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河道整治措施及养护管理

时间:2022-09-05 01:44:29

探究农村河道整治措施及养护管理

【摘 要】笔者总结实践经验,主要针对农村河道的现状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并对后期的养护管理模式也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河道整治;养护管理模式;措施

1.农村河道的现状

农村河道是农村行洪排涝、灌溉供水、农田排水的主要通道,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与农民生产生活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河道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和功能退化问题。大力加强农村河道整治,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

1.1水域面积逐年减少

在旧村改造等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水域保护和治理规划,不少村中的小河沟、小渠塘,被人为的缩窄、废弃甚至填埋,造成农村水域面积不断减少,使美丽乡村缺少“水”的灵气,严重的还直接破坏了水系构成,造成水系连通不畅,一遇雨水天气就受涝成灾。

1.2水环境逐年变差

受上游水土流失影响,农村河道普遍存在泥沙淤塞,河道萎缩等现象,加之农田生产、乡镇企业、畜禽养殖业等生产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的影响,使农村河道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造成生态退化、水环境变差,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1.3管理薄弱,管护责任划分不清

农村河道分布广,上下游涉河各村难以协调,多数处于“无管护主体、无管护制度、无管护人员、无管护经费”的“四无”状态。一些群众管护意识不强,将生活垃圾直接丢弃在河道之中,类似塑料袋等一些无法降解的垃圾直接悬浮在河面上,情形触目惊心。

1.4专业人才缺少,治理手段单一

随着河道治理中生态、植物措施以及水景观工程的融入,河道治理已成为集水利、环境、生物、园林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而县内相关专业设计、施工、管理的机构和人才相对缺少。在以往的河道治理过程中,更多河道被人为的渠化、硬化,使河道失去了原有的蜿蜒、柔美、生态的特性。

1.5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广村稀,加之历史原因很多地方都要改善,用于农村河道整治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一些村仅有的一点资金,只能解决最基本的防洪防冲问题,无力顾及河道的管理,很难在水景观、生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2.相关整治措施

2.1建立机制,有序开展农村河道整治

农村河道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央和地方,涉及多个部门,应建立机制,实现上下互动、齐抓共建。建议水利部牵头尽快拟订关于加强农村河道整治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省级水利部门牵头拟订地方指导性意见,制定法规规范,发挥行业主管和指导职责。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做好农村河道整治的统筹和监督管理工作。

2.2整合资金,建立农村河道整治投入渠道

农村河道整治是公益性事业,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入加以解决。建议近期利用中小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专项整治等各类资金渠道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并以水利相关规划为龙头,整合涉水涉农资金,促进多部门资金统筹使用,确保发挥最大效益。各省利用上述资金渠道,抓紧在本省范围内建立农村河道专项整治资金,推动工作迅速开展并积累经验。中远期推动国家设立农村河道整治专项资金。在进行财政投入补贴时,应注意针对各地区之间财力上的不平衡,出台差别化补助政策,使每个地区大体能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实现治理工作的平衡。补助投入应与评价考核结果挂钩,保证河道整治的成效和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增加农村河道整治投入。

2.3强化监管,维护农村河道水事秩序

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农村河道执法监督力度。首先,完善县乡两级河道监管机构,设立河道监管员。其次,建立健全农村河道监测体系,加强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人口稠密地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河道监测。再次,健全河道巡查制度,建立水利、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农村河道违规取水、随意占用河道水域岸线、河道采砂、河道生态资源滥用、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执法、处罚力度,维护良好的农村河道秩序。

2.4突出养护,保障农村河道整治长期发挥效益

建立健全以市、县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明确养护定额,落实养护经费;同时发挥受益群众和社会积极性,拓宽管护经费渠道。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专业化管理和自主化管理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河道养护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河道养护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实现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

3.农村河道养护管理模式

农村河道日常管理长期以来是我国河道管理的薄弱环节。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只是第一步,治理好的河道如果疏于保护和管理,仍会出现大的反复,甚至很快再次恶化。创新农村河道管理模式,实现农村河道常态化管理和长效养护,将是今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地区化差异,农村河道养护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专业化管理模式和自主管理模式。

第一,专业化管理模式。即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专职的队伍和人员负责农村河道养护。有以下两种形式:事业化管理、市场化管理。事业化管理,即以镇为单位成立事业单位性质的农村河道管理服务机构,结合道路或绿化养护一起实施农村河道管理,维护水面长年保洁;设立守护管理员定期清洁河道漂浮物,巡查河道,义务讲解,并行使部分监督职能。市场化管理,类似城市小区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公开招标选择外部专业化管护公司,组建相应的专业河道管护队伍,明确由其对一条河或者一片连通的水系进行管理,保证河道得到适时、有效的管理。制定严格的付费标准,根据其管护成果相应付费。

第二,自主管理模式。即由村集体和村民自主管理。形式比较多样,大致可分为集中管护和分散管护两类。集中管护,即由村集体自己成立保洁队伍,结合增加就业岗位,从村民内部中选择人员组建农村保洁队伍,配备保洁船等设备,并有相应的管理、考核、薪酬制度,实现农村河道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因此这种形式也带有专业化管理的色彩。分散管护,即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由村民个人进行管护,比如转让水面滩面经营开发权,“以水养岸”和“以岸养岸”,由承包村民负责管理;再比如制定规范,完善乡规民约,实施村民门前“三包”管理;还有的地方创新出老党员领养河道的形式,即聘请离退休党员担当义务监督员,每天在河道边开展巡查。

具体选择哪种养护模式,应视农村的实际经济条件而定。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由乡镇集体出资为主,并结合市、县补助,通过市场招标引进或组建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也可以成立事业化的农村河道管理服务机构。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灵活地通过水面滩面经营开发、划分党员责任区、村民门前“三包”等方式做好力所能及的一些管护工作,并合理运用好财政补助的经费资金,辅以专业保洁,一样可以达到保持农村河道整治成效的目的。

但从长远看,农村河道管护应当是专业化管理和自主化管理相结合,选择“专业保洁、社会监督、全民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才可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管理更为灵活,也更加规范化。应进一步加强试点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几种易管理、效果好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对策研究:农村河道长效整治对策研究[R].2012.

[2]郑月芳.河道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谈城镇净水厂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水利工程监管理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