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错误”,发展“大思维”

时间:2022-09-05 12:56:49

探究“小错误”,发展“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的知识错误感到头疼,认为是课堂教学无效的结果。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错误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既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错误问题,又要冷静分析、认真研究,充分挖掘错误的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能发展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有利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错误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采用“产婆术”层层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其原则是从自己的无知为出发点,不断质疑问难,使谈话对象触类旁通,最终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借用苏氏产婆术中的策略,通过暴露错误,启发学生找到矛盾之处,从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和突破。

例如,在复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有一道判断题:4个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面积一定是4平方米。有学生这样回答:“不一定。如果4个小正方形摆成一排,或者是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平方米。可要是角对角地拼,那么面积就不是4平方米。”面对这样的错误,该怎么解决呢?此时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让他将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如右图)。原来,他把两个正方形中间的空隙也算成了面积!我并没有立刻纠错,而是和学生集体探究:“这一块到底算不算面积呢?”此刻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经过讨论、探究,最后大家认为面积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而这个图形当中没有围在里面的就不应该算在面积内,所以这个图形的面积还是4平方米。

“产婆术”的应用,让学生积极投入探究过程,并能够将面积概念转化成自己的观念。通过挖掘错误的价值,使学生受到开放而又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最终实现了课堂错误资源的最大化。

二、运用“同学互教”的经验传递,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当遭遇个别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常常左右为难。一方面因为这个学生的错误,不想耽误全班同学,但“这一个错误”又不能不管。如何做呢?这里就可以运用“同学互教”,让一个学生指导另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指导。

例如,在排列组合的“军官问题”教学中,我让学生互教:生1出示自己的排列结果(如右图)。立刻有学生质疑:25名军官怎么挑的呢?5个部队中各挑5名级别各不相同的军官,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我引导这位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结果他发现自己一直在用A1、E5、C3等五个人在排方阵!

当学生甲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后,让学生乙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予指导,提议可以先把25个军官都列出来(如右图),然后再分别从每行中选一个。

在课堂中,当学生乙为学生甲指出错误的同时,我故意表白:“我还以为是对的呢。”维护了答错的同学的自尊,同时也激起了学生互教的热情。

三、延迟评价,给学生空间,发展学生反思能力

急于否定学生的错误,会剥夺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架构能力,导致学生对思考的懈怠。而延迟评价则为学生的错误提供了思考的机会。这种方式大多适应于课堂教学中的意外错误。

例如,在教学“近似数”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74500更接近7万后,关于写法问题,学生产生了争论。有人认为,74500既然约等于70000,那么就可以写成74500≈70000,也有学生认为,74500≈7万。

我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各自互相解释理由。针对74500≈70000这种写法,学生的解释理由是左边是74500,右边要和它对称,肯定不能写成万。比如289约等于300,就只能写成289≈300,而不是289≈三百。而认为74500≈7万的理由则是数学要更简洁,只要表达意思就行了。通过延迟评价,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讨论热烈,思维会越来越开阔。

在延迟评价后,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的运用实践:有学生说明天要参加文艺排演,早上6:40集合,可千万别四舍五入7:00才来。针对这样的玩笑,有学生立刻质疑6:40四舍五入应该是6:00。学生立刻又展开了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那么6:40取近似值,到底应该是6点还是7点呢?学生讨论认为,6:40离7:00只有20分,而离6:00有40分,更接近7:00。甚至有学生画图表示6:00和7:00的中间是6:30,而6:40在6:30和7:00之间。

对此,我没有给予及时评价,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表达和质疑的空间,引发了学生对数学定理在特定情况下的思考。这无疑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我相信,只要师生投入更多的激情,面对课堂中的错误,充分利用其价值,通过价值最大化,必能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发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责编 黄春香)

上一篇:弃亿元赌约王健林用大数据包装电商 下一篇:交叉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综述