、没有任何宗教色彩的人类自我超越。只有人类真正地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之中,才是一种自然本性的回归,才可以最终实现灵魂和肉体之间的融合,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三、劳伦斯作品中对于自然呵护的解读

有些人把劳伦斯的思想总结为知足常乐,其实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他的思想实际上是人类要不要有精神追求的问题,是一个关于个人精神追求,甚至是社会追求高尚、风雅的精神面貌的严肃问题。我们经常会说,物质文化会推动经济的增长,从而产出多余的生产价值,那么在这样的文化模式下进行生产,自然生态环境就会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传统的生态精神文明也会遭受巨大的冲击。正是这样的物质文化目标让人类的生活目标发生了变异,精神文化的追求开始腐化。在劳伦斯的生态自然观中,最为可贵的是重视人的共鸣感和同情心,以及对于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的肯定。

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到处都流露出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就对自然界的美好风光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和赞美,从而奠定了他返璞归真的生态思想基础。他通过克利福德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要让这一片森林毫发无损,我必须保护好它。”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劳伦斯对工业文明给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是多么的痛恨。大自然在劳伦斯的笔下是那样的生机盎然:“树林在夜幕的细雨中显得那样安静、乖巧、神秘,在森林里面都是新吐嫩芽的枝头,还有那待放的花朵。在这朦胧的夜幕之中,森林就像是一位刚刚卸了妆的美人,隐隐约约看到了它黝黑的身躯。”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劳伦斯对于美丽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之情和高度赞美。

四、结语

通过对劳伦斯众多文学作品的解读,我们会发现这其中都深刻地蕴涵了劳伦斯的人文生态精神。劳伦斯呼吁重新建立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重新构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工业革命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类的精神信仰的缺失,人类的人文精神也一度荒废,所以劳伦斯一直在反思,一直在呼吁,希望可以重新构建起那个和谐的人文生态关系。

上一篇:生态视角下对劳伦斯《大海与撒丁岛》的解读 下一篇: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黑暗与花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